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公正的詩句有哪些
1、《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戰國政治家 呂不韋原文: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譯文:和平源于公正,公正源2113于道德(5261的培養)。2、《杜袁州墓志銘》唐代詩人 楊炯原文: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
釋文:不合乎規矩制度的話語不回說出口,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為不會4102想。3、《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戰國政治家 呂不韋原文:甘露時雨,不私一物。
譯文:甘霖雨露對天1653下萬物都是公平的,它不因偏愛而獨降于某一物上。4、《內執秤誡(并序)》唐代詩人 姚崇原文:心茍至公,人將大同。
譯文:人容心若公正無私,心中美好的夢想就都實現了。5、《荀子·不茍》戰國思想家愛家 荀子原文:公生明,偏生暗。
譯文: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形容公正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公正的詩句有:
1、《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戰國政治家 呂不韋
原文: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譯文:和平源于公正,公正源于道德(的培養)。
2、《杜袁州墓志銘》唐代詩人 楊炯
原文: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
釋文:不合乎規矩制度的話語不回說出口,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為不會想。
3、《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戰國政治家 呂不韋
原文:甘露時雨,不私一物。
譯文:甘霖雨露對天下萬物都是公平的,它不因偏愛而獨降于某一物上。
4、《荀子·不茍》戰國思想家愛家 荀子
原文:公生明,偏生暗。
譯文: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擴展資料:
形容公正的詞語有: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秉公無私。
1、不偏不倚
拼音:[bù piān bù yǐ]
釋義: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例句:在處理所有問題上,都要做到不偏不倚的公道,不過是一種幻想。
2、一視同仁
拼音:[yī shì tóng rén]
釋義:原指圣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后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例句:感冒病菌肆虐真是一視同仁,我們一家五口無一幸免于感染。
3、秉公無私
拼音:[bǐng gōng wú sī]
釋義:秉公:主持公道。 指做事公道不摻雜私念。
例句:林君義正言辭的說道,他那大偷大摸的行為被他這么一講到時變得秉公無私了。
3.描寫公平的詩句
想去想來只有二句: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本身世界就不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公平。
其實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首先,沒有人愿意來維持這個公平,其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沒有人有這個能力,再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有這個能力,他也沒有這個時間,把世上人一一稱過。
所以就有了際遇這種說法。因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云,有人苦痛掙扎,使人長嘆卻又無奈,只能歸之于際遇。
而有人對這不公平是極看不開的。“豁達”二字易書難行。所以莊子說: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墨子著《非攻上》。而劉基有《賣柑者言》。
附文:
《莊子·胠篋》:偷鉤的要處死,偷國家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同樣是偷,結果是天壤之別。
非攻《墨 子》
現在有一個人,進人家果園,偷人家桃李,大家聽到就譴責他,上面執政的人捉獲就懲罰他。這為什么呢?因為他損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的,比進人家果園偷桃李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進人家牲口棚,牽走人家馬牛的,這比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殺無辜的人,剝下人家的衣服皮襖,拿走戈劍,這比進人家牲口棚牽走馬牛又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嚴重。如果損人越嚴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現今天下君子,都知道這些事,說它們不義。今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贊它,說它是義。這能說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嗎?
殺一個人,說它不義,一定構成一個死罪了。如果照這個說法類推下去,殺十個人,十倍不義,必定構成十個死罪了;殺一百個人,一百倍不義,必定構成一百個死罪了。今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反對,反而稱贊它,說它義。這是確實不知道進攻別國是不義的,所以把稱贊的話記載下來傳給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義的,那還有什么理由記載不義的事傳給后世呢?
現在有人在這里,見一點黑說是黑,見一片黑卻說是白,那么一定以為這人是不知辯別黑白的了。嘗一點苦說苦,嘗多了苦卻說是甜,那么一定以為這個人是不知辯別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壞事,能夠知道而且譴責它;干大的壞事,攻打別國,就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贊它,說它義;這能說知道辨別義與不義嗎?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義與不義是多么混亂啊。
賣柑者言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擅長貯藏柑橘,經過冬夏也不腐爛,拿出它們的時候還是光彩鮮明的樣子,玉石一樣的質地,金燦燦的顏色。放到市場上,賣十倍的價錢。人們爭相購買他的柑橘。
我買了其中一個,切開它,像有股煙直撲口鼻,看它的里面,干得像破爛的棉絮。我對此感到奇怪,問他說:“你賣給別人的柑橘,是將要用來裝滿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靈,還是招待賓客的嗎?還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來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嗎?你做這種欺騙人的事情實在是太過分了。”
賣柑橘的人笑著說:“我從事這個行業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這個用來養活自己。我賣它,別人買它,不曾有人說過什么的,卻唯獨不能滿足您的要求嗎?世上做欺騙的事的人不少,難道只有我一個嗎?你沒有好好的思量啊。
現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樣子,好像是捍衛國家的將才,他們果真能給出有孫武、吳起的謀略嗎?那些戴著高帽子,拖著長長帶子的人,氣宇軒昂的樣子像是朝廷中有本事的人,他們果真能夠建立伊尹、皋陶的業績嗎?盜賊興起卻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卻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詐卻不懂得禁止,法度敗壞卻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費國家糧食卻不懂得羞恥。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騎著大馬,喝著美酒,吃著美食的人,誰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顯赫過人,值得效仿?可是無論到哪里,又有誰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內心破敗得像破絮呢?現在你看不到這些現象,卻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沒有話用來回答。回來思考這賣柑人的話,覺得他像是像東方朔那樣詼諧多諷、機智善辯的人。難道他是對世間邪惡現象激憤痛恨之人嗎?因而借托柑橘用來諷刺嗎?
