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鄭燮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鄭燮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苦之,坡灑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柜,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翻譯及注釋

    翻譯
      讀書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誦作為值得肯定的才能,(其實)是最不能成事的。

    眼里看得清楚,心里匆匆而過,(其實)留在心中的并不多,(這樣)看來看去眼睛根本應付不過來,就像看歌舞場中的美女,看上一眼就過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關呢?自古以來過目成誦的人,有誰(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都斷了好幾次,不知道他翻閱過幾千幾百遍了,精微的語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鉆研越深入,越是深入鉆研就越是不知道它的盡頭。即使是像孔子那樣不用學習而懂得道理,能從容不迫地實行大道的圣人,也不會停止刻苦勤奮地學習人情事理的功夫。蘇東坡讀書不需要讀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時讀《阿房宮賦》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官吏覺得他讀得辛苦,可蘇東坡卻十分暢快,毫無倦意。怎么能因為看一遍就能記誦,便丟下書本,草草結束學習呢!只有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一生讀書從不讀第二遍,但他們始終也沒有寫出好文章。

    況且過目一遍能背,又有什么都背的壞處。就像《史記》一百三十篇中,《項羽本紀》寫得最好,而《項羽本紀》中,又要數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幾個片斷)寫得最好。反復誦讀觀賞,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內容),只在這幾個片斷罷了。如果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鈍之人!還有小說家的作品,各種品味低俗的戲曲,以及打油詩詞,也都過目不忘,這樣的人就像一個破爛的廚柜,發臭的油,腐壞的醬全都貯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讓人難以忍受的!

    注釋
    (1)選自《板橋家書》。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朝書法家、文學家。濰縣署,當時鄭燮供職于此。濰縣,今屬山東省。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濰縣署中寄舍弟第一書,鄭燮在官署中給自己的弟弟的第一封家書。
    (2)以…為:把…作為。
    (3)濟事:能成事,中用。濟,對事情有益。
    (4)了了:明白。
    (5)方寸:指人的內心。
    (6)不暇:沒有空閑,指應付不過來。
    (7)即:立刻。
    (8)與:和。
    (9)與:相關。
    (10)孰:誰。
    (11)如:比得上。
    (12)韋編三絕:相傳孔子晚年很愛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斷了好幾次。韋,皮革。
    (13)微言精義:精微的語言,深刻的道理。
    (14)愈:越。
    (15)探:探討,探尋。
    (16)出:顯露,明白。
    (17)研:鉆研。
    (18)入:深入。
    (19)往:前行。
    (20)窮:窮盡。
    (21)雖:即使。
    (22)生知安行:生,出生。知,懂得。安,從容不迫。行,實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學習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發于本愿從容不迫地實行)。這是古人以為圣人方能具有的資質。
    (23)困勉下學:刻苦勤奮地學習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識。
    (24)功:努力。
    (25)翰林: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里指翰林院,翰林學士供職之所。灑然:暢快的樣子。
    (26)《阿房宮賦》:唐朝杜牧的文章。
    (27)四鼓:四更,凌晨1~3時。
    (28)苦:以......為苦,對.....感到辛苦。
    (29)豈:難道。
    (30)以:因為。
    (31)過:過目。
    (32)了:結束,完結。
    (33)再:第二次。
    (34)迄:始終,一直。
    (35)且:況且。
    (36)輒:就。
    (37)陋:弊端。
    (38)即:就。
    (39)《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朝司馬遷撰。
    (40)以:認為。
    (41)為:是。
    (42) 會:包圍。
    (43)觀:觀賞。
    (44)可欣可泣:值得欣喜值得悲泣。
    (45)耳:罷了。
    (46)沒分曉:不懂道理。
    (47)鈍:遲鈍,愚笨。
    (48)傳奇:這里指明清兩代盛行的戲曲。
    (49)及:以及。
    (50)打油詩詞: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平仄韻律的舊體詩詞;相傳為唐朝張打油所創,因而得名。
    (51)亦:也。
    (52)復:又。
    (53)寓目:觀看,過目。
    (54)悉:都。
    (55)貯:貯藏。
    (56)齷齪(wòchuò):不干凈,這里有品位低俗的意思。
    (57)不得:不能夠。
    (58)灑然:暢快的樣子。
    (59)與我何與也:相關[1] 。
    (60)暇:空閑。
    (61)然:但是。
    (62)惟:只有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簡析

      這封家書實際上是對“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的批駁,從而引導家中子弟樹立讀書必須深入研究的正確態度。  第一段作者便提出過目成誦“最是不濟事”,表明了鮮明的態度。  第二段作者先是指出匆匆而讀其實什么收獲也沒有,接著又以孔子、蘇東坡、虞世南等人為事實論據,從正反兩面論證,強調只有深入研讀才能真正讀懂書中真諦的道理。  第三段作者進一步論述“過目成誦”的另一弊端——“無所不誦”:不辨真偽精粗,一概成誦,結果只能成為“臭油壞醬悉貯其中”的“破爛廚柜”,論證了讀書應該有所選擇,取其精華,令讀者的認識又深一層。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鄭燮

    明清

    浣溪沙·舟泊東流 薛時雨

    閱讀(174)

