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辛棄疾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原文: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怕 一作:恨)   (無歸路 一作:迷歸路)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句意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晚春時節,百花凋零,風雨常至,難免令人傷春。詞人對這一切更是敏感。他牽掛著那美麗的春花,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他心緒不寧,為春的匆匆離去惋惜,卻又無可奈何。

    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開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詞人對春天是這般珍惜,連花兒開早了都會感到遺憾,又怎能忍受落花無數呢。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
      花兒既然無法遲開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離去的腳步吧。“春天啊,聽說海角天涯并沒有你的歸處,你就留在這里吧!”情至深處,詞人仿佛一個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春天沒有理會詞人的挽留,她依舊悄然離去。詞人只能輕輕埋怨春的無言自去,只能四處尋找一些春的痕跡,給自己一絲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終發現,只有屋檐上的蛛網,沾滿了飄飛的柳絮,還留有少許春色。

    五彩繽紛的春過后,是綠意盎然的夏。按說生性豪放的詞人應該看到這一點。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傷感中,難以自拔。這是因為觸景傷情,落紅無數的暗淡讓情緒低落的他更加黯然傷神。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飛蛾觸須,代指美人。

    據《文選·長門賦序》,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先得寵幸,后來失寵被廢,貶居長門宮。陳氏聽說司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黃金,求得一篇《長門賦》。后來漢武帝看到此賦,有所感悟,陳皇后再度承寵。事實上,《長門賦》并非司馬相如所作,史書上也沒有陳皇后被廢后復得寵幸的記載。

    正如《長門賦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偽一樣,辛棄疾此處也來了個大膽生發。他說,被冷落的陳皇后本已有了與漢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邊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無望。這時候,縱使陳皇后千金買得相如的生花妙筆,脈脈真情又能向誰傾訴呢?

    詞人似為陳皇后而傷感,其實是為自己傷感。

    南宋國勢日衰,政權腐朽,收復中原的希望渺茫。辛棄疾熱愛自己的祖國,卻又不免對它痛惜、失望。在詞的上片,春的離去,實際上喻指國家的敗落。他期望春天長駐久留,但國勢卻如殘春,風雨飄搖。他不愿面對這個現實,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濟世之志、救國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復興上,可是事與愿違,眼見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異常苦痛、矛盾。

    愛而不成,則生恨心。他痛恨權奸當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復失地,反而排擠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長門陳皇后自比,哀嘆自己遭受小人妒忌,無法大展宏圖的悲慘命運。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楊玉環、趙飛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個是唐玄宗的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后來安史亂中被縊死馬嵬坡下;一個是漢成帝寵極一時的皇后,結局是被廢為庶人后自殺。

    詞人對妒恨陳皇后的女子說,你們不要高興得跳起舞來,須知玉環、飛燕也難免歸于塵土,一切成空。實際上,他是在申飭、詛咒那些打擊陷害忠良的權貴奸小:你們休要得意忘形,你們難道不知道,玉環、飛燕那樣的命運,最終也會降臨到你們頭上嗎?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詞人此刻正與同事一道飲酒話別。在這閑暇之時,他的愁,依然是家國之愁、命運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閑愁最苦”,才說道,不要去倚靠高樓,否則會看見斜陽墜落煙柳中,令人傷心斷腸。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唐溫庭筠《望江南》);“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北宋柳永《蝶戀花》)……從這些詞中,讀者可以想見:靠著高樓,會看見一點點下墜的殘陽、蒼茫迷蒙的江水、輕煙籠罩的垂柳。這些都會令人傷悲。所以,辛棄疾說“休去倚危樓”,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殘陽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國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經太多太多了。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翻譯及注釋

    翻譯
    還經得起幾回風雨,春天又將匆匆歸去。愛惜春天我常怕花開得過早,何況此時已落紅無數。春天啊,請暫且留步,難道沒聽說,連天的芳草已阻斷你的歸路?真讓人恨啊春天就這樣默默無語,看來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畫棟間的蛛網,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飛絮。
    長門宮阿嬌盼望重被召幸,約定了佳期卻一再延誤。都只因太美麗有人嫉妒。縱然用千金買了司馬相如的名賦,這一份脈脈深情又向誰去傾訴?奉勸你們不要得意忘形,難道你們沒看見,紅極一時的玉環、飛燕都化作了塵土。閑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樓憑欄眺望,一輪就要沉落的夕陽正在那,令人斷腸的煙柳迷蒙之處。

