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誠信的詩句
看夜宴了嗎?
現代葛優說過:“我泱泱大國以誠信為本!”
東漢王充講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的詩句。近代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
弘一大師說過:“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誠,乃立于天人合一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西方人說: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中國人說:無信不立。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俠客行》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2.有關誠信的古詩詞
有關誠信的古詩詞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國·曹植《君子行》、唐·盧照鄰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話釋義:從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講信用,說到做到。商鞅就很講信用,以一言為重,以百金為輕。
你們這些變法的反對派怎能隨便指責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順利推廣? 2、三國·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白話釋義: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面,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別人懷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開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3、唐·盧照鄰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白話釋義:有遠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誠和信用作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岳尚可傾,吐諾終不移。 白話釋義: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終不可改變。
擴展資料: 有關于誠信的故事: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楚國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這個人個性耿直,而且非常講信用,只要他答應的事,就一定會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許多人的稱贊,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經在項羽的軍中當過將領,而且率兵多次打敗劉邦,所以當劉邦建立漢朝,當上皇帝的時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賜黃金千兩,藏匿他的人則遭到滅門三族的懲罰。
可是,季布為人正直而且時常行俠仗義,所以大家都想保護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過了一段時間,捉拿他的風聲更緊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頭發剃光,化裝成奴隸和幾十個家僮一起賣給了魯國的朱家當勞工。
朱家主人很欣賞季布,于是專程去洛陽請劉邦的好朋友汝陰侯滕公向劉邦說情,希望能撤銷追殺季布的通緝令,后來劉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官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誠信。
3.有關誠信的詩句
東漢王充講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的詩句。近代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
弘一大師說過:“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誠,乃立于天人合一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西方人說: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中國人說:無信不立。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俠客行》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4.誠實守信的古詩
1,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2,誠是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
意思:誠信是一切道德賴以維系的前提,誠信是一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們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誠信是文明社會的基石。
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4,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俠客行(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5.贊美誠信的詩句
贊美誠信的詩句:
東漢王充講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的詩句。近代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
弘一大師說過:“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誠,乃立于天人合一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西方人說: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中國人說:無信不立。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俠客行》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6.關于誠信的古詩文
1、陳太丘與友期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
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 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2、文侯與虞人期獵 兩漢:劉向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
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于是乎始強。
譯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澤的官約定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
文侯要出去赴約,隨從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去打獵,雖然在這里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自己前往約定地點,親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國從此變得強大。
3、吳起守信 明代:宋濂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譯文: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好啊,等我回來就(到你家)吃飯。”
吳起說:“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進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
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想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4、賈人食言 清代:鄒弢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于浮苴之上,號呼救命。
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登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捕魚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漁者在焉。
或曰:"何以不就?"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賈人沒。譯文: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沉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
一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北的大戶,你能救了我,我送給你一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后,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
漁夫問他:“我救你的時候你親口許諾給我一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你是個打漁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一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沉船的地方。
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 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于是,漁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掙扎了一陣就沉沒于河水之中了。
5、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先秦:左丘明 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
齊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則請受之。”魯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魯侯乃獻岑鼎。譯文: 從前,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鎮國之寶-岑鼎。
魯國國君悄悄地換了另外一個鼎獻給齊君,并向齊君請求訂立合約。齊君不相信魯君會把真的岑鼎送來,便提出:“如果柳季說這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
魯君只得去請求柳季。柳季說:“您把岑鼎當作是國家的重器,而我則把信用看成立身處事的根本。
眼下你想破壞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國家,這是臣下難以辦到的事。”魯君無奈只得將岑鼎獻給齊君。
7.關于誠信的名言或詩句
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
誠信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裂痕。
誠信是前進的路,隨著開拓的腳步延伸。
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
現代葛優說過:“我泱泱大國以誠信為本!”
東漢王充講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的詩句。近代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
弘一大師說過:“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誠,乃立于天人合一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西方人說: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中國人說:無信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