    浣溪沙·舟泊東流原文:一幅云藍一葉舟,隔江山色鏡中收。夕陽芳草滿汀洲。客里鶯花繁似錦,春來情思膩于油。蘭橈扶夢駐東流。浣溪沙·舟泊東流注釋①鏡:謂水明如鏡。②汀洲:水邊或水中平地。③蘭橈:裝飾華美的舟船。東流:安徽東流縣,現與至德合并

    明清

    西郊落花歌 龔自珍

    閱讀(255)

    西郊落花歌原文: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賦傷春詩。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癡。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奇龍怪鳳愛漂泊,琴

    明清

    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閱讀(255)

    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原文: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響遏碧云近,香傳紅藕深。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賞析全詩四聯均寫景,無一句議論,無一句抒懷,但卻彌漫著凄清的氛圍,滲透著悲涼的情思。細

    明清

    三垂岡 嚴遂成

    閱讀(166)

    三垂岡原文: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云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三垂岡賞析中國古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歌,其中詠史詩所占的比例不大;而在詠史詩中,寫戰爭而且

    明清

    滿庭芳·水抱孤城 王國維

    閱讀(266)

    滿庭芳·水抱孤城原文:水抱孤城,云開遠戍,垂柳點點棲鴉。晚潮初落,殘日漾平沙。白鳥悠悠自去,汀洲外、無限蒹葭。西風起,飛花如雪,冉冉去帆斜。天涯。還憶舊,香塵隨馬,明月窺車。漸秋風鏡里,暗換年華。縱使長條無恙,重來處、攀折堪嗟。人何許,朱樓一

    明清

    淡黃柳·詠柳 納蘭性德

    閱讀(181)

    淡黃柳·詠柳原文:三眠未歇,乍到秋時節。一樹斜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絮己為萍風卷葉,空凄切。長條莫輕折,蘇小恨、倩他說。盡飄零、游冶章臺客。紅板橋空,濺裙人去,依舊曉風殘月。淡黃柳·詠柳注釋①三眠:三眠柳,即檉柳(又名人柳)。此柳的柔弱

    明清

    相見歡·深林幾處啼鵑 莊棫

    閱讀(206)

    相見歡·深林幾處啼鵑原文:深林幾處啼鵑,夢如煙。直到夢難尋處倍纏綿。蝶自舞,鶯自語,總凄然。明月空庭如水似華年。相見歡·深林幾處啼鵑賞析莊棫此首《相見歡》詞是一首寫美人“春愁”的有味之作,表現的是暮春時分美人夢醒之后的一種纏綿和

    明清

    酒泉子·謝卻荼蘼 納蘭性德

    閱讀(169)

    酒泉子·謝卻荼蘼原文: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干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酒泉子·謝卻荼蘼翻譯及注釋翻譯在那一片月明如水的夜里,白色的茶蘼花凋謝了。篆香已經燃盡,可是我卻還沒有睡著,早起的烏

    明清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顧太清

    閱讀(212)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原文: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注釋[1]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2]沈(shěn)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

    明清

    摸魚兒·午日雨眺 納蘭性德

    閱讀(189)

    摸魚兒·午日雨眺原文: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臺榭空蒙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嘔啞柔櫓,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轉,沖破翠錢雨。蒹葭渚,不減瀟湘深處。霏霏漠漠如霧,滴成一片鮫人淚,也似汨羅投賦。愁難譜,只彩線

    明清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納蘭性德

    閱讀(180)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原文: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翻譯及注釋翻譯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插在

    明清

    南鄉子·邢州道上作 陳維崧

    閱讀(237)

    南鄉子·邢州道上作原文: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風卷怒濤。并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櫟林中醉射雕。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南鄉子·邢州道上作注釋①邢州:河北邢臺。②并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帶出產的刀具,以鋒

    明清

    題畫蘭 鄭燮

    閱讀(169)

    題畫蘭原文: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題畫蘭翻譯及注釋翻譯蘭花生長在山巖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巖石和巖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不是腳下沒有浮云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愿去理睬它們,不知

    明清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圖題詩 鄭燮

    閱讀(170)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圖題詩原文: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圖題詩翻譯  在書齋躺著休息,聽見風吹竹葉發出蕭蕭之聲,立即聯想是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雖然我

    明清

    山中雪后 鄭燮

    閱讀(180)

    山中雪后原文: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山中雪后翻譯及注釋翻譯清晨起來剛一開門,看到山頭已被一場大雪覆蓋。此時,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云,也變得寒冷了。房檐的積雪尚未開始融化,院

    明清

    新竹 鄭燮

    閱讀(215)

    新竹原文: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下年 一作:明年)新竹翻譯及注釋翻譯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注釋龍孫:竹筍的別稱。鳳池:鳳凰池,古時指

    明清

    竹石 鄭燮

    閱讀(217)

    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堅勁 一作:韌)竹石翻譯及注釋翻譯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

    詩詞

    鄭燮有關竹子的詩句

    閱讀(29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鄭燮有關竹子的詩句,內容包括關于鄭板橋的描寫竹子的詩詩題,內容全寫,鄭板橋寫竹的詩關于竹子的詩句,鄭板橋有關竹子的詩句。竹石清·鄭板橋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竹石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

    詩詞

    宋詞一萬首一書的評價

    閱讀(19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一萬首一書的評價,內容包括《宋詞選》是一本怎樣的書籍,介紹一兩本唐詩宋詞賞析比較權威的書,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的評論。《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 我看的是北京出版社的 有一定的點評 膠裝本 比較容易壞 但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