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賞析
“莫道不銷魂”,意思是此時此地怎么能不令人傷感呢?
運用發問法,醒人耳目。
“簾卷西風”,意思是西風乍起,卷簾而入.既寫人又寫景,創造了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
“人比黃花瘦”,既摹形又傳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賞析
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銷魂”極喻相思愁絕之情。“簾卷西風”即“西風卷簾”,暗含凄冷之意。這三句工穩精當,是作者藝術匠心之所在。先以“銷魂”點神傷,再以“西風”點凄景,最后落筆結出一個“瘦”字。在這里,詞人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出兩個迭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著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布滿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設出了一種凄苦絕倫的境界。
全詞開篇點“愁”,結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貫穿全詞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
2.賞析“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賞析 。
3.“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賞析
簡單一些:這是李清照寄給她丈夫趙明誠的一首詞的尾句.簡單點講,就是說相思之苦."莫道不消魂"點明主旨,后面以人比黃花,因相思而顯得消瘦可憐,比喻傳神而獨到,精妙絕倫.
具體一些:
這首重九懷人詞是李清照寄給她丈夫趙明誠的。元伊世珍《瑯環(左應為女旁)記》卷中引《外傳》:“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這則軼聞說明此詞歇拍三句極為膾炙人口,李清照論詞鄙薄柳永“詞語塵下”,這三句采取自我反觀的筆法,用西風吹卷簾幕,露現出比黃花更為憔悴的少婦面容,形象地抒寫了相思之苦,其意實同于柳永詞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達時屏絕浮花浪蕊,而選擇不求濃麗、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襯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標逸韻,確乎無“詞語塵下”之嫌。全詞以含蓄蘊藉見長,“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為工妙,但其余各句亦堪玩味:“薄霧濃云愁永晝”,“永晝”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時下已是晝短夜長的深秋季節,可知“永晝”當是一種對時間的心理錯覺,作者借此點出了她獨守空閨時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腦消金獸”,枯坐銅香爐旁,看那爐中的香料一點點地消融,豈不見出作者的寂寞無聊?“半夜涼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有暗香盈袖”,則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懷,也隱含了“聲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古詩·庭中有奇樹》)的夫婦睽離之感。凡此,都有玩賞不盡的底蘊。
4.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出自哪里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注釋] [瑞腦]即龍腦,香料名。[金獸]刻有獸形的銅香爐。[東籬]引用陶淵明《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暗香]指菊花淡雅的香氣。[簾卷西風]西風吹卷門簾的倒裝。西風,這里指秋風。
[譯文] 薄霧濃云遮蔽了漫長的白晝,憂愁壓抑著我的心頭,終日里陰陰沉沉,我的心情愁苦煩悶。刻有獸形的銅爐,香料已漸漸燃盡。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到了夜半時分,紗窗玉枕,感覺到了一陣陣的輕涼侵身。黃昏后獨自一人在東籬下自斟自飲,輕淡的菊花香氣充滿衣襟。莫要說此情此景不令人凄然傷神,當秋風吹卷門簾的時候,突然發現屋里的人比外面的黃花菊更加消瘦。
5.走進唐詩宋詞要作文
走進唐詩宋詞 (一) 漫行于古典文字美妙旅程的腳步,陡然止住不前,心喚起僅余的最后詫異驚嘆即拐進一處瞬間能觸發靈感和美夢的絕妙之境。
這是一個爛漫迷人的地方。 這里有山,有水,有風,有云,有“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清寂淡雅;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斜”的旎旎和諧;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嫻靜空遠,有“眾星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絕妙。
山是清的,水是明的,風似滑的,云似夢的。鷹飛蝶舞,旋轉紛飛。
清山細水,柔風浮云,溫情呢喃。這是人間的仙境?這是天堂的圣地?天堂高遠走高飛可及,仙境從來是傳說。
