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詞韻律的[押韻規則]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分述如下: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 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
例如:寄揚州韓祚判官 (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登樂游原 (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首句并不入韻,二四句押韻。
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 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于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 請參照“平仄簡表”。
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首句押韻可借鄰韻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
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 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 韻),也不能摻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 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
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
2.宋詞怎么押韻
我來回答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于詞牌: 詞是韻文文體之一,又稱"曲子詞",即歌詞。它本來是為配樂歌唱而寫的詩。由于它是配樂歌唱的,所以每首詞都有或至少曾經有過一個樂譜。每個樂譜都必定屬于某種宮調(類似今天的C調、G調之類),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東西的總和就是詞調。每種詞調都有一個名稱(如《西江月》、《清平樂》),這個名稱就叫詞牌。可見,詞牌的押韻之類要看具體的詞牌
關于平仄: 要區別平仄,先要懂得四聲。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實際上,古代的平仄可以大致上和現在的“四聲”對應起來。一般來講,“平”是一、二聲,“仄”是三、四聲。當然,這種說法并不是太科學、太準確,但基本上還是正確的。
現在,我把你需要的詞牌給你寫下來:(括號內以及⊙表示可平可仄)
釵頭鳳(又名《折紅英》)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二韻),平平仄(二韻),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二韻)。仄,仄(疊二韻),仄(疊二韻)。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二韻),平平仄(二韻),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二韻)。仄,仄(疊二韻),仄(疊二韻)。
鶯啼序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仄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平⊙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仄(韻)。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仄⊙平,⊙仄⊙平,⊙平平仄(韻)。
雨霖鈴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沁園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疏影
平平仄仄(韻)、仄仄⊙仄⊙(句),⊙仄平仄(韻)。⊙仄平平(句),⊙仄平平(句)⊙⊙仄⊙平仄(韻),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韻),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韻),⊙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韻),⊙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暗香
暗香
⊙平⊙仄(韻)
仄⊙平⊙仄(句)
⊙平平仄(韻)
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豆)
⊙平平仄(韻)
仄⊙⊙(豆)
⊙仄平平(句)
平仄仄平仄(韻)
平仄(韻)
仄⊙仄(韻)
仄仄⊙仄平(句)
仄⊙平仄(韻)
仄平仄仄(韻)
平仄⊙平仄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豆)
平平平仄(韻)
仄仄仄(豆)
平仄仄(句)
仄平仄仄(韻)
長相思
仄(仄)平,仄(仄)平(疊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疊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3.宋詞押韻有什么要求
