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贊美崆峒山詩詞
關于贊美崆峒山詩詞:
1、《邊城落日》
作者:駱賓王(初唐詩人)
紫塞流沙北,黃圖灞水東。一朝辭俎豆,萬里逐沙蓬。
河流控積石,山路遠崆峒。君恩如可報?龍劍有雌雄。
解釋:紫色的要塞在沙漠的北面,黃色的河水向東流去。一清早離開故里,去追尋那萬里的黃沙。河流中到處是積累的巖石,崆峒的山路一眼望不到頭。君恩如何才能報答,只能憑借著我手中的雌雄雙劍。
2、《廣成子洞》
作者:游師雄(宋代詩人)
昔聞廣成子,不為外虜役。
軒轅屈至尊,稽顙請所益。
至今洞猶存,峭壁宛遺跡。
解釋:從前聽說廣成子,不為外奴所役。軒轅放下天下至尊的身份,叩頭來到此處請求可以得到一些幫助。到現在洞還在,懸崖峭壁宛如古時留下的遺跡歷歷在目。
3、《贈黔南賈使君》
作者:譚嗣同(清代詩人)
落落崆峒一大儒,四方心逸憶江湖。
東南賴有林君林君,萬里清風去不孤。
解釋:磊磊落落的出自崆峒的滿腹才學的人,心中安逸又不免想念江湖中事。在東南方有林君復在那,遠去萬里只有清風相伴也不覺孤獨。
4、《贈張相鎬二首》
作者:李白(唐代詩人)
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
功略蓋天地,名飛青云上。
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
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壯。
解釋:我的本家原是隴西人,祖先為漢邊將,傳說是李廣。功績謀略高蓋天地,英名高飛青云之上。艱苦百戰竟然沒有封侯,少壯之時頗為惆悵。世傳崆峒山的人勇猛善戰,氣激云霄,秋風悲壯。
5、《絕句·崆峒訪道至湘湖》
作者:夏元鼎(宋代詩人)
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解釋:到崆峒山訪問道士來到了湖湘邊, 我讀了萬卷詩書越讀越感覺愚魯。 踏破了鐵鞋也尋不到的詩情靈感, 實踐中得來竟全然不費什么功夫。
2.10句有關寧夏景色或歷史的詩句
歌頌寧夏六盤的
《六盤》—— 常星景
關中形勢甲天下,四岳分峙西太華。[1]
中有汭涇經緯之,六盤嵚崎歷歷落。[2]
□□□□其流亞,終年峰頭雪不消。
弟畜太白兒美高,眼底培縷紛紛何足數,呼吸想通天尺五。[3]
西北堆鎮一切仰鼻息,南為全秦雍隴之門戶。【4】
漢唐以來,屯兵多于此。不見草木,荒荒陣云紫。[5]
鳥道羊腸吾何為,王陽深得垂堂理。[6]
此中風氣號最寒,盛夏每當深秋看。
避暑不須河朔飲,蕭蕭里巷況雕殘。[7]
飲之食之事在余,吾盡吾分意何如。
驅車幾度勞遠目,白云天際迷我廬。
【說明】選自《康熙隆德縣志》“山川”。六盤山,古稱龍山、隴山,位于寧夏南部的固原市境內,地處西安、蘭州、銀川三省會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幾何中心,橫跨原州區、涇源、隆德三區縣,自然景觀雄、奇、峻、秀,海撥在2928米,山體大致為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既是陜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又是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是歷代兵家用武的重鎮要塞,也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結合部,古代多民族在這里聚居。古文化遺存有“古”、“貴”、“多”的特點;自然資源薈萃了寧夏乃至西北地區生態旅游資源之精華,內容全,品位高;回族風格的建筑、音樂、舞蹈、飲食文化與民間工藝更具特色。
這是一首雜言詩,即詩中既有四言、五言、七言,還有八言、九言(有的還有十言、十一言,如李白的《蜀道難》)。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自由體”。
【作者】常星景,清隆德知縣,生卒不詳。著有《隆德縣志》等。
【注釋】
[1]關中,古地區名,歷來所指不一。今從潘岳《關中記》“東自函關,西自隴關”及徐廣“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之說,即四關之中曰“關中”,包括今陜西關中平原及甘肅平涼的一部分。四岳,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西太華,即西岳華山。本為五岳,今說“四岳”,是將西岳華山單提另說,與四岳“并峙”。
[2]汭,水的彎曲處;涇,即涇河,發源于六盤山而流入關中的河流。欽崎,山高峻貌。歷歷,分明可數。如杜甫《歷歷》詩:“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
[3]弟畜:朋比之意;太白:即太白山,在陜西寶雞市南部;兒,即睨,斜眼看的意思;美高,即美高山,為六盤山主峰,又名米缸山;培縷,也作培摟、附婁、部婁,義為小土丘。這句連同后面的“眼底”“呼吸”之語,都是極言六盤山的高峻奇險。
[4]西北堆鎮:指六盤山。六盤山自古就有“關隴鎖鑰”之稱,也即詩中所云“西北堆鎮”“全秦雍隴之門戶”。秦:指陜西;雍:指陜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寧夏南部及青海黃河以南部分;隴:指陜甘交接地區。
