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舉例分析鑒賞中國古詩詞中月亮的意向
//view/47169.htm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4、《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5、《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6、《把酒問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9、《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0、《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16、《漫興》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7《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8、《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別》【唐】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
20、《江樓有感》【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23、《生查子》【唐】牛希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圓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瓤,仁兒在心里。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
24、《調笑令》【唐】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25、《菩薩蠻》【唐】馮延巳 梅花吹入誰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關山人未還。 聲隨幽怨絕,云斷澄霜月。
月影下重簾,輕風花滿檐。 26、《相見歡》【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27、《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8、《水調歌頭》【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30、《天仙子》。
2.淺談古詩中的“月亮”意象
一、以月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閑自在、曠達的情懷
在恬淡閑適、樂觀曠達的人的眼里,月亮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閑自在的代名詞。
在不少古詩詞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來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閑自在、超脫曠達的情懷。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發思鄉懷人之感
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者的眼里,月亮這一意象或是寄托戀人間的苦苦相思,或是蘊含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在眾多的詠月古詩詞中,這一類是最多的。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氣氛,烘托孤苦的情懷
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傷和流離之苦。
四、以月蘊涵時空的永恒
那高懸于天際的月亮,也常常引發詩人們的哲理思考:明月亙古如斯,跨越時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暫和渺小。在他們的詩歌中,月亮這一意象成了亙古不變的象征和世事變遷的永恒見證。
3.月亮在古詩中的意象
月亮的意象分析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義之一:月亮是母親與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會的靜溫與和諧,她反映著女性世界的
失意與憂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傳說,給月亮是月亮成為一個女
性化的象征意象。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日為陽,月為陰;男性為陽,
女性為陰。它指向一個曾經存在,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后來被父系氏
族社會放逐的母系社會。相對于當時那戰亂頻繁,禮教森嚴的社會,
月亮所代表的母系社會理想。
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義之二;月亮時晦時明,時圓時缺,周而復始,它
既是運動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總是引導人們對生生不已的
哲學精神的禮贊,也啟示人們對宇宙永恒的思考,激發人們宏大 的天問
意識和人生喟嘆。
3、映照在中國人心靈世界里有兩種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種是神話觀念中的月亮,
神話的月亮是詩化的月亮,它談泊靜溫空寂通脫給中國的古典藝術以深刻的象征
啟示;一種是科學本體的月亮它盈虧變化,時晦時明,啟迪著中國的科學
與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廣泛的衍生意:
(1)思鄉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著古代文人尋找母親世界、尋找精神
家園、恢復世界的和諧統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詩詞里常常表現出望月思
鄉的主題,舊夢重溫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際凝然不動的鄉愁,詩人懷念
家園、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傳遞。當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際總是把
明月與故鄉聯系在一起,明月成為啟動鄉愁、寄托相思、返歸家園的神秘象
征物。這不正標志著在人們意識的深層,月亮總是母親社會溫馨與和諧的象
征,因而每當入人們浪跡天涯心靈孤寂之時,月亮便成為家園的寄托精神的
寄托了;月亮牽系著相思的心靈,縮短著時空的距離,這樣又引發了旦古一
月兩地相思和思鄉的主題。
(2)月亮反映著古代詩人騷客孤獨與寂寞的心態,反映著失意者尋求慰藉與解脫
的心理。
(3)月亮的永恒和盈虛的循環變化,讓人想到時間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兩面之間
的辯證發展。月亮作為一種象征形式,它喚起了人們蒼茫持渺的宇宙意識和歷史
意識,喚起了具有廣大空間的人生喟嘆,觸動著悠遠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
亮意象的出現總伴隨著闊大蒼涼的宇宙空間、浩渺悲壯的天問意識相雄渾高古的審
美境界。
(4)月亮作為一種永恒與自然的象征它又成為士大夫逃避紛紜的現實苦難、超群拔
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現實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
為一種飄逸的風范。
4.月亮在古詩中的意象有哪些
月亮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在古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人特別是詩人對月亮有一種獨特的情感,他們對月的驚嘆和對月的深情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形成了中國人一種獨特的月亮情結。
看到月亮就會觸發他們的心弦,牽動他們的情思,勾起他們的遐想。月亮在古詩詞中的意象主要有:離別與相思;故園與思鄉 ;恒與惜時;美的象征 。可以說月亮已經溶入古老的中國文化之中,對月的偏愛沒有一個民族可以和中國人相提并論。
據學者統計,李白作詩共 1059篇,其中 314 篇提到月,占的比例相當大。月亮這一意象是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她的意蘊十分豐富。幽美、自由、純潔、美好、永恒、凄涼、悲慘、離別等不同的意蘊,形成不同的審美意境,烘托出詩人們的不同懷懷。中國的文學藝術特征正是以意象為基礎的。
