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達責任意識的詩句
1、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出自宋代陸游的《病起書懷》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釋義:
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一人客居在萬里之外的成都江邊。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蓋棺定論。
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御駕親征收復失落的河山。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
2、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出自唐代令狐楚的《少年行四首·其三》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釋義:
弓箭沐浴著霞光,寶劍照耀著寒霜。劍起案列的秋風,馳馬飛出了咸陽。國土一角仍淪陷,天子沒有收河湟。這種情況不改變,不擬回頭望故鄉。
3、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出自宋代陸游的《讀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釋義:
歸鄉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是為了黎明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出自宋代岳飛的《滿江紅·寫懷》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釋義: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5、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玉樓春·戲林推》
年年躍馬長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錢換酒日無何,紅燭呼盧宵不寐。
易挑錦婦機中字。難得玉人心下事。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
釋義:
年年騎著高頭大馬在京城里東奔西跑,竟然把客舍當成了家里,家里反而像成了寄宿的地方一樣。每天都拿著青銅大錢買酒狂飲,整日吊兒郎當,無所事事一天混到晚,每天晚上點起紅燭擲骰賭博,經常都是徹夜不眠一直到天亮。
你應該知道,妻子的真情容易得到,妓女的心思卻難以觸摸猜透。西北的神州還沒有收復,男子漢應該有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切不要為了紅粉知已而輕易地流下幾行男兒淚。
2.表現形態美的詩句
梨花
1、岸葦新花白,山梨晚葉丹
2、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3、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自: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人美: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2、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3、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4、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5、屆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
6、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扶柳
7、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8、裊娜少女羞,歲月無憂愁
9、芳容麗質更妖嬈,秋水精神瑞雪標
10、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
1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12、花心定有何人捻,暈暈如嬌靨
3.形容精神的詩句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2、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陸 游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游
4、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唐?杜牧
5、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清?徐錫麟
6、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
7、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宋?辛棄疾
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9、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范仲淹
1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
4.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可以用什么形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
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屬于社會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屬于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則是與社會存在相對應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范疇,它指的是社會精神生活的全部過程和一切方面,是人們對社會存在即社會物質生活及其過程的觀念反映。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受社會存在的制約,對社會存在具有依賴性。馬克思說:“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社會意識的內容來源于社會存在,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的最終根源和基礎。社會存在的狀況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在階級社會里,各個階級在社會生產關系中的地位和利益不同,決定了它們的社會意識各不相同,形成不同的社會心理和思想體系,其中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
社會意識的構成很復雜,從是否反映社會經濟基礎的角度看,社會意識可分為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兩種基本類型。社會意識形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絕大部分社會科學。意識形態是對一定社會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的反映,是社會上層建筑中的觀念組成部分,也就是通常講的思想上層建筑,在階級社會里,社會意識形態具有明顯的階級性,某一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必然要求相應的社會意識形態為之服務。而屬于非意識形態的社會意識形式,主要包括自然科學、語言學和邏輯學等。這類社會意識形式不是對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不屬于社會上層建筑的范圍,它們本身并沒有階級性,可以為不同的社會制度和不同的階級服務。可見社會意識形態集中體現了社會制度的性質,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一面精神旗幟。
5.形容形態的句子
描寫人物神態的句子
他的目光四處移動,似乎在搜尋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觸任何人的目光。然后他又把頭低下去,好像怕被別人看見似的。他的十個手指頭不停地搓來搓去,一會兒便被汗水打濕了,滑滑的。
他50多歲了,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他戰戰兢兢取下眼鏡,用衣服的下擺隨手擦了擦鏡片。
小飛坐在座位上,埋頭只顧寫呀寫呀,筆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涌流出來,用不到一節課的時間,一篇作文竟全寫好了。
曉鴻恰好面對窗戶坐著,午后的陽光射到她的圓臉上,使她的兩頰更加紅潤;她拿筆的手托著腮,張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緩慢游動著,豐滿的下巴微微上翹——這是每當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來解決一道數學題時,為數學老師所熟悉、喜愛的神態。
他走起路來,總是背著手、低著頭,那神情,好像在思索全人類的前途和命運。
描寫害羞神態的句子:
她臉兒紅得像熟透了的山柿子,忙低下頭去,不敢再看我一眼。
她的臉一下子紅到了耳根,仿佛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似的。
她是個不經夸的人,這時臉紅得簡直像墻上貼的對聯紙。
他雖然只四十剛出頭,卻早已兩鬢飛霜,瘦削而蠟黃的臉上皺紋密布,青筋暴露的雙手長滿了硬生生的繭皮。
他長著濃濃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總是閃著嚴厲的目光。
他習慣地用雙手捶著朐,像人猿泰山似的嗷嗷叫幾聲,才出去玩兒。
他的臉慘白慘白的,嚇得眼睛瞪得大大的。
她的臉好象綻開的白蘭花,笑意寫在她的臉上,溢著滿足的愉悅。
老師看到題后,皺著眉頭,習慣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來回移動,思考著。
他嚇得面色如土,舌頭僵住了,說不出話來。
6.表達“意識不足”的詩句有哪些
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杜牧《阿房宮賦》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林升的《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泊秦淮》杜牧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古詩文網[引用時間2018-1-15]
7.描寫形態的句子
老師的一席話,在我的心窩里添了一把火,渾身都燒得熱乎乎的.