綜觀三位先賢文章,你應該對公平有比較客觀的理解了吧。
4.描寫“公平”的詩句有哪些
1.《送趙道士歸天目舊山》
年代: 唐 作者: 薛能
愚樸尚公平,此心鄰道情。有緣終自鄙,何計逐師行。
日者聞高躅,時人蓋強名。口無滋味入,身有羽儀生。
奏乞還鄉遠,詩曾對御成。土毛珍到越,塵發倦離京。
符叱風雷惡,朝修月露清。觀臨天目頂,家住海潮聲。
道引圖看足,參同注解精。休糧一擬問,窗草俟回程。
2.《故丞相忠定趙沂公挽章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曹彥約
譾譾群情便,峣峣俗眼驚。
此身無利鈍,於國要忠誠。
得力平生學,求仁死后名。
登門非雅素,持論略公平。
3.《別權滬帥朱杞材太社》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猶記沖寒泝峽來,相期偕至亦偕回。
朝廷有詔許歸老,藩岳無人值借才。
雇我凋年嗟已矣,如君英略勉之哉。
度滬要了經營事,心放公平手放開。
4.《感時述事(十首)》
年代: 明 作者: 劉基
豢狗不噬御,星馳慕民兵。
民兵盡烏合,何以壯干城。
百姓雖云庶,教養素無行。
譬彼原上草,自死還自生。
安知徇大義,捐命為父兄。
利財來應召,早懷逃竄情。
出門即剽掠,所過沸如羹。
總戎無節制,顛倒迷章程。
威權付便嬖,賞罰昧公平。
饑寒莫與恤,銳銼怨乃萌。
見賊不須多,奔潰土瓦傾。
旌旗委田野,鳥雀噪空營。
將軍與左右,相顧目但瞠。
此事已習慣,智巧莫能爭。
廟堂忽遠算,胸次猜疑并。
豈乏計策士,用之非至誠。
德威兩不立,何以御群氓。
慷慨思古人,惻愴淚沾纓。
5.《古意》
年代: 宋 作者: 魚潛
青青陵上柏,落落勁不摧。
人生百年內,朝夕變所懷。
斗酒命同好,萬里不顧回。
聞有昌國君,談笑黃金臺。
柔言更長跪,信是富貴媒。
但恐氣習移,古今不同才。
寄言去國者,歲晚有馀哀。
權衡豈公平,天駟但伏櫪。
東井不救渴,倉庫何時實。
元工青白假,名器甚可惜。
如何萬萬古,不行督責術。
5.寫公正無私的詩句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宋.包拯
三年為刺使,飲水復食葉.
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唐.白居易
撿點行囊一擔輕,
京華望去幾多程.
停鞭靜憶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明.況鐘
一官來此幾經春,
不愧蒼天不負民.
神道有靈應識我,
去時還似到時貧. ——明.胡守安
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晉.吳隱之
6.關于“公正”的古詩
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
——清·何啟 釋義:,就是不摻雜個人的私利是也; 公平,就是不偏向某一方就是了。2.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
——清·何啟釋義:公平與公正,是一個國家建立興旺的基礎。3.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宋·釋惟白釋義:興平氣和就不必多言,就像水平了就不會流了。4.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呂氏春秋》釋義:公平出于公正,公正出于道德。5.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
——漢·韓嬰釋義:正直的人沿著正道行事,按照道理講話,公正無私,不因為安逸富貴而放縱意志,也 不因為危難而改品言行。6.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吳兢釋義;: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在于公平與公正。7.持心如衡,以理為平。
——明·劉基釋義;:每個人的心中都要有一桿稱,這桿秤就是衡量、辨別善惡的標準;為人處世要依據規 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才可以行得通。8.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宋·司馬光釋義:水在平靜不動后才見清澈,清澈以后才見光明。9.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鏡至明而丑者無怒。
——《三國志》釋義:水最公平,即便是邪惡不法之徒也會以它作為行為準則;鏡子最明亮,即便是容貌丑 陋的人在它面前也沒法抱怨和發怒;水和鏡之所以能夠包容天下而讓心悅誠服,是因 為它們最無私。10.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呂氏春秋》釋義:公平出于公正,公正出于道德。11.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宋·司馬光 釋義:水在平靜不動后才見清澈,清澈以后才見光明。12.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
——清·何啟釋義:公正者無私心,公平者什么都不怕。13.公其心,萬善出。
——明·方孝孺釋義:公正公平只要在內心中,善良都會有的。14.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劉。
——淮南子釋義:公正沒有私心的人,只要一說話人民就會擁戴他。15.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
——漢·班固釋義: 公平公正說話,就是大公無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