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蘇小小”的詩詞有哪些
1、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于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
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夢斷彩云無覓處,夜涼明月生南浦。
2、袁宏道《西陵橋》
西陵橋,水長生。松葉細如針,不肯結羅帶。鶯如衫,燕如釵,油壁車,斫為柴。 青驄馬,自西來。昨日樹頭花,今朝陌上土。恨血與啼魂,一半逐風雨。
3、徐渭《蘇小小墓》詩:
一抔蘇小是耶非,繡口花腮爛舞衣。
自古佳人難再得,從今比翼罷雙飛。
薤邊露眼啼痕淺,松下同心結帶稀。
恨不顛狂如大阮,欠將一曲慟兵閨。
4、朱彝尊《蘇小小墓》
小溪澄,小橋橫,小小墳前松柏聲。碧云停,碧云停,凝想往時,香車油壁輕。 溪流飛遍紅襟鳥,橋頭生遍紅心草。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驄不忍行。
5、元遺山《題蘇小像》
槐蔭庭院宜清晝,簾卷香風透。美人圖畫阿誰留,都是宣和名筆內家收。 鶯鶯燕燕分飛后,粉淺梨花瘦。只除蘇小不風流,斜插一枝萱草鳳釵頭。
6、沈原理《蘇小小歌》
歌聲引回波,舞衣散秋影。夢斷別青樓,千秋香骨冷。青銅鏡里雙飛鸞,饑烏吊月啼勾欄。風吹野火火不滅,山妖笑入狐貍穴。西陵墓下錢塘潮,潮來潮去夕復朝。墓前楊柳不堪折,春風自綰同心結。
蘇小小(479年-約502年),南朝齊時期著名歌伎、錢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車。歷代文人多有傳頌,唐朝的白居易、李賀,明朝的張岱,近現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寫過關于蘇小小的詩文。有文學家認為蘇小小是“中國版的茶花女”。
蘇小小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但不幸幼年時父母雙亡,寄住在錢塘西泠橋畔的姨母家。她雖身為歌妓,卻很知自愛,不隨波逐流。蘇小小十分喜愛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輛油壁車,遍游湖畔山間。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見鐘情,結成良緣。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來催歸。阮郁別后毫無音訊。蘇小小情意難忘,時時思念。
蘇小小同情書生鮑仁的貧困遭遇,慷慨解囊,資助他上京赴試。后蘇小小受人陷害入獄,身染重病,臨終前,姬向身邊侍候的人囑咐道:“我別無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應試登第的鮑仁后來遵照蘇小小“埋骨西泠”的遺愿,就出資在西泠橋畔擇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題“錢塘蘇小小之墓”。
蘇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現于《玉臺新詠》,而《樂府廣題》也有相關記載。相傳其人為南齊名妓,貌美艷麗,且聰慧多才。歷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傳奇、戲曲將蘇小小進一步演繹成個性豐滿的形象。
2.介紹下有關蘇小小的故事
史中沒有記載的青樓才女蘇小小,傳說中的名妓,曾經是男人心中的一個夢。
傳說她愛過一個叫阮郁的豪門公子,愛也是愛得轟轟烈烈,可是在阮郁被父親招回,不準再與蘇小小來往后,蘇小小也僅難過那么一些時候,即放下了,照舊與她看得上的文人雅士來往,周旋在男人的世界里。 傳說蘇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橋畔,前有石碑,題曰:錢塘蘇小小之墓。
蘇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謂家喻戶曉,據傳說蘇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沒于花叢林間.據史書記載,宋朝有個叫司馬樨的書生,在洛下夢一美人搴帷而歌,問其名,曰:西陵蘇小小也。問歌何曲?曰:《黃金縷》。
后五年,才仲以東坡薦舉,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異之,曰:“蘇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
才仲往尋其墓拜之。是 夜,夢與同寢,曰:妾愿酬矣。
自是幽昏三載,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側。 蘇小小家先世曾為東晉官,從江南姑蘇流落到錢塘后靠祖產經營,成了當地較為殷實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這么個女兒,十分寵愛,因她長的嬌小,所以叫小小。
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謝世,于是變賣家產,帶著乳母賈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橋畔。她們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樓里,每日靠積蓄生活,盡情享受于山水之間。
因她玲瓏秀美,氣韻非常,在她的車后總有許多風流倜儻的少年。沒有父母的管束,蘇小小也樂得和文人雅士們來往,常在她的小樓里以詩會友,她的門前總是車來車往,蘇小小成了錢塘一帶有名的詩妓。
有一天蘇小小在游玩之時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兩人一見傾心,阮郁到蘇小小家拜訪,受到美人的禮遇,晚上便同榻而眠。
蘇小小從此與阮郁形影不離,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郁的父親聽說他在錢塘整日與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氣,把他逼回了金陵(今南京)。
蘇小小整日企盼,卻不見情人回來,終于病倒了。 幸好她還不是愛鉆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進屋來,陪蘇小小聊天,她漸漸恢復了車馬盈門的往日生活。
