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湯顯祖一首關于徽商建筑的詩 有誰知道是什么
游黃山白岳不果
序: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詩序說明了湯顯祖當時的生涯狀態:乏絕者,潦倒也,困窮也。那么在窮困潦倒時他的朋友為啥要建議他去徽州呢?那可絕不是現在的休閑體驗游哦,肚子沒著落,休啥閑哦。無非希望到徽州尋求復出的機會,而這機會應該還是寄托在許國身上。萬歷十九年(1591),許國就已退休回徽州歙縣故里。只要看如今還矗立在歙縣古城內的許國八腳牌坊,就知道許國當年在朝廷的身價地位。雖然退了休,但許國既曾是皇帝的老師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薦,湯顯祖的人生就會發生變化。所以湯顯祖的友人吳序當是勸湯顯祖到徽州去晉見許國,以消除隔閡,重修師生之誼,只要許國肯對皇帝說句話,就能改變自己的困境。詩句“黃白”,明指黃山、白岳(齊云山),暗喻黃金白銀,即官位俸祿。無論是什么原因使其黃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斷出湯顯祖對徽州的贊美之意。
事實上,詩一開頭就把徽州描述成一個充滿銅臭味的地方:要沾財氣,多半得到黃山白岳之間的徽州去。這也許還真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因為明清時期徽商名滿天下,富可敵國,徽州自然也當是個俗人羨慕的流金之地。 但這一切與風光之美無關,與潦倒的劇作家又有啥關系呢?湯顯祖那時被建議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許國也,仙道者齊云山也,而最現實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風景扯不上半點關系的。因此,這首詩如被理解為作者對徽州風光的贊美,就大錯特錯。它應該表達作者不肯低頭求人的一種心態:都說富貴在徽州,可惜我一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徽州。
如果把“一生癡絕處”改為“一生痛絕處”,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這可不是我改的,見于北京大學校友網署名文章《數學泰斗江澤涵》,其原文是“大戲劇家湯顯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一生痛絕處,無夢到徽州”的詩句。”這“痛”似乎是因為沒有做夢到過徽州而來的,殊不知湯顯祖后半生之痛來自徽州啊。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話,他應該會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結尾兩句:“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不是徽州不美,是顯祖先生生不逢時也。不過,原來徽州治下婺源終于劃在湯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許算是對誤解的補償?
2.魂牽夢縈新安江古詩詞
魂牽夢縈新安江——長歌為《你好新安江》而作。
新安江水母親河,養育兒女綠千疇。
千山競秀花爭艷,一水含情景色幽。
岸邊山村炊煙裊,嶺上古道足跡留。
滄桑巨變舊貌改,斜暉脈脈水長流。
屯浦歸帆昨夜夢,漁梁商埠今朝休。
唯有千年精氣神,老樹新枝三春柳。
踏遍青山夢魂繞,追尋碧波頻回首。
六七八月暑氣盛,春來未雨已綢繆。
一聲你好新安江,電視攝制到徽州。
從山到海逾千里,江流追溯探源頭。
懷玉山上六股尖,大源小源匯流口。
右龍燈舞板凳龍,茗洲茶香飄五洲。
吳楚分源山逶迤,霞瀛朱升出奇謀。
白云天際梯田美,五城茶干就米酒。
橫江率水歸屯浦,萬安古鎮羅盤優。
齊云問道開神秀,南屏影畫譽全球。
桃花源里可耕田,畫里鄉村好放謳。
豐樂湖畔覓芳草,八卦村里看瓊樓。
西溪之南綠繞亭,水口園林數唐模。
許村往事付新書,幸福仁里亮歌喉。
水潤瀛州徽味濃,祥和龍川系華舟。
徽商古道通天下,文星璀璨徽駱駝。
四水歸歙匯寶地,人文薈萃古徽州。
六水回瀾繞玉帶,五峰拱秀真金鏤。
東方瑞士俏三陽,葉村羅漢盛名久。
燕窩山莊出鳳凰,古老昌溪壽星多。
山水畫廊始深渡,望斷千帆到街口。
千島湖水融淳安,網張魚躍慶豐收。
富春錢塘無限美,浩浩蕩蕩入海流。
一輯紀實千滴汗,一路拍攝一路歌。
曾記歡呼分源處,好憶品茗筏上游。
伏嶺聽戲看熱鬧,牌坊訪古慰同儔。
方與壽星同歡樂,又品仙桃果難求。
河邊夜半賞星月,山巔黎明驚斑鳩。
一代才俊播馨香,百世流芳足千秋。
三月奔波雖辛苦,碩果累累志已酬。
百萬觀眾屏前看,心花怒放長凝眸。
熒屏畫面暫告別,新安戀情長悠悠。
2011年8月25日于屯溪墨香齋
3.徽韻中贊揚徽州的詩詞
