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棄疾的《破陣子》注拼音版
醉(zuì)里(lǐ)挑燈(tiǎodēng)看(kàn)劍(jiàn),
夢(mèng)回(huí)吹(chuī)角(jiǎo)連(lián)營(yíng)。
八(bā)百里(bǎilǐ)分(fēn)麾下(huīxià)炙(zhì),
五十(wǔshí)弦(xián)翻(fān)塞外(sàiwài)聲(shēng)。
沙場(shāchǎng)秋(qiū)點兵(diǎnbīng)。
馬(mǎ)作(zuò)的(dí)盧(lú)飛快(fēikuài),
弓(gōng)如(rú)霹靂(pīlì)弦(xián)驚(jīng)。
了卻(liǎoquè)君王(jūnwáng)天下(tiānxià)事(shì),
贏得(yíngdé)生前(shēngqián)身后(shēnhòu)名(míng)。
可憐(kělián)白發(báifà)生(shēng
2.《古詩詞大全600首》這本書的書名的拼音是什么
Gu Shi Ci Da Quan 600 Shou。
1《詠柳》——賀知章(唐)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唐)渭城朝雨悒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唐)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4 《絕句》——杜甫(唐)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5 《江畔獨步尋花》(選一)——杜甫(唐)黃師塔前江水東, 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
6 《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時節 , 當春乃發生 。 隨風潛入夜 , 潤物細無聲 。
野徑云俱黑 , 江船火獨明 。 曉看紅濕處 , 花重錦官城 。
7 《漁歌子》——張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8 《滁州西澗》——韋應物(唐)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9 《竹枝詞》(選一)——劉禹錫(唐)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10 《烏衣巷》——劉禹錫(唐)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3.紅豆古詩詞加注音
《紅豆》hóng dòu紅豆生南國 ,hóng dòu shēng nán guó,春來發幾枝 。
chūn lái fā jǐ zhī ?愿君多采擷 ,yuàn jūn duō cǎi xié ,此物最相思。 cǐ wù zuì xiāng sī 。
釋義: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集,小小紅豆引人相思。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于想象;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
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
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
王維很善于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4.古詩詞三首聽讀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靜夜思
李白
床 前 看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山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5.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拼音
“了” 在中原及南方一直都是讀“liao”的。
好像只有普通話(北京音)讀 le 。 在歌曲中,大多數人把 “了” 唱成 liao ,唱成 le 是很別扭的。
比如那個什么愛情鳥有一句“我愛的人吶已飛走了”的“了”。 另外,《說文解字》里,“了”的注音是“盧鳥切”,切出來也是 liao 。
所以,只要是讀古詩,“了” 你都把它讀作 “liao”才好。 “還”的情況和“了”差不多。
現代的“普通?”的“還”有兩個讀音:在表示遞進關系(還有,還會。
)是讀 hai ;在表示“歸來”、“回復”、“歸還” 等意義時讀 huan 。
其實在南方(包括我的家鄉),從古到今“還”只有一個讀音,就是 huan 。 在京劇的韻白里(不包括“京白”),也只有一個 huan 。
在《說文解字》中,也只有一個注音是“戶關切”,切出來是 huan 。 現在來回答你的問題:在古詩詞中,凡是 “還”你都可以讀為 huan 。
如果你是學生,要服從老師(其實是服從普通話),一定要弄清楚“一尊還酹江月”的“還”是該讀 hai 還是 huan ,那就得弄清這個“還”的意義。 細讀全詞,作者先是烘托了歷史,贊美了英雄;然后筆鋒一轉,感嘆(作者)自己沒有作為建樹(早生華發),“人生如夢”,算了,還是喝酒吧——獨自飲酒沒趣,還是邀請江中明月一起共飲吧——請注意。
“還”字的意義已經出現了,手中的這一杯酒“還是”邀請“江月”共飲吧。 所以,據我的理解,一定必須讀“普通話”的話,就讀“hai”好了。
6.古詩《觀書有感》詩句有帶拼音
《觀書有感》朱熹 bàn mǔ fāng táng yī jiàn kāi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wèn qú nà dé qīng rú xǔ ,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賞析《觀書有感》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
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
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 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
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 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
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
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
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7.立春偶成古詩帶拼音字母
立春偶成 作者:張栻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立春:陽氣回蘇的開頭,也是一年的最后月份。
代表著春季的開始。偶成,即偶有所感而成。
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黃帝命伶倫斷竹為筒(后人也用金屬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氣。
陽六為律,即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陰六為呂,即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農歷十二月屬呂,正月屬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與一月之交,所以曰“律回”。
從節氣上說,立春即是一年之始,但在歷算上,立春之日可能趕在上一年的臘月下旬,即在上一年未盡之時,新一年的春天就已經來到了。古人認為律屬陽氣,呂屬陰氣,各代表一年的六個月,律回陰往即言立春。
歲(suì)晚:年終。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節變化影響的事物,如動植物、水、山等等。
生意:生機、生氣。滿:遍布,充滿。
參(cēn)差(cī):高低不齊。形容水面波紋起伏的樣子。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選帶拼音(辛棄疾的《破陣子》注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