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曹風.《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題解]哀嘆人生短促,有如朝生暮死的蜉蝣.[注釋]1、蜉蝣(浮游fú yóu):蟲名.2、楚楚:《毛傳》:“楚楚,鮮明貌.” 聞一多《風詩類鈔》:“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猶言楚楚的衣服,有如蜉蝣之羽.”3、於我歸處:《鄭箋》:“君當于何依歸乎?”4、采采:猶“楚楚”,鮮明貌.5、閱:洞穴.《正義》:“蜉蝣之蟲,初掘地而出,皆鮮說(悅)也.”6、說(稅shuì):休息.《集傳》:“說,舍息也.”[參考譯文]蜉蝣翅膀薄又輕,衣裳華麗真鮮明.我的心里多憂愁,可憐何處是歸程!蜉蝣展翅翩翩舞,華麗鮮明好衣服.我的心里多憂愁,可憐何處是歸宿.蜉蝣穿洞向外飛,雙膀潔白似麻衣.我的心里多憂戚,我的歸宿在哪里?。
2.詩經?小雅中二雅的第一篇
2雅是什么,雅有大小雅之分
小雅第一篇:
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大雅第一篇: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于京。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3.詩經《蓼莪》的全文拼音是什么
蓼莪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谷,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蓼莪拼音解讀:
liǎo liǎo zhě é ,fěi é yī hāo 。āi āi fù mǔ ,shēng wǒ qú láo 。liǎo liǎo zhě é ,fěi é yī wèi 。āi āi fù mǔ ,shēng wǒ láo cuì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xiān mín zhī shēng ,bú rú sǐ zhī jiǔ yǐ 。wú fù hé hù ?wú mǔ hé shì ?chū zé xián xù ,rù zé mí zhì 。fù xī shēng wǒ ,mǔ xī jū wǒ 。fǔ wǒ chù wǒ ,zhǎng wǒ yù wǒ ,gù wǒ fù wǒ ,chū rù fù wǒ 。yù bào zhī dé 。hào tiān wǎng jí !nán shān liè liè ,piāo fēng fā fā 。mín mò bú yù ,wǒ dú hé hài !nán shān lǜ lǜ ,piāo fēng fú fú 。mín mò bú yù ,wǒ dú bú zú !
4.求這篇詩經的意思
【賞析】 此詩的主題,《毛詩序》曰:“頌僖公能修泮宮也.”朱熹《詩集傳》曰:“此飲于泮宮而頌禱之辭也.”方玉潤《詩經原始》曰:“受俘泮宮也.”筆者以為此詩寫受俘泮宮,頌美僖公能修文德. 古代治兵,有受俘之禮,《左傳·隱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又《春秋·襄公十三年》:“公至自伐鄭.”《左傳》:“以飲至之禮,伐還告廟也.”此詩正是圍繞飲至,歌頌魯侯的.詩中泮宮,歷來說者不一,清人戴震《毛鄭詩考證》所說近是: 魯有泮水,作宮其上,故它國絕不聞有泮宮,獨魯有之.泮宮也者,其魯人于此祀后稷乎?魯有文王廟,稱周廟,而郊祀后稷,因作宮于都南泮水上,尤非諸侯廟制所及.宮即水為名,稱泮宮.《采蘩》篇傳云:“宮,廟也.”是宮與廟異名同實.《禮器》曰:“魯人將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宮.”鄭注云:“告后稷也.告之者,將以配天.”然則詩曰:“從公于邁”,曰:“昭假烈祖,靡不有孝”,明在國都之外,祀后稷地,曰“獻馘”、“獻囚”、“獻功”,蓋魯于祀后稷之時,亦就之賞有功也.不過,筆者認為不是“于祀后稷之時,亦就之賞有功”,而是在泮宮行受俘之禮,兼有祀祖之事.再者,泮宮即是《閟宮》中的閟宮和新廟,此不具論. 題解 :魯嘻公征服淮夷,受俘泮宮并宴慶,頌揚其有文德. 原文 譯文 注釋 思樂泮水1, 薄采其芹2. 魯侯戾止3, 言觀其旗4. 其旗茷茷5, 鸞聲噦噦6. 無小無大, 從公于邁7. 思樂泮水, 薄采其藻8. 魯侯戾止, 其馬蹻蹻9. 其馬蹻蹻, 其音昭昭10. 載色載笑11, 匪怒伊教12. 思樂泮水, 薄采其茆13. 魯侯戾止, 在泮飲酒. 既飲旨酒14, 永錫難老15. 順彼長道16, 屈此群丑17. 穆穆魯侯18, 敬明其德19. 敬慎威儀, 維民之則. 允文允武, 昭假烈祖20. 靡有不孝21, 自求伊祜22. 明明魯侯23, 克明其德. 既作泮宮, 淮夷攸服24. 矯矯虎臣25, 在泮獻馘26. 淑問如皋陶27, 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 克廣德心. 桓桓于征28, 狄彼東南29. 烝烝皇皇30, 不吳不揚31. 不告于讻32, 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33. 束矢其搜34. 戎車孔博35. 徒御無斁36. 既克淮夷, 孔淑不逆37. 式固爾猶38, 淮夷卒獲39. 翩彼飛鸮40, 集于泮林. 食我桑葚, 懷我好音41. 