《游黃山白岳不果》是明代湯顯祖的一首詩作。
序: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注釋:
①乏絕:潦倒,困窮。
②黃白:即徽州境內的黃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業興盛,商賈富甲天下。
詩序說明了湯顯祖當時的生涯狀態:乏絕者,潦倒也,困窮也。那么在窮困潦倒時他的朋友為啥要建議他去徽州。那可絕不是現在的休閑體驗游哦,肚子沒著落,休啥閑哦。無非希望到徽州尋求復出的機會,而這機會應該還是寄托在許國身上。
萬歷十九年(1591),許國就已退休回徽州歙縣故里。只要看如今還矗立在歙縣古城內的許國八腳牌坊,就知道許國當年在朝廷的身價地位。雖然退了休,但許國既曾是皇帝的老師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薦,湯顯祖的人生就會發生變化。
所以湯顯祖的友人吳序當是勸湯顯祖到徽州去晉見許國,以消除隔閡,重修師生之誼,只要許國肯對皇帝說句話,就能改變自己的困境。詩句“黃白”,明指黃山、白岳(齊云山),暗喻黃金白銀,即官位俸祿。
無論是什么原因使其黃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斷出湯顯祖對徽州的贊美之意。
事實上,詩一開頭就把徽州描述成一個充滿銅臭味的地方:要沾財氣,多半得到黃山白岳之間的徽州去。這也許還真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因為明清時期徽商名滿天下,富可敵國,徽州自然也當是個俗人羨慕的流金之地。
但這一切與風光之美無關,與潦倒的劇作家又有啥關系呢?湯顯祖那時被建議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許國也,仙道者齊云山也,而最現實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風景扯不上半點關系的。因此,這首詩如被理解為作者對徽州風光的贊美,就大錯特錯。
它應該表達作者不肯低頭求人的一種心態:都說富貴在徽州,可惜我一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徽州。
如果把“一生癡絕處”改為“一生痛絕處”,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這可不是我改的,見于北京大學校友網署名文章《數學泰斗江澤涵》,其原文是“大戲劇家湯顯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一生痛絕處,無夢到徽州”的詩句。”
這“痛”似乎是因為沒有做夢到過徽州而來的,殊不知湯顯祖后半生之痛來自徽州啊。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話,他應該會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結尾兩句:“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不是徽州不美,是顯祖先生生不逢時也。
不過,原來徽州治下婺源終于劃在湯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許算是對誤解的補償。
擴展資料:
《游黃山白岳不果》,詩題中的“白岳”,指的是休寧齊云山。齊云山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鶴鳴山、江西龍虎山并稱“中國四大道教名山”,又與黃山并稱“黃山白岳”。湯顯祖在詩作中,“黃山白岳”便簡作“黃白”。全詩四句,其實是寫“因果”。即前兩句寫原因,后兩句寫結果。
全詩的主旨在前,而不是后人看重的后兩句。從詩人的經歷和品格來講,這首詩既不是歌頌“黃白”景色的美麗,也不是表達向往去徽州,而是發出一生的感慨。詩人寫這首詩時正是窮困潦倒的時候,朋友多次相邀勸告,希望他到徽州求得發達的機會,然而卻都未成行。
詩句中的“黃白”,明指黃山、白岳山,暗喻黃金、白銀,即官位俸祿。無論是何因使其不果,都不能推斷出湯顯祖對徽州的贊美之意。事實上,詩一開頭就把徽州描述成一個充滿銅臭的地方:要沾財氣,多半要到黃山、白岳山間的徽州去。
這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明清時期徽商名滿天下,富可敵國,徽州自然也當是個眾人羨慕的流金之地。但這一切與風光之美無關,與潦倒的劇作家也無關。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不肯低頭求人的心態:都說富貴在徽州,可惜我一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徽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游黃山白岳不果