一個藝術符號,往往牽系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和心靈世界。月正是具有這種鮮明豐富的語言形象,所以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文學藝術中的地位十分顯赫。《詩經?陳風?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即以月光映襯人物美,可見先秦時期人們已注意到了月之美 。開啟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月意象,經漢代五言詩《古詩十九首》形成了我們重要的月意象傳統。
普天下只有一輪明月 ,不管是在天涯還是在海角 ,人們都可以對著一輪明月抒發對方的思念之情。在缺少現代化的交通,通訊手段,親人故友的遠離意味著半生乃至一生杳無音信,這種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隔離使他們情感上苦不堪言。
而月亮這一自然風物成為他們緩解痛苦的唯一機會,夜深人靜是情思難禁的時候,而此時天空中的月亮下普照人間,甚至透過窗戶,撫慰床上無眠的孤獨人。
于是相隔關山萬重,共對一輪明月就成了表白心跡的重要場景。此時的月亮像一面鏡子,親人們可以在兩地共對一面鏡子合影;此時月亮像通訊衛星,月光像電波,它可以將美好的祝愿捎給世界另一面的摯友親朋。
擴展資料:
古詩詞中的意象
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代表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詩人常用它來警世自勉或表達自己高尚的品節。
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節貞、積極向上等特點,用以比擬君子的品德修養。
楊柳
“柳”諧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絲柔長 ,風吹而成纏綿難舍之狀 ,故古人常折柳送別。
5.古詩詞對月亮的影響與分析
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
有人馬上會想到與月亮相關的詩詞:“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關于寫月的詩,不勝枚舉。
這些詩詞雖然寫的是同一個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詩詞中其象征意義是各不相同的。月亮這一意象在中國文化中象征意義是非常豐富的,關于它的諸多象征意義,已有許多人從文化原型、詩詞鑒賞等角度作過許多分析,且成果斐然。
拙文則想以中國的古典詩詞為基礎,粗略談談中國古詩詞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義。1.月亮是美的象征中華民族歷來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月亮成為文學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題。
《詩經·陳風·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襯人物美,可見先秦時期人們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漢魏六朝,月更成為詩文歌賦的直接描寫對象。
南朝周祗《月賦》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氣融潔而照遠,質明潤而貞虛,弱不廢照,清不激污。”月被賦予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的審美內涵。
而當月與世間山水相結合,便會構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謝莊《月賦》寫道:“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升秋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
秋月的純凈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襯托下得到表現的;月亮朦朧柔和的清輝還有一種化景作用,能賦予山水景物以獨特的神韻,陶淵明《閑情賦》云:“月媚景于云端。”一方面說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說高掛云端的明月可以為世間景物增添美感。
寫月的詩,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的月光存在。北宋詞人張先在《青門引》中寫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描繪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墻的秋千影子送過來,令人想象蕩秋千的麗人那輕盈翩躚的身影,微妙地表現出詞人懷念情人的心緒。
張先《木蘭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表現清明月色中飄過無數淡若無痕的楊花,將自己內心中浮漾的前塵舊夢融入這“無影”畫面中。這些詩,皆因月如夢似煙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層模糊不清的“朦朧色”,也給人們一種朦朧的美感。
“新月如眉,讓人想起玉階佇立楚楚動人的月下佳人,構成一種恬淡婉約的寧靜之美;煙月迷蒙,彌漫著難以名狀的輕憂淡愁,構成一種朦朧戚楚之美;花月披離,余香裊裊,象征典雅艷麗之美;皓月當空,通脫瀟灑,象征著雄渾高古之美,不盡的象征創造著不盡的月亮審美世界,無數的心靈創造著無數的月亮審美形象。”月亮給人的美感,是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純凈的。
寫月之詩中,月亮意象的出現,使得全詩的意境立刻變得優美起來。如《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詩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體。
“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紐帶,貫穿上下,觸處生神。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構成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全詩的意境是如此優美寧靜,可以說,《春江花月夜》一詩創造的優美意境是空前絕后的。
而作為沖淡派大師的王維,其詩作的風格是閑、靜、淡、遠,其詩作的意境也是十分優美的。如《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此詩意境,不僅如施樸華評價,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外景與內情融為一體。
詩人在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相一致。明月來相照在詩中不僅與“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
整首詩的意境之優美,讓人有“余音繞梁”之感。月亮不僅本身給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
翻閱《詩經》,我們會發現,月亮在詩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這從《東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證。其中《東方之日》中以“東方之日”、“東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創造性的。
馬瑞辰說:“古者喻人顏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毛詩傳箋通釋》)這對以后。
6.關于月亮的詩,并含有詩中意象的分析~
都是4句,不長
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4、《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5、《月》【唐】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6、《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霜月》【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8、《漫興》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9《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0、《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1、《明月夜留別》【唐】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解讀古詩詞中月亮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