    注釋
    ⑴摸魚兒:詞牌名。
    ⑵漕:漕司的簡稱,指轉運使。
    ⑶同官王正之:作者調離湖北轉運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來職務,故稱“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舊交。
    ⑷消 :經受。
    ⑸怕:一作“恨”。
    ⑹落紅:落花。
    ⑺無:一作“迷”。
    ⑻算只有殷勤:想來只有檐下蛛網還殷勤地沾惹飛絮,留住春色。
    ⑼長門:漢代宮殿名,武帝皇后失寵后被幽閉于此,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萬,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幸。”
    ⑽脈脈:綿長深厚。
    ⑾君:指善妒之人。
    ⑿玉環飛燕:楊玉環、趙飛燕,皆貌美善妒。
    ⒀危欄:高樓上的欄桿。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賞析一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時辛棄疾四十歲,南歸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作者滿以為扶危救亡的壯志能得施展,收復失地的策略將被采納。然而,事與愿違。不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擠打擊,不得重用,接連四年,改官六次。這次,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官湖南。這一調轉,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國防前線,而是照樣去擔任主管錢糧的小官。現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愿相去愈來愈遙遠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郁于胸的苦悶之情。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抒發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

    上片寫惜春、怨春、留春的復雜情感。詞以“更能消”三字起筆,在讀者心頭提出了“春事將闌”,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摧殘這樣一個大問題。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發,實際上卻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的。本來,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現過有利于愛國抗金、恢復中原的大好形勢,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敗,投降派的猖狂破壞,使抗戰派失意受壓,結果抗金的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這中間雖有幾次北伐,結果均以簽訂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終。北伐的失敗,反過來又成為投降派販賣妥協投降路線的口實。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匆匆春又歸去”,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抗金復國的大好春天已經化為烏有了。這是第一層。但是,作者是怎樣留戀著這大好春光呵!“惜春長怕花開早”。然而,現實是無情的:“何況落紅無數!”這兩句一起一落,表現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落紅”,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時,它又象征著南宋國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感嘆。這是第二層。面對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無策。相反,出于愛國的義憤,他大聲疾呼:“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這一句,實際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說明:只有堅持抗金復國才是唯一出路,否則連退路也沒了。這兩句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律,但卻強行挽留。詞里,表面上寫的是“惜春”,實際上卻反映了作者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的憎恨。這是第三層。從“怨春不語”到上片結尾是第四層。盡管作者發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但“春”,卻不予回答。春色難留,勢在必然;但春光無語,卻出人意外。所以難免要產生強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無可奈何之際,詞人又怎能不羨慕"畫檐蛛網"?即使能象"蛛網"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征春天的“飛絮”,也是心靈中莫大的慰藉了。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復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以小小的“飛絮”作結。上片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層層有頓挫,巧妙地體現出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一片可分三個層次,表現三個不同的內容。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是第一層。這是詞中的重點。作者以陳皇后長門失寵自比,揭示自己雖忠而見疑,屢遭讒毀,不得重用和壯志難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層,作者以楊玉環、趙飛燕的悲劇結局比喻當權誤國、暫時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閑愁最苦”至篇終是第三層,以煙柳斜陽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實。

    這首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通過比興手法,創造象征性的形象來表現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第二是繼承屈原《離騷》的優良傳統,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實的政治斗爭。第三是纏綿曲折,沉郁頓挫,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詞風。表面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郁悲壯,曲折盡致。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賞析二