[5]荒荒:蕭條;冷落。明 方孝孺《祭童伯禮》:“荒荒我里,士習日陋。誰能易之?力不能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云翠仙》:“﹝樵人﹞舁歸其家。至則門洞敞,家荒荒如敗寺。” 清 虞名 《指南公·舉義》:“倏倏兩世,荒荒一丘。”也作“黯淡迷茫貌”解。唐 杜甫《漫成》詩之一:“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宋 洪邁《夷堅乙志·趙小哥》:“﹝ 趙小哥 ﹞狀貌短小,目視荒荒,有白膜蒙其上。” 清 黃景仁 《水調歌頭·岳陽樓》詞:“一曲 湘 靈鼓罷,再聽 汜 人歌盡,天老月荒荒。”
[6]王陽:王陽明,即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7] 雕殘:同凋殘。衰落;殘敗;減損。
3.平涼的秋天作文400字
秋天600字一:秋天在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里,我最喜歡的就是秋天了,秋天雖然沒有春天那樣鮮花綻放,沒有夏天那樣驕陽似火,沒有冬天那樣飛雪霏霏,但我就是喜歡秋天!秋天到來,真的讓人涼爽舒服啊!樹林里,有著“沙沙”的聲音,還以為是什么東西在叫呢!原來啊,是風吹過樹葉的聲音,樹葉紛紛落下來了,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真是美麗極了,我走在“地毯”上,滿地的落葉,給大地打扮了一番。
仔細看看落葉真是細致,各種各樣的葉子,使我不由得把落葉收藏起來,看!清潔工人正在打掃滿地的落葉呢!可是落葉太頑皮了,清潔工人掃得滿頭是汗,不過清潔工人也不認輸,繼續掃著。田野上,金黃一片,許多農民還有小孩在田野里收割和播種,“咔嚓咔嚓”成了一支樂曲,是那么好聽、歡快。
農民伯伯看著田野,高興的笑了起來,這笑容是那么迷人,這笑容里包含著辛苦和快樂。秋天的田野真美啊!果園內,一眼望去,真是五顏六色,蘋果、梨子、橘子、葡萄……真多,蘋果又大又紅,使人忍不住想咬一口,還有那誘人的梨子,掛在枝頭,農婦們正在采摘梨子呢!紫色的葡萄一串接著一串,一些小孩子們看著,拉著農婦吵著要,淡黃的橘子露出可愛的笑臉。
這么多的水果,今年又是豐收的一年。那些農婦們的臉蛋上滿是喜悅的笑容,小姑娘正在把這美麗的果園畫下來呢!這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秋天果園畫。
秋夜,月色不再朦朧,月亮皎潔明亮,清輝溢耀。郊外,散發出野花雜草陣陣清香;林中夜鶯聲聲,清脆動聽;樹木花叢中,小鳥嘰嘰的叫,賞心悅耳。
伴隨秋而來的天籟之音美妙極了,疏落的蛙聲,稀弱的蟬鳴聲,似乎傳遞著夏天的離去。驟雨的停歇,鳥兒的歌唱則告訴人們秋天開始了我對著遙遠的晴空一次次呼喚著你的名字,企盼著你的停留,但你還是拂衣遠去,留下我一人在風中孤獨哭泣,雖然你說過明年還會來,叫我不要傷心你的離去,雖然你的道別的話語是那樣的沁人心脾,暖味流溢,但我還是傷心,思念你的每一點每一滴流過我心頭的愛意,不過我還是愛你,長久的等待會抹去我的悲哀,但不會抹去我對你的思念,所以我還是會等待,等待你的再一次降臨,出現在我眼前,幸福快樂就此開始,自此,千秋流芳!秋天作文600字二:秋天蕭瑟的秋風吹落一片葉子,落下的葉子在半空中飄起一個最美的弧度,然后落下,這就是秋天。
婆婆曾對我水果她最愛的季節是秋天,而她的對我的愛也和秋天一樣,深沉。從我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婆婆就肩負這照顧我的“重任”,那時她已經年過半百了,臉上的滄桑日益俱增,可我卻覺得婆婆是最美的人。
我就像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貪婪地吮吸著婆婆源源不斷的愛。我五歲的那年秋天,我得了一場大病,在家里嘔吐不止,全身發熱。
由于爸爸媽媽一直在外工作,家里只有婆婆一個。婆婆不像打擾爸媽,便獨力背起我到醫院。
我趴在婆婆佝僂的背上,婆婆背著我一直走,我仿佛感受到婆婆那急促的呼吸聲,有好幾次她好像想停下來歇一會兒,可只是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走去。婆婆那瘦骨如柴的身軀竟然像山峰一樣高大,溫暖了我幼小的心靈。
婆婆日益衰老,而我日益長大。以往每年秋天總會牽著我的手去中山公園,而有一年秋天,卻是我攙扶著婆婆到公園。
我們坐在一張石凳上,地上已滿是落葉了,空中還飄著幾片,有一片落在了我的肩上。婆婆輕輕撥走那片葉子,對我說:“婆婆文化低,一輩子只學過這么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你要聽話,不要和爸媽定罪,他們都是愛你的,知道嗎……”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那次從中山公園回來后,婆婆的身體越來越差,可她堅持不去治病,還要回到她的家鄉,她說:“那里才是我的歸宿。”
婆婆是秋天離開人世的,她最終還是回到她朝思暮想的家鄉。我們去送殯的時候已經是深秋了,家鄉的風夾雜了一些風塵,我的眼淚忍不住往外流。
媽媽告訴我,婆婆的一生充滿了崎嶇與艱辛。我沒有看到婆婆的最后一面,不知道她是否安詳地離去。
落葉像一只只黃蝴蝶飛上空中,風還在候著,樹枝胡亂地擺動著,仿佛在做無力的掙扎。耳畔仿佛有一把聲音在歇斯底里地歌唱,在低吟淺唱著這個秋天的安魂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秋天作文600字三:秋天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秋天靜悄悄地來了,神不知,鬼不覺。像一個孩子穿著一件美麗的公主裙!一陣秋風吹過,原來是“秋婆婆”給他的孩子們換衣服來呢!其他的樹兒好像都不愿意脫下自己美麗的夏裝,只有楓樹穿上自己那紅似火的秋裝。