首先,詩詞中所謂的韻,大致等于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比如“公”的拼音是gong(第一聲),g是聲母,ong(第一聲)就是韻母,聲母總在前,韻母總在后。然后在看冬dong,宗zong,聰cong,就可以發現它們與公的韻母都是ong,它們就是同韻字,也就是可以拿來押韻的字,一般韻都放在句尾,所以通稱“韻腳”。
了解韻的基礎知識后,再具體從宋詞來講:
宋詞大致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到90字)、長調(91字以外),又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區別。單調一般是小令,比如《如夢令》《漁歌子》等。雙調就是雙闕,前后兩闕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相同,比如《踏莎行》《江城子》,當然也有前后兩闕字數與平仄不同的,這個在后面具體舉例。一般都是單調跟雙調,三疊四疊很少見,就不講了。
至于格律,小令的格律最嚴格,中調相對寬松,長調就更為寬松。下面我從小令、中調、長調、這三個類型(其中包括單雙調)各舉1個詞牌的例子來簡略講解宋詞的格律,其中【】表示這個字是要押韻的,()表示這個字可平可仄。[ 親問押韻,所以平仄我不在這里具體講了,最簡單來講,第一二聲為平,第三四聲為仄,例:天(第一聲),娘(第二聲)是平;我(第三聲),去(第四聲)是仄 ]
1、十六字令 十六字,小令,單調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詳解:通過這個,親可以發現,韻都是押在句尾的。而這個詞牌的第二與第十二個字,也就是括號中的字,是可平可仄,不受平仄限制的,其他的字都要嚴格遵守規定的平仄。
例:十六字令 宋 蔡伸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內的字為押韻,該詞具體押的是[下平聲]的一先韻。
2、破陣子 六十二字,中調,雙闕相同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第一闕終, 第二闕的格律跟字數都與第一闕相同>
詳解:韻依舊押在句尾,括號內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嚴格遵守規定的平仄。
例:破陣子 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內的字為押韻,該詞具體押[下平聲]的九青韻
3、永遇樂 一百零四字,長調,雙闕,兩闕不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詳解:同以上兩首,句尾押韻,括號內的字可平仄,其余字嚴格按照規定的平仄。
例:永遇樂 宋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內的字為押韻,該詞具體押[入聲]的一屋韻。
宋詞格律是很復雜的,要掌握那么多紛繁復雜的詞牌格律是很難的。親若是想填詞,可以熟悉幾個自己中意的詞牌,專門填這幾個,填得多了,對于平仄押韻就熟悉了,不必每個詞牌都很精通。
親要是想學習詩詞的格律呢,我推薦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中華書局出版的,這書對于格律的學習是很有好處的。
4.宋詞押韻有什么要求
首先,詩詞中所謂的韻,大致等于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比如“公”的拼音是gong(第一聲),g是聲母,ong(第一聲)就是韻母,聲母總在前,韻母總在后。
然后在看冬dong,宗zong,聰cong,就可以發現它們與公的韻母都是ong,它們就是同韻字,也就是可以拿來押韻的字,一般韻都放在句尾,所以通稱“韻腳”。了解韻的基礎知識后,再具體從宋詞來講:宋詞大致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到90字)、長調(91字以外),又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區別。
單調一般是小令,比如《如夢令》《漁歌子》等。雙調就是雙闕,前后兩闕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相同,比如《踏莎行》《江城子》,當然也有前后兩闕字數與平仄不同的,這個在后面具體舉例。
一般都是單調跟雙調,三疊四疊很少見,就不講了。至于格律,小令的格律最嚴格,中調相對寬松,長調就更為寬松。
下面我從小令、中調、長調、這三個類型(其中包括單雙調)各舉1個詞牌的例子來簡略講解宋詞的格律,其中【】表示這個字是要押韻的,()表示這個字可平可仄。[ 親問押韻,所以平仄我不在這里具體講了,最簡單來講,第一二聲為平,第三四聲為仄,例:天(第一聲),娘(第二聲)是平;我(第三聲),去(第四聲)是仄 ]1、十六字令 十六字,小令,單調【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詳解:通過這個,親可以發現,韻都是押在句尾的。而這個詞牌的第二與第十二個字,也就是括號中的字,是可平可仄,不受平仄限制的,其他的字都要嚴格遵守規定的平仄。
例:十六字令 宋 蔡伸【天】。休使圓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嬋【娟】。【】內的字為押韻,該詞具體押的是[下平聲]的一先韻。
2、破陣子 六十二字,中調,雙闕相同(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第一闕終, 第二闕的格律跟字數都與第一闕相同>詳解:韻依舊押在句尾,括號內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嚴格遵守規定的平仄。