    這是辛棄疾四十歲時,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寫的詞。辛棄疾自1162年渡淮水來歸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擊金軍、恢復中原的愛國主張,始終沒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納。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戰前線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閑職官員和地方官吏,使他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任所轉來轉去,大材小用。這一次,又把他從湖北漕運副使任上調到湖南繼續當漕運副使。漕運副使是掌管糧運的官職,對辛棄疾來說,作這種官當然不能施展他的大志和抱負。何況如今又把他從湖北調往距離前線更遠的湖南后方去,更加使他失望。這次調動任職,使辛棄疾意識到:這是南宋朝廷不讓抗戰派抬頭的一種表示。不讓抗戰派抬頭,關系到辛棄疾個人,事情尚小;關系到國家民族,那問題就大了。當時女真統治者的軍隊屢次南下犯境,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采取妥協投降的錯誤政策。他們不僅忘了“徽欽之辱”,而且忍心把中原淪陷區廣大人民長期置于女真族統治之下,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收復山河的大計,已為納金幣、送禮物的投降政策所代替。辛棄疾目睹這種狀況,滿懷悲憤。他空有收復河山的壯志,而多年來一直無法實現。所以這次調離湖北,同僚置酒為他餞行的時候,他寫了這首《摸魚兒》詞,抒發他胸中的郁悶和憤慨。這首詞內容包括:第一,對國家前途的憂慮;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當權者的不滿。

    以下對這首詞作簡單的解釋:

    上片起句“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氣,那里禁得起再有幾番風雨的襲擊?這顯然不是單純地談春光流逝的問題。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長怕花開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動: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開得太早,因為開得早也就謝得早,這是對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層的描寫。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對它招手,對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腳步,別走啊!但是春還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喚它歸來,又聽說春草鋪到了遙遠的天邊,遮斷了春的歸路,春是回不來了。因此產生“怨春不語”的感情。就是說心里怨恨沒有把春留住,有話難以說出口來。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來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絲結網,用網兒來網住那飛去的柳絮。

    下片一開始就用漢武帝陳皇后失寵的典故,來比擬自己的失意。自“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一段文字,說明“蛾眉見妒”,自古就有先例。陳皇后之被打人冷宮——長門宮,是因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來拿出黃金,買得司馬相如的一篇“長門賦”,希望用它來打動漢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屬渺茫。這種復雜痛苦的心情,對什么人去訴說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著高興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別人來邀寵的人。意思是說: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沒見楊玉環和趙飛燕后來不是都死于非命嗎?安祿山攻破長安后,在兵亂中,唐玄宗被迫把楊玉環縊死于馬嵬坡。趙飛燕是漢成帝的皇后,后來被廢黜為庶人,終于自殺。“皆塵土”,用《趙飛燕外傳》附《伶玄自敘》中的語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講趙飛燕姊妹故事,伶玄對她說:“斯人(指趙氏姊妹)俱灰滅矣,當時疲精力馳騖嗜欲蠱惑之事,寧知終歸荒田野草乎!”

    “閑愁最苦”三句是結句。閑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悶。危欄,是高處的欄桿。意思是:不要用憑高望遠的方法來排除郁悶,因為那快要落山的斜陽,正照著那被暮靄籠罩著的楊柳,遠遠望去,是一片迷蒙。這樣的暮景,反而會使人見景傷情,以至于銷魂斷腸的。

    這首詞上片主要寫春意闌珊,下片主要寫美人遲暮。有些選本以為這首詞是作者借春意闌珊來襯托自己的哀怨。這恐怕理解得還不完全對。這首詞中當然寫到作者個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筆墨,寫出他對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擔憂。作者把個人感慨納入國事之中。春意闌珊,實兼指國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詞人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綺怨和閑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歸去”的“春”字,可以說是這首詞中的“詞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為這首詞的主題和總線,有條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內容,把他那滿懷感慨曲折地表達出來。他寫“風雨”,寫“落紅”,寫“草迷歸路”,……讀者不妨運用聯想,這“風雨”,難道不是象征金軍的進犯么?這“落紅”,難道不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軍事各方面的失敗,以致失地辱國、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么?“草迷歸路”,難道不是象征奸佞當權,蔽塞賢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愛國志士,不能發揮其所長,起抗戰救國的作用么?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動物,它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畫檐蛛網”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義更加突出。這正如晉朝的著名畫家顧愷之為裴楷畫像,像畫好后,畫家又在頰上添幾根胡子,觀者頓覺畫像神情生動起來。(《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頰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達作者對國家的耿耿忠心。這兩句還說明,辛棄疾雖有殷勤的報國之心,無奈官小權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寫景為主,以寫眼前的景物為主。下片的“長門事”、“玉環”、“飛燕”,則都是寫古代的歷史事實。兩者看起來好像不相聯續,其實不然。作者用古代宮中幾個女子的事跡,進一步抒發其“蛾眉見妒”的感慨,這和當時現實不是沒有聯系的。而從“蛾眉見妒”這件事上,又說明這不只是辛棄疾個人仕途得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宋廷興衰的前途,它和這首詞的春去的主題不是脫節,而是相輔相成的。作者在過片處推開來寫,在藝術技巧上說,正起峰斷云連的作用。