這濃縮的美麗的自然,更貼切地,這是濃縮的文字精華——到底,這不過是美妙的詩詞,這里的世界純屬虛構。然而,就是如此美麗的文字波動我們心潮之底多少美夢啊! 這是一方情感的沃土,充滿了人世的滄桑。
看吧,杜甫好像天生就負著憂悒沉悶,所行之處皆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愴凄涼。白居易這時也變得如此沉默寡言,似乎身心只剩下那么一個“別有幽愁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念頭。
就連李商隱都這么不稱意,驅車登樂游原并未快活,卻落滿心“夕陽無好好,只是近黃昏”的淡淡哀怨。陸入翁雖然“僵臥孤村不自哀,”可也只能是“鐵馬冰河入夢來”的空想夢幻而已。
李易安即使身居高樓舉目遠瞻,眼前不過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纏綿情感的呼喚,這些來源于心靈深處最深邃思想的聲音,總是時時讓我們肝腸寸斷,卻又意氣風發。這是為類情感、智慧和思想的結晶。
情感造就文字的多變,智慧超越文字的局限,思想開華文字的寓意和精魂。它們的結合,便是藝術。
為在空前絕后的情感智慧和思想交融的。 這是一塊遐想的空間,偕著思想展開雙翼我們盡情地翱翔。
我們高舉酒杯邀太白共飲人生悲歡離合,“莫使金樽空對月”,“欲上青天攬明月”。我們高居幽州臺,雙臂拂袖,與子昂齊“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我們面臨大江,揮舞鐵板,和凍坡大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們佇立楊柳岸,手執紅牙,同柳永輕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是一個多么絕妙的世界——美妙至極的景致,滄桑無比的歷史和精彩絕倫的文字匯成的世界。這是詩的殿堂,這是詞的顛峰。
然而,這不僅僅是單純的詩或詞,這是人類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結合的偉大藝術。這是千古之絕唱,舉世之風流! 走進唐詩宋詞,從此不再孤寂。
走進唐詩宋詞(二)情有獨鐘于唐詩宋詞。讀小學時,就能把課本上所有學過的詩詞倒背如流。
還從父親的書箱里“偷”出一本《唐詩三百首》,整整抄完了四個大筆記本。雖然大多不解其意,每一次讀起來還是那么專注。
清風徐來的夜晚,和父親鋪起涼席睡覺地坪上,比賽看誰背得唐詩宋詞多,有一回竟然贏了在老家有“酒鬼”和“詩鬼”之稱的父親。為此,我一絲不茍地得意了很久很久。
隨著讀書的增多,才知道自己所能背誦的那幾首唐詩和宋詞,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于是,使瘋狂地買起有關的書籍來。
直到今天,仍不改對唐詩對宋詞那一份癡迷和眷戀。每當月照庭院或雨打紗窗,從床頭柜上隨手拿過一本,低聲讀將起來,感覺瑯瑯上口,滿口清香。
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該是怎樣的意境啊! 感謝詩歌。感謝她們使那些古代大師們不朽的藝術和精神,千百年來得以源遠流長。
走進唐詩宋詞,就是走進一個神奇迷人的王國。那是一個人類精神之花全面盛開的季節。
我們的大師從一張薄薄的書頁上站起來,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一襲古裝,長發飄飄,風姿萬千:古樸雄渾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渙,閑靜談遠的孟浩然,飄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頓抑的杜甫,清揚暢麗的白居易,奇詭璀璨的李賀,精巧艷麗的溫庭筠,凄婉優柔的李煜,閑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曠達的蘇軾,雄放流暢的陸游……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風拂動我頭上淡藍色的逍遙巾。我坐上一輛古舊的馬車,“吱吱呀呀”而去,驛道兩邊是一片火紅的楓葉,把我的雙也映照得微紅,叫我怎能不停下車來望上幾眼?“小令樽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
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遠,而紅樓之上酒興正濃。
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簫,燈是那華華貴貴的銀燈,音樂在身邊流淌著,心愛的人兒跳著歡快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不一回多情的公子? 獨愛詩宋詞,獨愛其中所展示的一個個古雅的詩歌意境,獨愛浪蕩于境界之中的一個個不羈的靈魂。可與之攜手同游,可與之相對品茗。
無論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胡天八月”,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棧,無論在“花市燈如晝”的元夜,還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黃昏,或笑、或泣,或長歌、或短嘆,或無語徘徊、或滔滔不絕,都是那么令人難忘。 在中學校園里讀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大腦中一片空白。
今天,在經歷了一些世事之后,再來讀它,便漸漸悟出一些意蘊來。想當年,晏殊徜徉在小園的香徑上,借。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走進唐宋詞-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