例:破陣子 宋 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內的字為押韻,該詞具體押[下平聲]的九青韻3、永遇樂 一百零四字,長調,雙闕,兩闕不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詳解:同以上兩首,句尾押韻,括號內的字可平仄,其余字嚴格按照規定的平仄。例:永遇樂 宋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內的字為押韻,該詞具體押[入聲]的一屋韻。宋詞格律是很復雜的,要掌握那么多紛繁復雜的詞牌格律是很難的。
親若是想填詞,可以熟悉幾個自己中意的詞牌,專門填這幾個,填得多了,對于平仄押韻就熟悉了,不必每個詞牌都很精通。親要是想學習詩詞的格律呢,我推薦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中華書局出版的,這書對于格律的學習是很有好處的。
5.詩詞如何押韻
押韻:即是在句尾使用同一個韻的字,并通過周期性循環,達到一種品讀舒暢、踏實和圓滿的藝術效果。
它是句子節奏和音韻的回歸。 一、押韻模式: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格律詩:絕句、八句律、長律等都有兩種押韻模式:即按首句是平收還是仄收分為入韻式與不入韻式兩種。
1、首句平收入韻式:指的首句最后一個字以平聲結尾,這個字入韻。如: 霜陶玉骨凈娟娟,素裹芳心絢影前。
香散逐風飄檻外,情涵乍泄一絲妍。(某《詠菊》) 這是平起平收入韻式。
所謂平起,即起句第二個字是平聲。第一個字是靈活的,不計。
再如: 暖靄搖花季序催,君山托翠駕春回。千竿淚竹千重憶,一點癡心一寸灰。
云夢已隨風信卷,洞庭依舊雪濤堆。微吟莫若瀟湘去,擬嫁青鸞蝶作媒。
(某《江南春》) 這是仄起平收入韻式。所謂仄起,即起句第二個字是仄聲。
2、首句仄收不入韻式:指的是首句最后一字是仄聲。如: 流連際遇三生石,感嘆煙云一世間。
鼓角爭鳴喧寂野,星河欲轉斗蒼山。 紅塵幾許知難辨,紫闕千番夢不還。
痛飲清風推健筆,高歌好雨兆鄉關。(某《世間路15》) 這是平起仄收不入韻式。
再如: 碧草茵茵妝閣秀,鉛華淡淡女兒紅。文蓬日盛軒亭竹,不慕蓬萊慕字僮。
(某《雜感》) 這是仄起仄收不入韻式。二、押韻要求: 1、押韻位置:在每個偶數句的句末。
即“韻腳”(序三已述)。 2、首句問題: 在前面“押韻模式”里已經提及,首句仄收不入韻,平收須入韻。
通常五言者首句不入韻為多,七言者首句不入韻為少。 首句入韻與不入韻常與首聯是否對仗有關,首聯對仗,則首句仄收,不入韻;首聯不對仗,則首句平收入韻。
若首聯既不對仗首句亦不入韻,這樣不是不可,只是效果不好,顯得低能,尤其是七絕。3、押平聲韻:格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
有極少仄韻的,那屬于不規范類。 4、一韻到底:格律詩不允許中途換韻,韻腳只能是同組韻部的字,除了首句押韻可借鄰韻外,其它韻腳不可用鄰韻的字,否則,就是“出韻”,出韻的詩不能算作標準的格律詩。
唐以后直至近代,盡管實際語音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人們寫格律詩依然依照“平水韻”,平水韻盡管產生于宋,但是對唐以來詩人們的格律詩用韻之歸納,平水韻把韻部并為106,即平聲30(上下平各15)、上聲29、去聲30、以及入聲17。 三、常見韻病: 1、湊韻 俗稱掛韻腳。
即所押之韻,與全句意義不相貫串,而勉強湊合也。如唐詩“黃河入海流”句,若變“流”為“浮”字,便為湊韻,初學最易犯此,所當切戒。
2、落韻: 落韻即出韻。如一首詩中通體全押一東韻,而一字忽押二冬韻,一東與二冬雖古韻可通,然用諸古體時則可,用諸今體詩,即為落韻,學者宜慎之。
3、重韻: 重韻就是一字兩義而并押之,謂之重韻。如耳為五官之一,又為語助辭;干為干涉之義,又可作干戈解。
一詩中兩義同押,前人間亦有之,但初學終以不犯為是。 4、倒韻: 倒韻者,將二字顛倒而就韻。
如古詩“新書置后前”句,變前后為“后前”,即所謂倒韻。有的倒用尚無礙,而有的倒用則意思不同,因此,反對倒韻。
5、啞韻 作詩應當選擇聲音響亮之韻押之,自然音調高超。若用啞韻則非但詞句不挺,全詩亦會因之萎弱。
6、僻韻 僻韻又名險韻,如一先韻之仚字,訓輕舉。二蕭韻之釗字,訓遠;單字只義,用之易近湊合。
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與題適相切合音,則亦不妨押之。 7、同義韻 一韻中有數字同義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陽之芳香,十一尤之憂愁,意義皆同,若一首詩中并押之,未免重復可厭。
8、字同義異韻 字有實字虛用者,亦有虛字實用者。如一東韻之風字,不當作諷刺之風字押;四支韻之思字,不當作意思之思字押。
若誤用則便有出韻失黏等弊。初學最宜審慎。
四、兩點體會: 1、關于今韻: 新韻今韻要了解、熟悉,但寫詩做好不用它。 2、古韻實用: 古韻(這里主要指平水韻)中的同部韻字按普通話讀來很多不算順口,而押韻的目的通俗說來卻正是為了順口,為了解決這里面的差異,建議在依古韻時能考慮當今的讀音來組韻。
如寫一首詩拈十灰中的“梅”韻,其它韻字則可選擇與梅發音近似的字來做韻腳,如“催、回、陪、雷”等;若是拈了“開”韻,則可選擇“臺、來、才、埃”等做韻腳。如: 孤峰峙立水之隈,薏苡完珠遏浪回。
千古江流接河漢,一肩道義鎮風雷。 聽濤豈待殘詩詠,試劍何驚斷石摧。
洞轉迷離歌澹蕩,彌珍底蘊壘嵬嵬。(某《伏波洄瀾》) 韻腳“隈、回、雷、摧、巍”。
而下面這首: 點墨凝胸一鑒開,怡然學筆示文才。不求玉馬登高第,但喜金風拂楚臺。
幾度煙花涵雨失,十年霜劍化霓來。通途直徑云山里,擷片云裳把夢裁。
(某《世間路》) 韻腳則是“開、才、臺、來、裁”。 再如十三元韻中,若拈了“門”韻,其它韻字則選擇與魂語音相近的如“村、痕、豚、溫”等如: 依然臘酒復雞豚,未若遺風舊僻村。
隔牖煙花空絢眼,穿欄笑語枉盈門。 蘆銜豈為顰眉拒?芥拾還期假夢溫。
少小殷情雨中匿,一懷濤涌大江奔。(某《年味》) 韻腳“豚、村、門、溫、奔”。
若是拈了“原”韻,其它韻則選擇如“原”讀音相近的字,如: 朝迎旭日壺中煮,晌。
6.宋詞怎么押韻
我來回答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于詞牌: 詞是韻文文體之一,又稱"曲子詞",即歌詞。
它本來是為配樂歌唱而寫的詩。由于它是配樂歌唱的,所以每首詞都有或至少曾經有過一個樂譜。