    下片的結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開詠史,又回到寫景上來。“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二句,最耐人尋味。

    以景語作結,是詞家慣用的技巧。因為以景語作結,會有含蓄不盡的韻味。

    除此之外,這兩句結語還有以下各種作用:

    第一,它刻畫出暮春景色的特點。暮春三月,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曾用“綠肥紅瘦”四字刻畫它的特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紅瘦”,是說花謝;“綠肥”,是說樹蔭濃密。辛棄疾在這首詞里,他不說斜陽正照在花枝上,卻說正照在煙柳上,這是用另一種筆法來寫“綠肥紅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煙柳斷腸”,還和上片的“落紅無數”、春意闌珊這個內容相呼應。如果說,上片的“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是開,是縱;那么下片結句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合,是收。一開一合、一縱一收之間,顯得結構嚴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暮色蒼茫中的景象。這是作者在詞的結尾處著意運用的重筆,旨在點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趨勢。它和這首詞春去的主題也是緊密相聯的。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辛幼安(即辛棄疾)晚春詞云:‘更能消幾番風雨?……’詞意殊怨。‘斜陽煙柳’之句,其與‘未須愁日暮,天際乍輕陰’者異矣。……聞壽皇(宋孝宗)見此詞頗不悅。”可見這首詞流露出來的對國事、對朝廷的觀點,都是很強烈的。

    詞是抒情的文學,它的特點是婉約含蓄。前人說過:“詞貴陰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間詞,就是如此。花間詞是詞中的婉約派。這一派詞的內容大都是寫兒女戀情和閑愁綺怨,而且是供酒邊尊前娛賓遣興之用。到了宋代,詞壇上除了婉約派外,又出現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蘇軾、辛棄疾,都是把詞作為抒寫自己的性情、抱負、胸襟、學問的工具的。內容變了,風格跟著也變了。比如辛棄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是抒寫作者抗戰的理想與愿望的,它的內容和形式,都和婉約派詞迥然有別。在《花間集》中,是找不到這樣的作品的。

    拿《破陣子》和這首《摸魚兒》比較,兩者內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現手法上,又有區別。《破陣子》比較顯,《摸魚兒》比較隱;《破陣子》比較直,《摸魚兒》比較曲。《摸魚兒》的表現手法,比較接近婉約派。它完全運用比、興的手法來表達詞的內容,而不直接說明詞的內容。這說明,辛棄疾雖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個大作家,他的詞風是多種多樣的。盡管《摸魚兒》詞采用婉約的表達形式,并未完全掩蓋它的內容。讀這首《摸魚兒》時,讀者會感覺到在那一層婉約含蓄的外衣之內,有一顆火熱的心在跳動,這就是辛棄疾學蜘蛛那樣,為國家殷勤織網的一顆耿耿忠心。

    總起來說,這首《摸魚兒》的內容是熱烈的,而外表是婉約的。使熱烈的內容與婉約的外表和諧地統一在一首詞里,這說明了辛棄疾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八個字,來作為這首《摸魚兒》詞的評語。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簡評