在一個晴朗的秋天,在湖濱她見到一位模樣酷似阮郁的人,卻衣著儉樸,神情沮喪,聞訊后才知此人叫鮑仁,因盤纏不夠而無法趕考。 她覺得此人氣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動提出為提供錢物上的幫助。
鮑仁感激不盡,滿懷抱負地奔赴考場。 當時的上江觀察使孟浪因公事來到錢塘,身為官員不好登蘇小小之門,于是派人請她來府中,沒想到蘇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幾次方來,孟浪決定難為她一下,于是指著庭外一株梅花讓她做詩,蘇小小從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孟浪贊佩不已。
佳人薄命,蘇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這時鮑仁已金榜題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時順道經過蘇小小家,卻趕上她的葬禮,鮑仁撫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錢塘蘇小小之墓。
3.關于錢塘蘇小小
蘇小小,生平無詳考,相傳是南齊時錢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終葬于西泠之塢。
傳說蘇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橋畔,前有石碑,題曰:錢塘蘇小小之墓。蘇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謂家喻戶曉,據傳說蘇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沒于花叢林間.據史書記載,宋朝有個叫司馬樨的書生,在洛下夢一美人搴帷而歌,問其名,曰:西陵蘇小小也。問歌何曲?曰:《黃金縷》。后五年,才仲以東坡薦舉,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異之,曰:“蘇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尋其墓拜之。是 夜,夢與同寢,曰:妾愿酬矣。自是幽昏三載,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側。
此傳說雖然有些恐怖,但多少表達了人們對蘇小小的懷戀與同情.
蘇小小家先世曾為東晉官,流落到錢塘后靠祖產經營,成了當地較為殷實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這么個女兒,十分寵愛,因她長的嬌小,所以叫小小。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謝世,于是變賣家產,帶著乳母賈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橋畔。她們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樓里,每日靠積蓄生活,盡情享受于山水之間。因她玲瓏秀美,氣韻非常,在她的車后總有許多風流倜儻的少年。沒有父母的管束,蘇小小也樂得和文人雅士們來往,常在她的小樓里以詩會友,她的門前總是車來車往,蘇小小成了錢塘一帶有名的詩妓。
有一天蘇小小在游玩之時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兩人一見傾心,阮郁到蘇小小家拜訪,受到美人的禮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蘇小小從此與阮郁形影不離,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郁的父親聽說他在錢塘整日與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氣,把他逼回了建業。蘇小小整日企盼,卻不見情人回來,終于病倒了。
幸好她還不是太死心眼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進屋來,陪蘇小小聊天,她漸漸恢復了車馬盈門的往日生活。
在一個晴朗的秋天,在湖濱她見到一位模樣酷似阮郁的人,卻衣著儉樸,神情沮喪,聞訊后才知此人叫鮑仁,因盤纏不夠而無法趕考。她覺得此人氣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動提出為提供錢物上的幫助。鮑仁感激不盡,滿懷抱負地奔赴考場。
當時的上江觀察使孟浪因公事來到錢塘,身為官員不好登蘇小小之門,于是派人請她來府中,沒想到蘇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幾次方來,孟浪決定難為她一下,于是指著庭外一株梅花讓她做詩,蘇小小從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孟浪贊佩不已。
佳人薄命,蘇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這時鮑仁已金榜題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時順道經過蘇小小家,卻趕上她的葬禮,鮑仁撫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錢塘蘇小小之墓。
有詩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墓上覆六角攢尖頂亭,叫“慕才亭”,據說是蘇小小資助過的書生鮑仁所建。
在**前夕的1964年,該墓被**毀壞。2004年市民熱烈爭論后,杭州市政府決定重修蘇小小墓。園林專家孟兆楨根據老照片反復推敲后重建了該墓。重建后的蘇小小墓用泰順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撐,高3.15米,墓徑2.6米,圈高0.9米。重建后的慕才亭內有十二幅楹聯,邀請了沈鵬、馬世曉、黃文中等12位書法家題寫。這十二幅楹聯分別是:
桃花流水沓然去 油壁香車不再逢。
金粉六朝香車何處 才華一代青冢猶存。
燈火疏簾盡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畫舫獨教芳冢占西泠。
幾輩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壟中。
千載芳名留古跡 六朝韻事著西泠。
湖山此地曾埋玉 風月其人可鑄金
花須柳眼渾無賴 落絮游絲亦友情
亭前瞻柳色風情已矣 戶上寄萍蹤雪印依然
且看青冢留千古 漫道紅顏本暫時
煙雨鎖西泠剩孤冢殘碑浙水嗚咽千古憾 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嶼櫻花猶似六朝春
