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輕叩詩歌的大門的活動計劃
“思月軒”活動計劃:
研究主題
思念家鄉的詩
組長
唐嘉慧
組員
張凱琪 盧倩雯 劉嘉韻
時間
11.21-11.30
地點
教室、圖書室、同學家
展示方法
編詩集 詩歌朗誦 古詩知識竟賽
活動安排
分工
時間
1.查找資料
全組人員
11月21日
2.分類、整理資料
唐嘉慧 張凱琪
11月21日
3 .欣賞詩歌
盧倩雯 劉嘉韻
11月22日
4.編詩集
全組人員
11月21日-11月28日
5.活動成果展示
全組人員
11.24~11.28
2.誦讀古詩文課開展哪些活動
古詩文誦讀比賽主持辭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有這樣一種書,被代代相傳,價值歷久而彌(mí)新,人們稱之為“經典”。
古詩文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她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經典古詩文是一座巍巍豐碑,它計數著中華文明的歷史遺產;經典古詩文是一頂燦燦王冠,綴滿了濃縮中國文學智慧的奇珍異寶。
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它短小精悍,詞句優美。
它節奏感強,易讀易記。它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我們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開展了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以繼承古代文化。我們營造書香校園,誦讀千古美文,以傳承華夏文明。
金色的童年,陽光燦爛,童年時光我們親近蒙學經典。金色的童年,如夢如幻,校園內外我們誦讀經典詩文。
讀書,讓我們與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相知。讀書,讓我們那荒蕪的心靈得到滋潤。
讓我們與好書為友,打好人生底色。讓我們與經典作伴,潤澤精彩童年。
今天,我們歡聚在這里,誦讀千古美文,傳承華夏文明。今天,我們登上這多彩的舞臺,共讀中華經典,聆聽古詩書韻。
讓年輕而澄澈的心靈,一路書香,一生輝煌!現在,我宣布:榆樹屯明德小學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比賽現在開始!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預祝同學們,在今天的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男: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讓我們懂得該如何刻苦學習。“昔孟母,擇鄰處,融四歲,能讓梨”我們被這些故事感動著,明白為人處事的道理。
接下來,有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六年級的同學進行《三字經》的誦讀比賽女:淵遠流長的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中經久不衰的瑰寶。它如同燦爛的明珠,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它又如神奇的古琴,彈奏著美妙的樂曲,一首首動人心弦的詩詞,給我們美好的藝術享受,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佳作,給我們無窮無盡的力量。
男:《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寫的。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
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教育孺子的經典。
女:接下來,有請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同學們進行《弟子規》的誦讀比賽女:誦讀經典,我們尋找萬里河山的廣闊;男:對話圣賢,我們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女:中華經典古詩文,余音裊裊。
男:經典古詩文誦讀,神韻悠長。女:接下來有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的同學們進行《春曉》的唱讀比賽女:中華經典的千年音韻,仿佛還在我們耳邊回響;男:中華經典的萬世情懷,似乎還在我們心頭蕩漾。
女:接下來有請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同學們進行《讀唐詩》的集體演唱比賽女:詩的語言,典藏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男:詩的聲音,演繹著不朽歷史的風骨鏗鏘。女:接下來請各班輪流接連背誦古詩進行古詩接龍的比賽,注意詩不能重復女:吟誦經典,讓民族的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男:吟誦經典,讓華夏文化撐起我們人格的脊梁。
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加深對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男:讓我們在背誦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熱愛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女:愿中華詩文藝術之花永遠芬芳。男: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脈永久傳承。
男:同學們,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與詩歌共舞吧!美佛兒國際學校精英部經典古詩文誦讀比賽,到此結束。
3.輕叩詩歌的大門活動計劃怎樣寫
1.內容:
2.參加人物:
3.時間:(多久到多久)
4.人員分配:(誰收集什么.誰負責什么)時間: 注意事項:
5.整理資料:(應按什么類型分配)時間: 注意事項:
6.欣賞詩歌:(怎樣欣賞,向活動人員推薦自己最喜歡的詩,并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時間: 注意事項:
7.寫詩:(待老師講完寫詩的方法后再進行,也可以多讀同齡人寫的詩來模仿寫個)時間: 時間: 注意事項:
8.詩歌朗誦會:(安排幾人上去朗誦,朗誦什么)時間: 注意事項
9.合編小詩集:(先分工,誰設計封面,誰找資料,誰干什么)時間: 注意事項:
10.進行詩歌知識競賽:(先編好問題,再寫主要內容)時間: 注意事項:
我們老師是這樣給我們講的,要具體寫出來還要看你們組的情況,我大概給你弄了個框架,其他的還要你自己思考ㄋ
4.求高三語文詩詞鑒賞教案一份
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一)(高三語文復習詩歌鑒賞教案) 內容簡介: 詩歌鑒賞專題1—3 課題: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一) 教學目的: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注意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全面理解詩歌內容。
通過學習,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學會用現代觀念審視詩歌,評價其積極意義和歷史局限。 教學重、難點:詩歌語言的鑒賞 教法: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提高。
教學過程: 一、考場體驗?高考試題 1.(2007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新晴野望 王 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注:氛垢:塵埃。
(1)第三聯上下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 答: (2)尾聯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試題解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
雨后新晴,經過雨水的洗滌,世界出落得晶瑩、剔透;老天作美,雨順風調,又活托出農家奪取豐年的希望。農家傾家出動,忙于耕作,畫面清新、平和而生氣勃勃。
第一問考查“煉字”。“煉字”首煉動詞,其次才是形容詞(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煉“綠”字,“綠”雖為形容詞,也動化了)和其他。
這類題的命題意圖,都是要求考生從煉字的角度來鑒賞詩句的表現力。 第二題第一問考查詩歌形象的鑒賞。
第二問考查藝術表現手法(關涉動靜結合鑒賞點),回答這一問,要點是反顧全詩,看它在全詩中的地位與作用,就本句論本句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的。 參考答案:(1)分別是“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后的“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后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
(2)尾聯寫了農忙時節,農人全家在農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這樣寫的好處是:再一次突出表現“新晴”這一詩題,因為“新晴”才能看到農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
這給前面所繪的一幅靜態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整幅畫面活了起來。 。
5.怎樣舉辦詩詞鑒賞活動
近年來各地中考的詩詞鑒賞題,難度越來越大,分值越來越高。
而有不少考生要么望而生畏,要么無從下手。究其原因,一是積累少,文學積淀不夠深厚。
二是古典詩詞的語言凝練含蓄,含意豐富,考生缺少對詩歌語言規律的了解。本文試圖和大家一起,揭開詩歌語言的“神秘面紗”,抵達詩人的內心深處,領略中國古典詩歌的風采。
詩歌的語言,強調字句的錘煉,講究音韻的和諧。近年來中考的語言鑒賞題,側重于考查詞語的準確使用,意象內涵的揭示,重要語句的理解賞析等方面內容。
接下來我們就一步步走進詩歌語言的大門。 一、煉字類 古詩詞中詞語的考查形式有多種。
不過無論是找出句中的詩眼、分析關鍵詞語在詩中的作用,還是比較不同詞語的差異,究其實質,都是對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準確使用及其表達效果的考查,都可歸結為“煉字類”。以下幾類詞,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 活用詞 像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中的“紅”和“綠”;常建的“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悅”和“空”;以及周邦彥的“風老鶯雛,雨肥梅子”中的“老”和“肥”,都是化腐朽為神奇的詞語。
2. 表現力強的動詞 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眾口相傳,千古流芳。 3. 表示感情變化的詞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一個“悔”字巧妙地將“閨中少婦”的感情變化表現了出來。
4. 表示顏色的詞 色調一般能體現心情,可增強描寫的色彩感,渲染氣氛。有些虛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可能頗具意味,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杜甫《蜀相》) 在平時的閱讀中,要煉就一雙善于發現重要詞語的“火眼金睛”,在吟詠中用心品味這些詞語的妙處。 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
端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他詞?請簡述理由。 答案:不能換成“對”或其他詞。
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用“對”或其他詞難以達到這種表達效果。
