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詩人描寫鵲橋相會的古詩
一、《鵲橋仙·七夕》
【朝代】宋代【作者】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譯文
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為耕織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
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久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嘗。
二、《鵲橋仙》
【朝代】宋代【作者】柳永
屆征途,攜書劍,迢迢匹馬東去。慘離懷,嗟少年易分難聚。佳人方恁繾綣,便忍分鴛侶。當媚景,算密意幽歡,盡成輕負。
此際寸腸萬緒。慘愁顏、斷魂無語。和淚眼、片時幾番回顧。傷心脈脈誰訴。但黯然凝佇。暮煙寒雨。望秦樓何處。
譯文
纖薄的云彩變幻著精妙的圖案,飛馳的流星傳遞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織女悄然無言,各自橫越過漫長的銀漢。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鵲橋上怎忍心把歸路回看。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廝陪相伴!
三、《鵲橋仙·待月》
【朝代】宋代【作者】完顏亮
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
髯虬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云腰,仔細看、嫦娥體態。
譯文
停下酒杯不舉起,停下歌聲不要唱,等候那圓圓銀月躍出東海。不知從哪里飄來一片云,做成了這么大、通天的大障礙。
龍須拈斷,星眼瞪裂,只恨寶劍劍鋒不快。我要猛地一揮斬斷紫云的腰,仔細觀看嫦娥仙女長得是什么體態。
四、《鵲橋仙·華燈縱博》
【朝代】宋代【作者】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半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
譯文
當年在華麗的燈光下縱情地博弈,騎著駿馬獵射馳騁,誰還記得我當年豪壯的軍旅生活?那些無聊酒徒有許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隱居江邊做漁翁。
江邊有八尺輕舟。撐著低低的三扇篷,獨自享受長滿蘋草的水邊景色,鏡湖本來就屬于像我這樣的閑適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賜與不可呢?
五、《鵲橋仙·纖云弄巧》
【朝代】宋代【作者】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云彩變幻著精妙的圖案,飛馳的流星傳遞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織女悄然無言,各自橫越過漫長的銀漢。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鵲橋上怎忍心把歸路回看。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廝陪相伴!
2.乞巧這首詩的作者表達了對什么的感情
乞巧
唐 - 林杰 - 乞巧
【年代】:唐
【作者】:林杰
【題目】:乞巧
【內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作者簡介】: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
【賞析】: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后資料袋的內容,感受人們過節時的喜悅。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要引導學生結合全詩的理解,進一步體味詩中展示的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詩人林杰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什么呢?
回答: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3.想欣賞牛郎挑著兒女與織女鵲橋會的七絕詩詞
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記述唐玄宗與楊玉環,以牛郎織女為例,共誓白頭之約。
宋代秦少游專門寫過一首《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杜牧的《秋夕詩》:“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甫《銀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 這些都為世人傳誦,還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兒百條。”
這詩傳說是一個六歲的兒童,唐代的林杰寫的,可見一般人對七夕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連六歲小兒也能執筆成詩,朗朗上口。
還有兩首描寫七夕的詩,字麗句清,可堪一讀。一首是: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
鄰家少女都相學,斗取金盆卜他生。”
4.想欣賞牛郎挑著兒女與織女鵲橋會的七絕詩詞
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記述唐玄宗與楊玉環,以牛郎織女為例,共誓白頭之約。宋代秦少游專門寫過一首《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杜牧的《秋夕詩》:“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甫《銀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 這些都為世人傳誦,還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兒百條。”
這詩傳說是一個六歲的兒童,唐代的林杰寫的,可見一般人對七夕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連六歲小兒也能執筆成詩,朗朗上口。還有兩首描寫七夕的詩,字麗句清,可堪一讀。
一首是:“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鄰家少女都相學,斗取金盆卜他生。”。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鵲橋會古詩詞的作者(古代詩人描寫鵲橋相會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