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一個國家走向滅亡的詩句有哪些
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 《登幽州臺歌 》)
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 《春望 》)
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3、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4、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譯文: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5、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譯文: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后庭花》。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2.古代惋惜國家滅亡的詩句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文天祥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陸游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泊秦淮
杜甫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3.【描寫興盛轉為衰敗(滅亡)的詩句,越多越好.指的不是國家,是一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注釋】 朱雀橋:在朱雀門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為開花之意.作動詞. 烏衣巷:對朱雀橋,晉王導、謝安居處. 王謝:具體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左右朝廷的兩姓豪門望族. 【簡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下面具體介紹一下王導與謝安:王導是 東晉初年的宰相,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成語中有“新亭對泣”,表示思念故國的意思,就是說的王導的故事.一次王導與北方逃難過江建立 東晉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勞勞亭)飲宴.座中周侯豈頁嘆息地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發出了山河淪陷的感嘆(當時北方領土淪陷在匈奴人劉曜之手),于是在座的賓客都 相視流淚.王導見此情景,愀然變色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勉力國事),克復神州(收復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對(何至于那樣沒有出息作當年被俘的楚國囚犯那樣相對哭泣呢)?”王導 的話慷憾激昂,批評了在座同僚消極悲觀的情緒.雖然只有這么簡短的幾句話,卻把王導為人鶴立雞群,見識不凡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事見《世說新語》). 詩詞中提到的“謝”,就是 謝安,別名安石,他是晉孝武帝的丞相,人稱謝太傅,功勛卓著,曾一度辭官退隱浙江會稽東山,當時曾有“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足見他的威望之高.后復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東山再 起”的成語,表示免職以后再度掌權的意思.后秦符堅揚言投鞭可使長江斷流,率領大軍進駐淝水北岸,威逼東晉,朝野震恐.謝安時任征討大都督,他從容調度,終于大破符堅、是為軍事上以 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據說他侄兒謝玄從前線送回報捷書信,可是謝安得信后面上卻了無喜色,對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內室,終于壓不住內心喜悅,鞋后跟過門檻時折掉,他高興得竟然沒 有察覺,其鎮靜自若,儒雅風流,在歷史上一直傳為佳話. 王導、謝安與書法都大有淵源,兩人都是東晉的大書法家.王導是王羲之叔父,擅長行草,《書斷》稱他的書法是“風棱載蓄,高 致有余,類賈勇之武士,等相驚之戲魚”.意思是說他的草書寫得既飽含棱棱風骨,又高雅而有韻致;既有武士的雄偉,又如戲魚般的靈活嬌曳.王羲之書法得以成名,與王導指點是有關系的. 在東晉書壇上,王導不僅是政治上的領袖,身居丞相職位,而且在書壇上他也是名列前矛.他閑下來就喜歡弄弄筆頭,揮毫不止,他學的是鐘繇、衛筆法,即使在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王 室南渡時刻,王導也沒有忘記把鐘繇的《尚書·宣示帖》藏在衣帶里帶到南方.足見他對鐘繇書法的愛好了. 至于謝安,他是參加王羲之蘭亭集會的一員,平日與王羲之詩酒唱和,書法切磋 .據《書斷》所述,謝安學寫正、草書體就是就教于王右軍.《述志賦》稱謝安“善草正,方圓自窮”.謝安的草書在東晉是很有名氣的,有副對聯寫道:“謝草鄭蘭燕桂樹,唐詩晉字漢文章” ,其中的“謝草”,看來就是指的謝安草書,又如宋代詞人、書法家姜夔曾說過:《蘭亭記》及右軍諸貼第一,謝安石(即謝安)、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后世之可觀者.”由此可 知謝安書法、尤其行草書的知名度是僅次王羲之的了.。
4.形容一個國家走向滅亡的詩句
滿庭芳
塞上風光,高原風物,可還是鑄風流?
長城遺跡,可記萬兜鍪。
無定河邊兵舉,旌旗曾擁萬貔貅。
長城立,征人含恨,卻教落花愁。
其間千百載,英雄人物,掛印封侯。
憾闖王敗北,客死南洲,
誰道英靈安在?空惆悵霸業東流,
想必是,斷魂千里,明月照荒丘。
屈大鈞
先帝宵衣久,憂勤為萬方;
捐軀酬赤子,披發見高皇.
風雨迷神路,山河盡國殤;
御袍留血詔,哀痛何能忘!
水龍吟--悼崇禎
胭脂豆蔻青樓 慢搖仙佩流花秀
星眸明月 噙輝玉齒 纖纖把酒
正好靡靡 宮商曲調 橫窗舞柳
笑解羅裳意 半堂春色 群臣亂攜香嗅
樓外殘縻連苑 更兼得 西風屢卷
斜陽幾度 河山今日 紅殷遍染
《燕山亭》下 道君心事 蒼瀾一段
有故國垂淚 可憐后主 罵名獨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