花光月影宜相照 玉骨冰肌未始寒
十載青衫頻吊古 一抔黃土永埋香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負一生愛好山水”是蘇小小的遺愿,西泠橋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卻了佳人遺愿,又為西湖山水增色。
4.有關于錢塘江的詩詞名句
1.錢塘江上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浣紗女》唐. 王昌齡 2.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七夕》唐. 李賀 3.一種錢塘江畔女,著紅騎馬是何人? --《代賣薪女贈諸妓》唐. 白居易 4.蘇州楊柳任君夸,更有錢塘勝館娃。
--《楊柳枝詞八首》唐. 白居易 5.吳公女兒腰似束,家在錢塘小江曲。 --《雜歌謠辭》唐. 溫庭筠 6.別后新詩巧摹寫,袖中知有錢塘湖。
--《喜劉景文至》宋. 蘇軾 7.游遍錢塘湖上山,歸來文字帶芳鮮。 --《送鄭戶曹》宋. 蘇軾 8.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
--《桐廬縣作》唐. 韋莊。
5.誰給我說說杭州名妓蘇小小的簡介啊,她老是在文人的詩詞中出現
蘇小小,生平無詳考,相傳是南齊時錢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終葬于西泠之塢。
傳說蘇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橋畔,前有石碑,題曰:錢塘蘇小小之墓。蘇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謂家喻戶曉,據傳說蘇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沒于花叢林間.據史書記載,宋朝有個叫司馬樨的書生(在洛下夢一美人搴帷而歌,問其名,曰:西陵蘇小小也。
問歌何曲?曰:《黃金縷》。后五年,才仲以東坡薦舉,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異之,曰:“蘇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尋其墓拜之。
是夜,夢與同寢,曰:妾愿酬矣。自是幽昏三載,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側。)
此傳說雖然有些恐怖,但多少表達了人們對蘇小小的懷戀與同情. 蘇小小家先世曾為東晉官,流落到錢塘后靠祖產經營,成了當地較為殷實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這么個女兒,十分寵愛,因她長的嬌小,所以叫小小。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謝世,于是變賣家產,帶著乳母賈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橋畔。
她們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樓里,每日靠積蓄生活,盡情享受于山水之間。因她玲瓏秀美,氣韻非常,在她的車后總有許多風流倜儻的少年。
沒有父母的管束,蘇小小也樂得和文人雅士們來往,常在她的小樓里以詩會友,她的門前總是車來車往,蘇小小成了錢塘一帶有名的詩妓。 有一天蘇小小在游玩之時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
兩人一見傾心,阮郁到蘇小小家拜訪,受到美人的禮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蘇小小從此與阮郁形影不離,每日共同游山玩水。
可是阮郁的父親聽說他在錢塘整日與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氣,把他逼回了建業。蘇小小整日企盼,卻不見情人回來,終于病倒了。
幸好她還不是太死心眼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進屋來,陪蘇小小聊天,她漸漸恢復了車馬盈門的往日生活。 在一個晴朗的秋天,在湖濱她見到一位模樣酷似阮郁的人,卻衣著儉樸,神情沮喪,聞訊后才知此人叫鮑仁,因盤纏不夠而無法趕考。
她覺得此人氣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動提出為提供錢物上的幫助。鮑仁感激不盡,滿懷抱負地奔赴考場。
當時的上江觀察使孟浪因公事來到錢塘,身為官員不好登蘇小小之門,于是派人請她來府中,沒想到蘇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幾次方來,孟浪決定難為她一下,于是指著庭外一株梅花讓她做詩,蘇小小從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孟浪贊佩不已。 佳人薄命,蘇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
這時鮑仁已金榜題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時順道經過蘇小小家,卻趕上她的葬禮,鮑仁撫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錢塘蘇小小之墓。 有詩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
墓上覆六角攢尖頂亭,叫“慕才亭”,據說是蘇小小資助過的書生鮑仁所建。
6.多少風流佳句,只為錢塘蘇小小
蘇小小,相傳南齊時錢塘名伎,年方十九妙齡,長得玲瓏秀美、氣韻非常,不期巧遇少年阮郎,一見傾心。
蘇小小便以詩賦志,一首《同心歌》,表達對阮郎的一片真情: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但卻遭到阮家的阻擾,有情人終不能再相見。
而小小至此不再動心與人,整日思情郁郁,不久咯血而死,終葬于西湖之畔。蘇小小那一襲掩映在湖光山色里的柔弱身影,是深藏于中國文人心中不愿醒來的夢;那種頗有哲理感的超逸,成為中國文人心頭一幅秘藏的圣符,那一咯鮮血潑染的紅顏,成了超脫于世俗之上的唯美化身。
故歷代文人騷客賦詩者眾多,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有錢塘蘇小小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