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詩詞大會內容梗概
《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之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自主研發的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
《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總共有10期,每期90到100分鐘。
2.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簡介
《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臺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之后,由科教頻道自主研發的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
《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首屆《中國詩詞大會》,自10月18日起正式在北京開始錄制。
10月25日,全部10期節目的錄制工作就將結束,進入后期制作階段。
3.中國詩詞大會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自播出以來好評如潮,獲得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被譽為電視界的一股清流,成為年初電視節目中一匹最大的“黑馬”。
前晚,節目總決賽落下帷幕,“00后”復旦女孩武亦姝不負眾望奪得了冠軍。綜藝和鮮肉霸屏的今天,一檔詩詞類文化節目為何如此火爆?為此,不少專家從各個角度點評了《中國詩詞大會》口碑與收視齊飛的原因。
“中國人詩心不死”,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中國詩詞大會》專家嘉賓、原百家講壇的主講人蒙曼認為,中國人血液中流淌的詩詞基因還在,一旦有一種形式把它展示出來,就會形成一種噴發。蒙曼(現場嘉賓)中國詩詞大會打到了鼓點上“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幾年前曾有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帖稱,這兩句詩自己特別喜歡,但恨才華不夠,希望有人能續寫兩句。
“中國人詩心不死,這就是很好的例證”,蒙曼回憶稱,帖子發出后最終有上百萬人在跟帖。“從詩經開始,人們非常習慣詩詞這種審美方式,愿意用這個來表達感情,雖然這樣的文學形式逐漸被放棄了,但是基因還在,《中國詩詞大會》打到了鼓點上,一下激發了中國人的詩詞基因。”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00后”選手武亦姝也得到了網友大量的關注。在蒙曼看來,武亦姝的走紅和詩詞大會成功的道理相近,因為他們都激發了中國人內心的一種情感共鳴,而并不是因為她奪得了最后的冠軍。
因為早在節目剛剛播出時,武亦姝憑借強勁的實力和淡定的心態,就在“飛花令”環節一戰成名。當時的主題字是“月”,武亦姝微笑著將《詩經·豳風·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脫口而出,令大量網友折服其氣度和才情,也讓不少人高呼,這才是“00后”的正確打開方式。蒙曼認為,激發人們心中埋藏最深的情感,往往會得到奇跡般的噴發,詩詞如此,人亦如此。
“我們都喜歡那種國民好閨女形象,誰家里有這么一個姑娘,心里都會覺得特別開心”,蒙曼坦言,“我們心目中對一個女孩不就是這樣期盼的嗎?希望她很文靜,有高雅的品位,學問好,人不做作,落落大方,人淡如菊,中國人對于年輕女性的審美品位,武亦姝都囊括了。”靳智偉(媒介專家)文化的痛點常成傳播的熱點關于詩或詞,中國人有著獨特的文化情結。
一部中國歷史始終伴隨著中國的詩歌史。盛世必言詩,“大江東去”形成唐宋詩詞創作的頂峰,“紅軍不怕遠征難”體現著當今中國人的豪情;節日必言詩,所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入世必言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出世必言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觸景時言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生情時言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閑適時言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在媒介專家靳智偉看來,雖然在現代詩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自古當中國人遇到天大的困難或災難時,甚至當我們一無所有時,我們還有詩。
“文化的‘痛點’常常可以轉化為傳播的‘熱點’與多媒體‘槽點’”,靳智偉認為,《中國詩詞大會》緊緊抓住了中國受眾的詩詞文化情結,對于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給予了精準的電視闡釋。“《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正是抓住了這樣的民族文化基礎,通過電視傳播手段,讓電視受眾以‘會詩’的形式與選手對話,與前人對話,與歷史對話,與生活對話,并在這一過程中錘煉自己的審美情操”,在靳智偉的眼中,中國古典詩詞的多元文化信息,與電視手段的有機結合,也使得《中國詩詞大會》形成了詩樣傳播調性與多元文化傳播形態。
“這使得節目充滿了詩情畫意,在強化哲理的同時沒有酸腐的道學氣味。”■第二季亮點改進賽制武亦姝若在首季也許走不到最后賽制的創新性是《中國詩詞大會》成功的關鍵之一,它不僅僅可以選拔優勝者,還構成了本節目敘事結構的框架,是節目形成懸念和傳播趣味點的重要手段。
《中國詩詞大會》則以獨創形式的賽制結構——“內循環搏擊擂臺賽”博得了不少觀眾的眼球。節目通過海選形成現場百人團成員,百人團通過擂主爭奪戰形成當期擂主,攻擂失敗者重新回到百人團。
這種循環賽制使得比賽形成富有彈性的趣味結構。對于攻擂的選手來說,題目的難度實際上是把雙刃劍。
因為高難度的題目可以更多地擊敗百人團選手獲得更高的分值,但也可能將自己打敗。低難度的題目自己可以輕松駕馭,但可能無法獲得攻擂的分值而導致自我淘汰。
這樣的場內循環打分結構,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然而,這樣的雙刃劍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總決賽時就產生了爆冷門的情況。
當時,李子琳從節目剛開始便像武亦姝一樣因出色的詩詞儲備量和冷靜的頭腦獲得了網友極大的關注。而后,李子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一直殺到決賽,卻被在最后一期節目中首次攻擂的殷怡航擊敗屈居亞軍。
第一季結束后,很多觀眾感到大賽的賽制存在著較大的弊端,因此最后的選手獲勝名次難以服眾。因此,第二季將賽制修改成積分制,比賽一共十場,前九場是通常的比賽,最后一場即第十場則是讓前九場表現較優的守擂者、攻擂者和挑戰者集中起來同場較。
4.中國詩詞大會
《中國詩詞大會》大膽創新比賽機制和計分規則。
每位上臺的選手最多可回答10道題,期間如果出現失誤,便停止答題,選手得分以每一題百人團中答錯的人數疊加計算。每場比賽,106位挑戰者將全部參賽,分為單人追逐賽和擂主爭霸賽兩部分。
單人追逐賽中,5名選手上臺與百人團同答一組題,最后5人中累積擊敗人次最多者為該賽段優勝者,此人將作為攻擂者,在擂主爭霸賽部分與守擂擂主進行比拼,競爭該場比賽的擂主席位。而節目組也會經過數據整理,在百人團中,排序找出答對題目數量最多、答題速度最快的前5名。
他們將成為下一場比賽中登上舞臺的5位挑戰者。 節目亮點編輯 《中國詩詞大會》亮點頗多。
首先,節目組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選參賽者,并從上千位報名者中挑選出106位詩詞達人參加節目錄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紀最大的55歲,最小的只有7歲,其中甚至還有外國朋友。其次,主持人董卿和4位點評嘉賓康震、蒙曼、酈波、王立群的妙語連珠,絕對會給節目錦上添花。
再次,每場比賽都將有一首特別設計的開場詩詞,百人團將齊聲朗誦包括《將進酒》《山居秋暝》《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內的10首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詩佳作,在聲光舞美的配合下,別有韻味。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大會簡介(中國詩詞大會內容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