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詩宋詞屬于哪一類圖書
唐詩宋詞屬于詩歌類。
唐詩宋詞肯定是屬于文學類,這沒錯吧?既然是屬于文學類,那么就有個中國文學分類問題出現。中國文學分類通常有個四分法。即: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所以,可以肯定地回答你的問題唐詩宋詞屬于詩歌類。
以下出自/link?url=ZqjPpktyjQt9-xiip2lZc2Qk53rjIgtLQIhFZmBZewhNwP_4GbgVBzEfr_IF9AC6JX0wOUh7UlnA4AwJyLlAUK
1.詩歌。詩歌的分類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詩歌可分為若干類別。按國別分,可分為中國詩歌和外國詩歌;中國詩歌按時代分,可分為古代詩歌和新詩;中國古代.詩歌按體例分,分為詩、詞、曲;中國古代的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詞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l字以上);(1997年全國已考)元曲可分為小令和套數(又叫套曲);新詩又可分為自由詩和用舊形式寫成的新詩。
2.小說。小說的分類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小說分為不同的類別:按篇幅及其容量分,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按內容分可分為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公案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小說等。按寫作體例分,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等。按語言形式分,可分為文言小說、白話小說等。
3.散文散文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含義。現代散文是同詩歌、小說、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古代散文是指除韻文以外的所有文體。甲.現代散文現代散文主要包括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以寫人敘事為主,兼有抒情、議論成分的散文,稱為敘事散文,它包括報告文學、傳記文學、回憶錄、游記等,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誰是最可愛的人》等;抒情散文是指以表現對生活的感受、抒發思想感情為主的散文,如朱自清的《綠》、《春》等;議論散文是以議論、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學性的散文,雜文、小品文都屬于此類,如《文學和出汗》、《為自己減刑》等。乙.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外延是相當廣的概念,賦、駢文、辯、說、論、奏議、序跋、贈序、銘、祭文、雜記、童話、民間故事、寓言、傳說、傳奇等,都屬于散文的一類。
4.戲劇。戲劇是一種綜合性舞臺藝術,這里所說的戲劇實際上是劇本,即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一種文體。戲劇離不開戲劇沖突,它體現在人物性格的沖突上,具體表現為一系列的動作。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即臺詞)和舞臺說明。舞臺說明是寫在劇本每一幕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的說明性文字,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它具有增強舞臺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展開等多種作用。按照不同的標準,戲劇可分為不同的種類: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可分為話劇(如《雷雨》)、歌劇(如《白毛女》)和舞劇(如舞劇《紅色娘子軍》)。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可分為獨幕劇(如丁西林的《一只馬蜂》)、多幕劇(如曹禺的《雷雨》)。按題材反映的時代分,分為歷史尉(如郭沫若的《屈原》)、現代劇(如丁毅、賀敬之的《白毛女》)。按矛盾沖突的性質分,分為悲劇(如《屈原》)、喜劇(如《威尼斯商人》)、正劇(如《白毛女》)。
2.有哪些歌曲是用宋詞作為歌詞的
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張《淡淡幽情》的專輯,其中收錄了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戲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秦少游的《桃園憶故人》(玉樓深鎖多情種),聶勝瓊的《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李煜的《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和《虞美人》,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個瓊瑤也用過,用在她為《煙鎖重樓》還是《新月格格》所寫的插曲《鴛鴦錦》里,柳詠的《雨霖鈴》,辛棄疾的《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等,有臺灣名聲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劉家昌、翁清溪、陳楊等譜曲,曲與詞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是這張專輯成為現代音樂史上足以傳頌的極品,《音像世界雜志》曾將該片評為“十張最適合在夜晚用心聆聽的專輯”。
這張專輯里最有名的兩首,一個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個就是后來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長久》,那倒是對這首古典佳作現代版詮釋了。這首詞其實在大陸也有多個譜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武松》中,張都監家的丫鬟,后來為武松跳樓的那個,就曾彈唱了這一曲。
但這些多屬于聲樂作品的范疇,與流行隔著一段距離。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明了經典詩詞與音樂的融合性。
我們再來換一個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現一種通俗文化,而古典詩詞的介入,恰好將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眾人面前,也正說明了,藝術其實并無雅與俗不可逾越之鴻溝,關鍵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說的是,很多拿來主義的詩詞歌曲,較為普遍地被運用在反映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恰到好處來表現或烘托劇中人物的一種情緒或胸懷。
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岳飛的《滿江紅》,在電視連續劇《射雕英雄傳》和其他一些與岳飛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都曾被譜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數張明敏的那個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俠劇和歷史劇中是最愛用這類作品的。
而大陸方面,則多在表現某一主題的文藝活動中,喜歡講一些相關的唐詩宋詞譜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來表現一種既定的主題,籍詩詞的影響力與歌曲的感染力來引導聽眾進入狀態,從而受到預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廣為傳唱的則是徐小鳳的那首《別亦難》,用的是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詩宋詞構成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創作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并成為其創作的一種表達方式. 文學創作素來講究一個廣征博引,引經據典,物為我用,從而提示其所表現主體的廣泛性.許多現代的流行詞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典故或內容,將其展開或以其為思路加以演繹,繼而展現一段現代的故事情感。這方面最為突出的有兩個人,一是臺灣的瓊瑤,她的很多歌詞里都喜歡借用一些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庭院深深幾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等,這與她一貫苦惱經營的古典婉約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創作出的各種形象,一派的詩情畫意,不食人間煙火狀。
另一個是大陸的陳小奇,他是大陸歌壇嶺南派創作人的領軍人物。他又一個頗有吳市影響的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毛寧)、《白云深處》(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進),單從歌名上來看,已經是和古詩詞有扯不斷的聯系了。
《濤聲依舊》中他分別用到張繼的《楓橋夜泊》(“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白云深處》則分別用到“白云深處有人家”還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云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等車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畫,卷起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車的你為什么還慘不破這一霎那?別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啞”。后來他又寫了《煙花三月》,《朝云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還有一首毛寧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陸詞作家里古風最重的一個,喜歡講古詩詞中的名句或典故經過演繹與現代人的情感相結合而成歌詞,由此而形成他獨特的陳氏風格,也為中文流行歌詞創作形成一個典范。
不過他主要是以描寫個人情感為主. 后來有一個馮小泉,因為他本身史學民族樂器出身的,所以對民族文化自認就有很深的興趣與植根,他的詞作中也較多運用古詩詞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詩詞來營造一種氛圍,表現一種氣魄,表達一種情懷,更偏重于一種社會責任和民族情懷的東西,比較熟悉的有《中華民謠》(“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哈有《秋水長天》等。 還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歡用唐詩宋詞的標題或名句來作為歌詞,這方面的例子就比較多了,有劉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聲聲慢》,AGIN樂隊的《烽火揚州路》,陳明的《回首燈火闌珊處有你》,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月夢》等等,這些歌詞創作只是借用唐詩宋詞或其中某個著名詞語,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