老校長的每一句話都打動著在場人的心弦,它像驚雷,把人震醒;它像強心劑,使人振奮;它像補藥,壯人氣力;它像火光,暖人心窩!
老師的親切話語像那清澈的泉水,滋潤著我的心田.
老師的告誡是讓我不斷進步,像芝麻開花一樣一節更比一節高.
老師的這些話,句句打在他的心坎上,仿佛是一場春雨,灑落在一塊久旱的田地里,很快滲透了下去.
他講起話來多有勁呀,每一句都像小錘一樣敲在我的心上.
她的話兒不多,分量卻很重,話語里的每個字,都撥響了同學們的心弦.
她就像一部永不生銹的播種機,不斷地在孩子們的心田里播下理想和知識的種子.
老師的諄諄教誨,像一股暖流,流進她那早已枯竭的心田.
她大發脾氣道:“你一個女孩子,不是我看輕你,用秤稱一稱能有幾兩重!”
8.意識形態
系統地、自覺地、直接地反映社會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是社會意識諸形式中構成觀念上層建筑的部分。在階級社會中,意識形態具有階級性,集中體現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意識形態”一詞來自希臘文ιδ夊α(觀念、形象、概念)和λòγοs(學說)。19世紀初,法國哲學和經濟學家D.特拉西在《意識形態概論》中首先使用了“意識形態”這個概念,認為意識形態是考察觀念的普遍原則和發生規律的學說。
形而上學是哲學術語。
歐洲語言中的“形而上學”來自希臘語,如英語的“metaphysics”。這一詞原是古希臘羅德島的哲學教師安德羅尼柯給亞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稱,意思是“物理學之后”。
形而上學也叫“第一哲學”,如笛卡兒的《第一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稱為《形而上學沉思錄》。亞里士多德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
中文譯名“形而上學”取自《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
形而上學的問題通常都是充滿爭議而沒有確定的結論的。這一部份是因為經驗事實所累積的資料,做為人類知識的最大宗,通常無法解決形上學爭議;另一部份是因為形上學家們所使用的詞語時常混淆不清,他們的爭論因而是一筆各持已見但卻沒有交集的爛帳。
二十世紀的邏輯實證論者們反對某些形上學議題。他們認為某些形上學問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通俗的講,形而上學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觀點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有時也指研究哲學的本體論。
近代以來,隨著科學理性在人文領域中的強勁蔓延,傳統形而上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從形而上學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實際上存在著三種形態的形而上學:宇宙本體論、范疇本體論和意義本體論。科學理性所拒斥的實則主要是基于思辨虛構的宇宙本體論。在后形而上學時代,就意義本體論而言,形而上學沒有終結,也不會終結。
只講形式,不究實質,這就是形而上學
查出《易經》原文:“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大喜。朦朧覺得,形而上比較虛,形而下比較實,形而上與形而上學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維和宏觀的屬于虛的范疇;形而上學則是指認識事物走到了極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意為形而上的東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學方法,又是指思維活動。形而下則是指具體的,可以捉摸到的東西或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