秋天用火紅火紅的楓葉寄來了秋天的喜報;秋把一顆顆熟透了的鮮果掛在每一棵果樹上,讓秋天的空氣瓜果飄香;秋又把樹葉染成了黃色的、金色的、橙色的、淡黃的……一陣微風吹過,樹葉紛紛從樹媽媽的懷抱中落下,猶如一只只美麗的黃蝴蝶在翩翩起舞,把秋天打扮得如同金色世界;秋又把水稻、高梁等食物讓它們全都熟了,給早起的農民伯伯一個大驚喜這么多的景物把秋天裝扮得如詩如畫,讓人感覺如神來之筆。來到田野上,眼前立刻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畫面,金色的水稻映入眼簾,水稻上結滿了果實,沉甸甸的都把水稻壓。
4.詩朗誦《贊美》那首詩詞哪里有
贊美 穆旦 走不盡的山巒和起伏,河流和草原, 數不盡的密密的村莊,雞鳴和狗吠, 接連在原是荒涼的亞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嘯著干燥的風, 在低壓的暗云下唱著單調的東流的水, 在憂郁的森林里有無數埋藏的年代。
它們靜靜地和我擁抱: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 是愛情,是在天空飛翔的鷹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著泉涌的熱淚, 當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遙遠的天際爬行; 我有太多的話語,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涼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騾子車,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陰雨的天氣, 我要以一切擁抱你,你, 我到處看見的人民呵, 在恥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僂的人民, 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 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一個農夫,他粗糙的身軀移動在田野中, 他是一個女人的孩子,許多孩子的父親,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邊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壓在他身上, 而他永遠無言地跟在犁后旋轉, 翻起同樣的泥土溶解過他祖先的, 是同樣的受難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聲流過去了, 多少次跟來的是臨到他的憂患; 在大路上人們演說,叫囂,歡快, 然而他沒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鋤頭, 再一次相信名詞,溶進了大眾的愛, 堅定地,他看著自己溶進死亡里, 而這樣的路是無限的悠長的 而他是不能夠流淚的, 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在群山的包圍里,在蔚藍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經過他家園的時候, 在幽深的谷里隱著最含蓄的悲哀: 一個老婦期待著孩子,許多孩子期待著 饑餓,而又在饑餓里忍耐,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著黑暗的茅屋, 一樣的是不可知的恐懼,一樣的是 大自然中那侵蝕著生活的泥土, 而他走去了從不回頭詛咒。 為了他我要擁抱每一個人, 為了他我失去了擁抱的安慰, 因為他,我們是不能給以幸福的, 痛哭吧,讓我們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一樣的是這悠久的年代的風, 一樣的是從這傾圮的屋檐下散開的無盡的呻吟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樹頂上, 它吹過了荒蕪的沼澤,蘆葦和蟲鳴, 一樣的是這飛過的烏鴉的聲音。 當我走過,站在路上踟躕, 我踟躕著為了多年恥辱的歷史 仍在這廣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著,我們無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5.古詩詞三首牧童的意思
古詩原文: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譯文:
遼闊的草原像被鋪在地上一樣,四處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晚霞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注釋:
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⑵鋪:鋪開。
⑶橫野:遼闊的原野。
⑷弄:逗弄,玩弄。
⑸飽飯:吃飽了飯。
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編織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來遮風擋雨。
