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中華詩詞大會的評價
應該是在北大。
陳更,1992年出生,咸陽秦都區人,陸續參加過《中華好詩詞》《成語英雄》《最愛是中華》《最愛中國字》等多個國學節目,并取得不錯成績。2016年3月,參加《中國詩詞大會》。
2017年2月,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人物經歷陳更高中時就讀于秦都區育才中學,2009年高考時,以全校第一名成績被上海同濟大學錄取,大學畢業后,又被保送為北大直博生。
2016年3月,亮相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后,在咸陽收獲了許多粉絲。人物評價被觀眾們稱贊為“從函數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風花雪月的‘詩詞女神’”。
2.你對中華詩詞大會印象最深刻的評價是什么
似乎從剛掌握語言開始,我們就在讀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些大概是大多數人的啟蒙詩詞。那個時候的我們,也許并不明白自己所念誦之詩的意味,只覺得朗朗上口。我有時候也會想,我們為什么要品讀古詩文呢?在我看來,學詩固然重要,但它們最后不應該只成為我們年少時試卷上的分數。
“生命太短暫了,以至于我們只能選擇和那些偉大的書生活在一起”。列奧〃施特勞斯如此感嘆,好的詩句常被人形容如畫一般引人入勝,寥寥數字,既可表現“道是無晴卻有晴”的雨中美景,又可抒發“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煩憂,既可吟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悲壯,又可流露“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釋然。從詩中,我們不僅僅為了獲得知識,更為了一種感動。那些打動無數先人的墨跡,今天依然令人動容,我想,這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所積聚的力量吧!
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查閱相關資料后了解到這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
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從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在認真觀看節目之后,有如下一些領會感悟。
3.如何評價《中國詩詞大會》
《中國詩詞大會》是科教頻道自主研發的一檔大型演播室季播節目。本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邀請全國各個年齡段、各個領域的詩詞愛好者共同參與詩詞知識比拼。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原本是“婦孺皆知”的詩詞名篇名句,《中國詩詞大會》經過篩選的百人團也會有大量答錯者。國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古詩文教育提升空間很大。
承續優秀傳統文化要滋養更要底氣。這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個“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的社會,發自內心的渴求與呼喚,是隨著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出生于物質不再匱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漸漸成長之后的必然向往。
4.若想去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究竟要達到怎樣的水平才夠資格
據《中國詩詞大會》到現在已經是第五季了,究竟要達到怎樣的水平才能參加,其實我們都耳聞目睹了。
最基本的你必須有著非常深厚的詩詞功底,這功底不是你能把某首詩背出來那么簡單,你還得了解詩詞背景,詩人的資料背景。還必須有著深厚的整合能力,“飛花令”的現場氣氛讓作為觀眾的我們都不敢大喘氣更何況是現場的選手,在那么短的時間內能想到那么多的詩詞,獻上我的膝蓋。
必須要有強大的抗壓能力。例如第三季詩詞大會的季軍韓墨言 ,三歲就能完整的背完《木蘭辭》。想想那時的自己,還是一個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玩泥巴小孩。在面對人才濟濟的青年組是怎樣的壓力,許多人表示能進入百人團就已經是很高的水平了。兩次登臺的壓力更是不可小覷,與第二季亞軍彭敏過招能夠從容不迫,實在難得。
必須擁有強大的毅力與堅持,是真正夢想與熱愛。中國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如此多的詩詞能夠記住并準確應用的沒有毅力是完不成。讓人記憶最深刻的第三屆《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在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外賣崗位上,他可以戰勝北大才子,在日曬雨淋,風吹雨打中奔波和辛苦,卻從未放棄自己的詩詞夢,還能靜下心來專研詩詞。他是我們所有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榜樣。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勝利屬于他們這些博學多識,冷靜堅定,隱忍自信的人,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選手。
5.古詩詞教學的幾點建議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摘要:古詩詞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歷史的珍貴文化遺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有重要作用。重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培養學生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審美情趣等方面有重要意義與作用。基于此,主要探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詞眼;朗讀;留白
古詩詞是古代文學的精華,也是培育精神的沃土。人教版小學語文共編入60首古詩詞,篇篇璀璨精華,讓學生受用無窮。但實際上,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還存在理解困難、體會難以深入等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習與教學效率。加之,為了應試所需,很多老師干脆選擇傳統的教法,讓學生用現代白話直接翻譯詩詞的意思,沒能讓學生真正品味詩詞的內涵意境。如何讓古詩教學走出傳統教學模式的牢籠,使學生輕松快樂學習?我有下面四點教學建議:
一、巧抓詞眼,重點突破
“畫要點睛,詩歌重眼。”所謂“詩眼”,是指一首詩中點睛傳神之筆。它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詩詞句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或一個詞;另一種是全篇最精彩和關鍵性的詩詞句子,是一篇詩詞的主旨所在。在教學古詩詞時可以通過抓詩眼形成教學主線,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體會古詩的意境,感悟詩情。對古詩文中的詩眼不能只是整體性模糊的認識,要理解準確,才能由此及彼,理解
6.對古詩詞的學習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一、結合注釋,了解創作背景。
如楊萬里的《初入淮河四絕句》。如果沒有詩下的注釋,我們只認為這是一首寫景的詩。但加上注釋,我們可以判斷出這首詩表面句句在寫景,實則是通過寫景表達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和無奈,對國家統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愿望。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如李彌遜的《春日即事》。從字面上看,作者描寫的春日環境是幽靜凄清的,情緒是低沉的。但問題答到這個層面上還不夠。我們結合一下詩人的生平可以知道,李彌遜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從中我們獲得的信息是:他政治上從位高權重到大權旁落,人情上從門前的車馬喧鬧到門可羅雀。那么這種低沉的情緒即是他政治上失意的落寞和對世態炎涼的感嘆。
三、明確意象的象征意義。古典詩歌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征意義,比如松、梅象征高尚的節操;牡丹象征富貴;柳象征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系起來托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征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四、善于發現“詩眼”。一首詩里,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匯。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后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參加古詩詞大會的建議(對中華詩詞大會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