1.描寫東風的詩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立春偶成 張軾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寒食 韓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傷春 楊萬里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春晚 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水流花謝兩無情, 送盡東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里, 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 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 五湖煙景有誰爭 東風知我欲山行 吹斷檐間積雨聲 ———宋·蘇軾《新城道中>>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東風夜放花千樹-----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 東風第一枝(詠春雪)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
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
舊游憶著山陰,厚盟遂妨上苑。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
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宋·蘇軾《一叢花》 洛陽城里又東風,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 宋·陳與義《虞美人》 鎖窗寒(春思) 趁酒梨花,催詩柳絮,一窗春怨。
疏疏過雨,洗盡滿階芳片。數東風、二十四番,幾番誤了西園宴。
認小簾朱戶,不如飛去,舊巢雙燕。 曾見。
雙蛾淺。自別后,多應黛痕不展。
撲蝶花陰,怕看題詩團扇。試憑他、流水寄情,溯紅不到春更遠。
但無聊、病酒厭厭,夜月荼 院。 鎖窗寒(春寒) 料峭東風,廉纖細雨,落梅飛盡。
單衣惻惻,再整金猊香燼。誤千紅、試妝較遲,故園不似清明近。
但滿庭柳色,柔絲羞舞,淡黃猶凝。芳景。
還重省。向薄曉窺簾,嫩陰欹枕。
桐花漸老,已做一番風信。又看看、綠遍西湖,早催塞北歸雁影。
等歸時、為帶將歸,并帶江南恨。 墨 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 江城子·別徐州 蘇軾 天涯流落思無窮! 既相逢,卻匆匆。
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為問東風余幾許? 春縱,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歸鴻,去吳中。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一萼紅·紅梅 占芳菲。
趁東風嫵媚,重拂淡燕支。青鳳銜丹,瓊奴試酒,驚換玉質冰姿。
甚春色、江南太早,有人怪、和雪杏花飛。蘚佩蕭疏。
茜裙零亂,山意霏霏。 空惹別愁無數,照珊瑚海影,冷月枯(一作孤)枝。
吳艷離魂,蜀妖浥淚,孤負多少心期。 歲寒事、無人共省,破丹霧、應有鶴歸時。
可惜鮫綃碎剪,不寄相思。
2.引用詩句開頭的春風的片段描寫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9.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11.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13.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王維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15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6.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7.卻下水精簾, 玲瓏望秋月. (李白:〈玉階怨〉) 18.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 )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20.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無題》) 21.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 22.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23.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3.由春風開頭的詩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現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4. 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數重:幾層。 6. 綠:吹綠了。
7. 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
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
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
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本詩是“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的著名例證。
--------------------------------------------------------------------------------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人。
有《臨川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