⑺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6.用古詩詞來贊美長江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江上曲】 易陽春草出,踟躕日已暮。 蓮葉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時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許,桂舟復容與。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出處】:中華詩詞-南北朝-謝眺 【詠懷】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骎骎。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進荒淫。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淚下誰能禁。【出處】:中華詩詞-魏晉-阮籍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杜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1] 煙花三月下揚州。
[2] 孤帆遠影碧空盡,[3] 唯見長江天際流。 [4]【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李白 【餞別王十一南游】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1]【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劉長卿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張若虛 【度浮橋至南臺】 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臺試一尋; 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般橫系大江心。 寺樓鐘鼓催昏曉,墟落云煙自古今; 白發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
【出處】:中華詩詞-南宋-陸游 【漁父】 釣臺漁父褐為裘, 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 長江白浪不曾憂。
【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張志和 【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王勃 【湖州歌】 北望燕云不盡頭,[1] 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 自斷東南四百州。
【出處】:中華詩詞-南宋-汪元量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安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王勃 【宿甘露寺僧舍】 枕中云氣千峰近, 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 開窗放入大江來。 【出處】:中華詩詞-北宋-曾公 【江南曲四首(其三)】 日暮長江里,相邀歸渡頭。
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輕舟。【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儲光羲 【清江曲內一絕】 八月長江去浪平, 片帆一道帶風輕。
極目不分天水色, 南山南是岳陽城。 【出處】:中華詩詞-唐五代-崔峒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出處】:中華詩詞-現當代-** 【登廬山】 一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熱風吹雨灑江天。 云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出處】:中華詩詞-現當代-毛澤 【大江歌罷掉頭東】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十年面壁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出處】:中華詩詞-現當代-** 下面是詞,特經典,里面可能有你所要的東西嗎?(我也隨手給你錄下:) 【臨江仙】 《二十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出處】:中華詩詞-明-楊慎 【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出處】: 中華詩詞-北宋-蘇軾 參考資料:《中華詩詞》 。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歌頌平涼古詩詞(贊美崆峒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