憬彼淮夷42, 來獻其琛43. 元龜象齒44, 大賂南金45. 泮水令人真愉快. 來此采摘水芹菜. 魯侯蒞臨有威儀, 看那龍旗多氣派. 旗幟飄揚獵獵舞, 鸞鈴和鳴聲聲在. 隨從不分官大小, 跟著魯公真光彩. 令人高興泮水好, 來此采摘水中藻. 魯侯蒞臨有威儀, 他的馬兒真健矯. 他的馬兒真健矯, 他的聲音亮又高. 面容和藹又帶笑, 并非生氣是宣教. 泮水令人樂無憂. 采摘莼菜輕伸手. 魯侯蒞臨有威儀, 泮水邊上飲美酒. 飲完香甜的美酒. 讓人永遠不老朽. 代代相傳遵正道, 征服敵寇那群丑. 舉止肅穆的魯侯, 小心修德真仁厚. 注意威儀要謹慎, 為民作則是元首. 文治武功兩齊備, 在天先祖榜樣有. 效法他們事事順, 求得上天長庇佑. 魯侯治國真勤勉, 善于修養功德圓. 已將泮宮興建成, 征服淮夷也如愿. 勇壯如虎將帥臣, 斬獲敵耳泮宮獻. 善于訊問如皋陶, 擒送敵囚泮宮前. 齊心協力眾兵將, 魯侯仁德能發揚. 大軍出征雄赳赳, 東南敵人要掃蕩. 氣勢雄壯真浩大, 不嘈雜也不喧嚷. 不為邀功相爭吵, 泮宮中把功勞上. 獸角鑲嵌飾弓梢, 束束利箭捆扎牢. 作戰兵車很寬大, 徒步駕車不疲勞. 已經戰勝那淮夷, 甘心順從不敢鬧. 因為堅持好謀略, 淮夷終于被擊倒. 翩翩而飛貓頭鷹, 泮水邊上棲樹林. 吃了我們的桑椹, 回報我們好聲音. 覺悟過來那淮夷, 前來貢獻多珍品. 內有巨龜和象牙, 內有美玉和黃金. 1.泮水:水名.戴震《毛鄭詩考證》:"泮水出曲阜縣治,西流至兗州府城,東入泗.《通典》云:‘兗州泗水縣有泮水.’是也." 2.薄:語助詞,無義.芹:水中的一種植物,即水芹菜. 3.戾:臨.止:語尾助詞. 4.言:語助詞,無義.旗(qí):繪有龍形圖案的旗幟. 5.茷(pèi)茷:飄揚貌. 6.鸞:通"鑾",古代的車鈴.噦(huì)噦:鈴和鳴聲. 7.公:魯公,亦指詩中的魯侯.邁:行走. 8.藻:水中植物名. 9.蹻(jué)蹻:馬強壯貌. 10.昭昭:指聲音宏亮. 11.色:指容顏和藹. 12.伊:語助詞,無義. 13.茆(mǎo):即今言莼菜. 14.旨酒:美酒. 15.錫:同"賜",此句相當于"萬壽無疆"意. 16.道:指禮儀制度等. 17.丑:惡,指淮夷. 18.穆穆:舉止莊重貌. 19.敬:努力. 20.昭假:猶"登遐",升天.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魯公伯禽. 21.孝:同"效". 22.祜(hù):福. 23.明明:同"勉勉". 24.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攸:乃. 25.矯矯:勇武貌. 26.馘(ɡuó):古代為計算殺敵人數以論功行賞而割下的敵尸左耳. 27.淑:善.皋陶(yáo):相傳堯時負責刑獄的官. 28.桓桓:威武貌. 29.狄:同"剔",除. 30.烝烝皇皇:眾多盛大貌. 31.吳:喧嘩.揚:高聲. 32.讻:訟,指因爭功而產生的互訴. 33.角弓:兩端鑲有獸角的弓.觩(qíu):彎曲貌. 34.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搜:多. 35.孔:很.博:寬大. 36.徒:徒步行走,指步兵.御:駕御馬車,指戰車上的武士.斁(yì):厭倦. 37.淑:順.逆:違.此句指魯國軍隊. 38.式:語助詞.無義.固:堅定.猶:借為"猷",謀. 39.獲:克. 40.鸮(xiāo)。
5.《詩經》中的風
①風。
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 。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
②雅 。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 , 即所謂正聲雅樂 。
《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
《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 ,共40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 ;《 國風 》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于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6.詩經,蓼莪,全文拼音
一,詩經《蓼莪》全文和拼音如下: 《蓼莪》拼音:zhě é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拼音:liǎo liǎo zhě é,fěi é yī hāo 。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拼音:āi āi fù mǔ ,shēng wǒ qú láo 。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拼音:liǎo liǎo zhě é ,fěi é yī wèi 。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拼音:āi āi fù mǔ ,shēng wǒ láo cuì 。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拼音: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拼音:xiān mín zhī shēng ,bú rú sǐ zhī jiǔ yǐ 。