4.關于“水墨徽州”的詩詞都有哪些
1、《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岳之游》——明代湯顯祖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譯文:沿著黃河長江之類的富饒之地旅游才能看到富麗堂皇的景象,一生吃癡到絕處,一輩子想去人間仙境,可做夢也沒夢到人間仙境原來在徽州。
2、《徽州》——宋代趙師秀山繞清溪水繞城,白云碧嶂畫難成。處處樓臺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
譯文:山圍繞著清溪,清溪水環繞著城,白云和青綠色如屏障的山峰只能目視,卻不可附于丹青之上。各個地方的樓臺都隱藏著郊野的景色,朗朗書聲伴著星星燈火徘徊在靜謐之中。
3、《夜泊屯溪記》現代郁達夫新安江水碧悠悠, 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 斷腸春色似揚州。
譯文:新安江水澄澈碧透,悠然地向東流去,兩岸的鄉村人家就像散落飄浮在水上的小舟,在云霧里若隱若現;這如夢如幻,如詩如畫的新安江,宛若仙境,可與那令人贊不絕口的水鄉揚州相比美。4、《新安灘》——清代黃景仁一灘復一灘,三百六十灘。
一灘高十丈,新安在天上。譯文:新安江內一灘又一灘,經過一灘好象增高十丈。
要經過三百六十灘,那就是三千六百丈。那么,它的發源地——新安,就在天上。
5、《小桃源》——唐代李白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前散,山經夜后寒。譯文:皖南黟縣鄉村山水,猶如世外桃源,風景優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3337美,山水景物可達百里。
有好多有靈性的花草樹木,人們都崇尚古風。集市很早就散了,夜里的山就冷冷清清的了。
5.有關徽州的詩詞、文化
徽州——歷史地名,簡稱“徽”,古稱歙州。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為一,總稱安徽文化、皖文化。這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徽州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筑、醫學等諸學科,凡與徽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的內容,都屬徽州文化范疇,通常我們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來加以概括。
有關徽州的詩詞摘選如下:《贈總上人兼簡無求居士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劉子翚多謝徽州吳使君,新詩問勞意何勤。無求已得心空樂,更作無心出岫云。
《江東報英烈擬封二字侯喜成三絕》年代: 宋 作者: 錢時煥章飛報下徽州,英烈將褒二字侯。千古沉沉黃壤骨,一朝提上碧云頭。
《張安國約同賦仇氏{匡去王加贛}甕酒》年代: 宋 作者: 張栻人間炎熱不可耐,君家甕頭春未央。想當醉倒臥永日,夢繞清淮歸故鄉。
后生那得識此酒,從君乞方還肯否。徽州作賦為欷歔,荊州詩來端起予。
《張提學寄先師文正公新集至代簡為答》年代: 明 作者: 邵寶遺書新刻自徽州,千里緘來百拜收。自信叔孫知不朽,未應巢父得長留。
秘藏不作山中計,重購還供海外求。青眼獨看張侍御,瓣香今有古風流。
《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岳之游》年代: 明 作者: 湯顯祖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徽州簡介: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雛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來源。徽州地處黃山與天目山脈間,東臨吳越故都杭州,與浙西的金、衢、嚴三州唇齒相依,風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墻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與之相得益彰。
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古徽州鐘靈毓秀,文化積淀非常深厚,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有人把這里比作誕生了孔子孟子的山東曲阜和鄒城,稱徽州為“東南鄒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