    此詞作于淳熙六年(1179)。作者在此借春意闌珊和美人遭妒來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詞里面的玉環、飛燕,似是用來指朝中當權的主和派。辛棄疾在淳熙己亥前之兩三年內,轉徙頻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論盜賊札子》里說:“生平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這與“蛾眉曾有人妒”語意正同。作者本來是要積極建功立業的,被調到湖北去管錢糧,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調到湖南,還是管錢糧,當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這種調動就是不讓恢復派抬頭。一想到國家前途的暗淡,自不免要發出“煙柳斷腸”的哀嘆。表面看來,詞人是在傷春吊古,實際上他將自己的哀時怨世、憂國之情隱藏在了春殘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寫中。詞里所流露的哀怨確有對朝廷表示不滿的情緒。《鶴林玉露》云此詞:“詞意殊怨。斜陽煙柳之句,其‘未須愁日暮,天際乍輕陰’者異矣。便在漢唐時,寧不賈種豆種桃之禍哉。愚聞壽皇見此詞頗不悅。”當年宋孝宗讀到這首詞心中非常不快,大概他是讀懂了其真意。

    此詞的寫作手法頗似屈原《離騷》,同樣是以香草美人為比興,來抒寫自己的政治情懷。風格上,一變辛詞常見的豪放,偏向柔美一路,委婉含蓄,卻又與一般寫兒女柔情和風月閑愁的婉約詞大有不同。今人夏承燾評之曰:“肝腸似火,色貌如花。”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創作背景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棄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時年四十歲,被朝廷支來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轉運副使改調湖南轉運副使。辛棄疾在此前兩三年內,轉徙頻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論盜賊札子》里說:“生平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他本來是要積極建功立業的,被調到湖北去管錢糧,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調到湖南,還是管錢糧,當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這種調動就是不讓恢復派抬頭。這次,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官湖南。現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愿相去愈來愈遙遠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他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詞。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辛棄疾

    宋代

    花影 蘇軾

    閱讀(139)

    花影原文: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卻教 一作:又教)花影翻譯及注釋翻譯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么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

    宋代

    登快閣 黃庭堅

    閱讀(147)

    登快閣原文: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登快閣翻譯及注釋翻譯我并非大器,只會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著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閣來放松一下

    宋代

    富人之子 蘇軾

    閱讀(142)

    富人之子原文: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者耶?”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

    宋代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

    閱讀(150)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原文: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洞仙歌·

    宋代

    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 李清照

    閱讀(148)

    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原文: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時。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翻譯及注釋翻譯夜里大醉之后,來不及卸妝就和衣而睡,發髻上還擂著梅花的殘枝。濃郁

    宋代

    多麗·詠白菊 李清照

    閱讀(164)

    多麗·詠白菊原文: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

    宋代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賀鑄

    閱讀(163)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原文: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版本一)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

    宋代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殊

    閱讀(191)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原文: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翻譯及注釋翻譯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于是,頻繁的聚會,借酒

    宋代

    江上漁者 范仲淹

    閱讀(171)

    江上漁者原文: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江上漁者翻譯及注釋翻譯白話翻譯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英文翻譯THE FISHERMAN ON TH

    宋代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蘇轍

    閱讀(163)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原文: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

    宋代

    湘春夜月·近清明 黃孝邁

    閱讀(164)

    湘春夜月·近清明原文: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蕩湘云。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這次

    宋代

    新柳 楊萬里

    閱讀(152)

    新柳原文: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新柳翻譯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 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新柳鑒賞楊萬里的《新柳》一

    宋代

    偶成 朱熹

    閱讀(304)

    偶成原文: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爭議:少年易老學難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偶成翻譯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

    宋代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閱讀(151)

    念奴嬌·過洞庭原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著 同:著;玉界 一作:玉鑒)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

    宋代

    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 辛棄疾

    閱讀(162)

    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原文: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翻譯及注釋翻譯落日里寒鴉歸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

    宋代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閱讀(165)

    鷓鴣天·送人原文: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鷓鴣天·送人翻譯及注釋翻譯唱完了《陽關》曲淚卻未干,視功名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勸加餐。水

    宋代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閱讀(166)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一作:闌干)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

    明清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 曹雪芹

    閱讀(201)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原文: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

    宋代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閱讀(153)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愁余 一作:愁予)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翻譯及注釋翻譯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

    宋代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閱讀(152)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翻譯及注釋翻譯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

    宋代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閱讀(249)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

    宋代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閱讀(184)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原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翻譯及注釋翻譯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