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詩宋詞的優點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于民間,始于唐,興于五代,盛于兩宋。在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
在宋詞的發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臺,并成為宋代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見詞人蘇軾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詞才得以佳篇疊出,影響久遠。
2.學習唐詩宋詞,有什么意義
個人認為,在學習宋詞上,要特別注意學習宋詞的構思與語言。
唐詩盡管也講構思,但是詩意教濃,一首雕琢的詩歌一般認為是下品。宋詞就不一樣了,它很講究章法。
例如柳永的《蝶戀花》,目的是寫愁,那柳永是通過怎樣的特殊方式寫愁呢?這就是值得分析的內容。再比如賀鑄的《青玉案》,作者重在寫“閑情”,關鍵是這種閑情是怎么寫出來的。
也就是說,在宋詞的學習上,重點不是作者寫了一些什么內容,而是作者如何表現這個內容的,為什么要表現這個內容。一篇很長的散文,講構思可能有點困難,但宋詞較短,比較容易分析構思。
還有宋詞的語言,特別是一些家喻戶曉的膾炙人口的名句,更是值得講講,讓學生多多積累。本著這個思路,我要重點講解作者的構思與語言問題。
3.宋詞的長處與不足(與唐詩比較)闡述宋詞的特點和其局限性 愛問知識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又稱長短句,突破了唐詩的字數,對仗的約束,更好地發展了中國藝術表現形式,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 到蘇軾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不足:要照詞牌來和韻,限制字數,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
宋詞中也有很多摹仿、點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詩句的。(不足好難總結)另外要附上一些具體的詞來分析的話,可以找找。
4.多讀古詩詩詞有什么好處
讀詩詞的好處:
1、掌握字詞的用法。
2、豐富知識。
中國詩詞往往和作者的經歷有緊密聯系,所以讀詩詞可以豐富知識,而且詩詞里面有很多典故,更可以豐富知識。
3、了解人類豐富的情感,了解天外有天,對于健全人格很有幫助。
了解了這些,可以治療“狂病”。這種“病”是很多年輕人都有的。讀詩詞對理解人生,看待世界都有很大的啟迪,能懂得厚積薄發的道理。人類豐富的情感,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轉折、矛盾、相思、煎熬,都可以在詩詞中找到。從而可以讓心態更平和,可以健全自己的人格。
4、智慧
詩詞之中有豐富的智慧。比如表達方式,比如見解,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
5、美感
表達一種感情或見解,到底是直白好還是曲幽好?顯然,有時候直白很好,我們日常生活中說話,如果不涉及心機斗爭,往往都是直白的。但是,用詩詞表達往往有一種美感,而人都是喜歡美的,所以讀詩詞多了,肯定會越來越喜歡。
5.唐詩與宋詞的優點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
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系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征。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
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節拍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
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被視為詩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的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虜之后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境界,給后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盡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并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
而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于抒發感情,所以“詩言志,詞抒情”的這種說法還是具有一定根據的。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委婉、曲盡情態;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藝術上有可取之處。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
他把詞從娛賓助興的天地里解脫出來,發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山川勝跡、農舍風光、優游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里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
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象“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
有的主張62字以內為小令,以外稱“慢詞”,都未成定論。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段的詞學術語為“片”或“闋”。“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遍。
“闋”原是樂終的意思。一首詞的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
詞雖分片,仍屬一首。故上、下片的關系,須有分有合,有斷有續,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異,而于過片(或換頭)處尤見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我們看到宋代許多詞人創造出離合回旋、若往若還、前后映照的藝術妙境,在一首詞中增添了層次、深度和蕩漾波瀾。 詞的平仄諸韻分別具有聲情之美。
一般說來,平聲聲調長,不升不降,宜于慢聲吟唱,表達不盡的情意、盎然的韻味。仄也稱“側”,是不平之意。
詩詞中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聲調都是短的。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特別短促。
以欹側短促的仄聲押韻,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動不已。不少詞調中平仄諸韻遞押,也就是長短聲調遞用、平調與升、降調或促調遞用,不僅聲調抑揚頓挫,激蕩而和諧,蘊蓄的感情也顯得更加豐富曲折。
詞有詞牌。詞牌的產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某一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制的詞牌。
詞發展到后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