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拼音:wú fù hé hù ?wú mǔ hé shì ?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拼音:chū zé xián xù ,rù zé mí zhì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拼音:fù xī shēng wǒ ,mǔ xī jū wǒ 。 撫我畜我,長我育我,拼音:fǔ wǒ chù wǒ ,zhǎng wǒ yù wǒ ,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拼音:gù wǒ fù wǒ ,chū rù fù wǒ 。 欲報之德。
昊天罔極!拼音:yù bào zhī dé 。hào tiān wǎng jí !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拼音:nán shān liè liè ,piāo fēng fā fā 。 民莫不谷,我獨何害!拼音:mín mò bú yù ,wǒ dú hé hài !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拼音:nán shān lǜ lǜ ,piāo fēng fú fú 。 民莫不谷,我獨不卒!拼音:mín mò bú yù ,wǒ dú bú zú ! 二,《蓼莪》是先秦時期無名氏所作的,出自詩經小雅里的一篇,其原文的白話釋義如下: 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
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看那莪蒿相依偎,卻非莪蒿只是蔚。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勞累! 汲水瓶兒空了底,裝水壇子真羞恥。
孤獨活著沒意思,不如早點就去死。沒有親爹何所靠?沒有親媽何所恃?出門行走心含悲,入門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愿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
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 南山高峻難逾越,飆風凄厲令人怯。大家沒有不幸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6303164事,獨我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難邁過,飆風凄厲人哆嗦。
大家沒有不幸事,不能終養獨是我! 擴展資料 《毛詩序》說此詩“刺幽王也,民人勞苦,孝子不得終養爾”,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勞苦”云云,正如歐陽修所說“非詩人本意”(《詩本義》),詩人所抒發的只是不能終養父母的痛極之情。 詩人見蒿與蔚,卻錯當莪,于是心有所動,遂以為比。
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環根叢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順;而蒿與蔚,皆散生,蒿粗惡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結子,故稱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盡孝。詩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責不成材又不能終養盡孝。
后兩句承此思言及父母養大自己不易,費心勞力,吃盡苦頭。 子女贍養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實際也應該是人類社會的道德義務,而此詩則是以充沛情感表現這一美德最早的文學作品,對后世影響極大,不僅在詩文賦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詔書中也屢屢言及。
7.詩經 風雅頌 分別指的是什么 還有那些
詩經根據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
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
比:比喻。
興: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擴展資料
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產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產生于春秋時期。
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風雅頌
搜狗百科-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