每個樂譜都必定屬于某種宮調(類似今天的C調、G調之類),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東西的總和就是詞調。每種詞調都有一個名稱(如《西江月》、《清平樂》),這個名稱就叫詞牌。
可見,詞牌的押韻之類要看具體的詞牌 關于平仄: 要區別平仄,先要懂得四聲。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
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
「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
實際上,古代的平仄可以大致上和現在的“四聲”對應起來。一般來講,“平”是一、二聲,“仄”是三、四聲。
當然,這種說法并不是太科學、太準確,但基本上還是正確的。 現在,我把你需要的詞牌給你寫下來:(括號內以及⊙表示可平可仄) 釵頭鳳(又名《折紅英》)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二韻),平平仄(二韻),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二韻)。仄,仄(疊二韻),仄(疊二韻)。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二韻),平平仄(二韻),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二韻)。
仄,仄(疊二韻),仄(疊二韻)。 鶯啼序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平⊙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韻)。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仄⊙平,⊙仄⊙平,⊙平平仄(韻)。 雨霖鈴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沁園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或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疏影 平平仄仄(韻)、仄仄⊙仄⊙(句),⊙仄平仄(韻)。⊙仄平平(句),⊙仄平平(句)⊙⊙仄⊙平仄(韻),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韻),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韻),⊙仄平平。
⊙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韻),⊙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暗香 暗香 ⊙平⊙仄(韻) 仄⊙平⊙仄(句) ⊙平平仄(韻) 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豆) ⊙平平仄(韻) 仄⊙⊙(豆) ⊙仄平平(句) 平仄仄平仄(韻) 平仄(韻) 仄⊙仄(韻) 仄仄⊙仄平(句) 仄⊙平仄(韻) 仄平仄仄(韻) 平仄⊙平仄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豆) 平平平仄(韻) 仄仄仄(豆) 平仄仄(句) 仄平仄仄(韻) 長相思 仄(仄)平,仄(仄)平(疊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疊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7.古詩詞怎么押韻
古詩詞的押運講究平仄,押運,對稱。所謂押韻,是把同一韻部,也就是同一韻母組成的字,放在詩的固定位置上,以構成和諧的音樂美。在絕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處,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的韻腳就是“光”、“霜”、“鄉”。絕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須是仄音的。中國字之音由聲母、韻母組成,韻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韻的字。如:媽、麻、罵,花,沙、茶,又如、陽、養、漾、等 。詩講究音律之美、節奏之美,要好聽。故中國的詩詞歌賦全部要押韻,順口溜都要押韻。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倆口吵架不記仇。流、仇押韻,不然不順口。 古人沒拼音,就選出代表字來代表,老四聲中,古人有平聲韻部、上聲韻部、去聲韻部、入聲韻部, 每個韻部中有好多個同韻字,這就是韻書了,我們可查。注意:把同韻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叫押韻,又叫葉韻。
正格絕句,平起首句不入韻和仄起首句不入韻,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韻即可;別格絕句,平起首句入韻和仄起首句入韻,必須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韻,以構成和諧而美妙的音樂性。 平仄,是聲調的講究。平聲即陰平聲、陽平聲字,仄聲即上聲、去聲和入聲字。簡單地說就是平聲是漢語拼音中的一二聲,仄聲就是三四聲。
對仗,一般地講,絕句可用對仗,也可不用對仗,是否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強求。如果視為截取律詩的中間兩聯,就可以全詩用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