煉字題答題要點:①留心該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體會該字在詩中創設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該字傳達的感情;④組織答案時,要選擇恰當的詞語,以強調其妙處,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動”、“形象”、“傳神”等等。 現場練習1 1.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春興 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1)詩中的“春”字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含義? (2)“吹”和“逐”妙在何處? (3)這首詩的語言有何特點? 2. 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天仙子 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王國維稱“云破月來花弄影”中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弄”字究竟好在何處? 二、意象品讀類 意象是蘊涵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抽象的主觀的“意”與具體的客觀的“象”兩方面的和諧交融和完美結合。它是詩歌中特殊的語言形式,是詩歌鑒賞中極其重要的核心概念。
鑒賞時要留心詩詞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意,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對象意的積累和把握,對分析鑒賞古詩詞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圍及作者的心境,進而深入理解詩詞主旨是大有裨益的。
古典詩詞中有一種常見的意象組合方式,全部使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畫面,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可稱之為“意象疊加”。如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全部是名詞的連綴,這些意象看似孤立,認真品讀卻能發現其內在的聯系。
現場練習2 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 寄黃幾復 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同為“蘇門四學士”的張耒曾說:“‘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真奇語。”
請簡要分析此句“奇”在何處。 古代詩詞鑒賞技法指導與訓練之“形象”(2) 三、緣物體情,反復揣摩詩歌意象的深層含意 意象是詩歌形象的主要類型。
所謂意象,就是詩歌中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和主觀情感的生動鮮明的形象,或者說是指經作者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客觀物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懷言志的憑借和依托。因此,鑒賞詩歌時,只有抓住意象并反復揣摩、體味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體現的情調、意象的社會意義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鑒賞古代詩歌作品。
例3.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
6.詩詞朗誦會活動策劃
分析:
一、由于主要參與者是學生,愛情、理想主題應該比較合適;
二、單純的詩詞朗誦缺乏趣味性,為了補救這一點,必須讓詩詞跟其他藝術門類結合起來;
三、關于參與性高這一點:我想一個班級至少有30人以上吧,所以最好設計為多層次的參與。
具體形式的建議:
一、詩詞主題表演。例如陸游和唐婉的愛情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可以設計為簡單的四幕詩劇,除了陸游自己寫的兩首詩,還可以讓同學們各自寫一些詩句填充劇本。讓一部分具有表演欲的同學擔任劇中角色,進行表演。
二、集體猜詩迷。先讓一位男同學寫一首詩贈給某一位女同學,但不能說出女同學的名字,也不能在詩中明顯地指實某一女生。然后讓同學們競猜投票,如果票數最多的女生就是被贈詩的女生,那么女生就成為下一輪的贈詩手,贈一首詩給某男生,具體要求同上,但是不能回贈給先前的男同學。如此下去,凡是贈過詩的都不能被人贈詩。倘若同學們沒猜中,那么就擊鼓傳球吧,輪著誰誰當贈詩手。要是同學們的即興寫作不過關的話,可以事先讓大家準備準備。
三、吹球傳詩。這是個更瘋的玩法,有點危險性,主要是有些脆弱的女生可能會哭鼻子的。具體如下:讓同學們坐一圈,中間一人負責給氣球打氣,不停地打。然后同學們按順序一人作一句詩,要求押韻,并且詩句的第一字必須跟前句的第三字相同(或者同韻,降低難度)。吟出了詩句就可以把氣球傳到下一位。若是哪一位仁兄遲遲不能續句,那就……“砰!”很爽。然后被“砰”的仁兄負責打氣球,傳詩的方向逆過來,如此類推。為了防止一些仁兄惡意持球,還可以改為雙人持球形式,就是:A持球,續句成功后輪到B開始續句,這時事A、B同時持球(爆了一起爽),直到B也續句成功后,A才可以放手,輪到C開始續句,并由B、C共同持球。
從最文雅到最瘋的玩法各列舉一個,其實可以想的點子還很多。至于具體流程的話,還是定了活動形式之后再擬吧。如果你的學校在廣東,那我還可以提供一些實際的幫助,我是專門做策劃的,嘿嘿。
7.求詩歌鑒賞的方法,謝謝
第一句“云散青天掛玉鉤”形容荷花荷葉之多,景觀十分壯觀,里面的“青天”指的是荷葉,“云”就是那潔白的荷花,一朵朵點綴在荷葉上,這一句作者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石城就是現在的南京,可見描寫的是江南的風景,一個“秋”字寫出了采蓮的季節。
第三句“風鬟霧鬢歸來晚”寫了出了采蓮女因為豐收而喜悅得望了時間的心情,又寫出了勞動人民的質樸勤勞的民風,末句作者話鋒一轉,單一個“愁”字道出采蓮女的內心世界,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的原因做了卻得不到,或者是想起離別的情郎久久未歸的一種失落。
總之本詩借景寫情,又以人襯景,意境極高,值得我們細細體會。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語文古詩詞鑒賞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