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黃生借書說 袁枚

    黃生借書說原文: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黃生借書說翻譯及注釋

    翻譯
      讀書人黃允修來(向我)借書。我把書交授給他并且告訴他說:

    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認認真真地)去讀。你沒聽說過那些藏書的人(是怎樣讀書)嗎?《七略》(我國最早的圖書目錄分類著作,分為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七部)、《四庫》(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藏書,有《經》、《史》、《子》、《集》四庫。這里《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是天子的藏書,然而天子中讀書的人有幾個呢?那些搬運起來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滿了屋子的,是富貴人家的書,然而富貴人中讀書的有幾個呢?其余那些祖輩和父輩收藏(的書籍),子輩孫輩隨便丟棄的就不用說了。不只讀書是這樣,天下的事物(也)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卻勉強向別人借來,(他)一定擔心別人催著要還,因而就顯出憂懼的樣子,撫摸玩賞那東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這里),明天(就要給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這東西)已經被我所擁有,(我)一定會(把它)捆扎好放在高處,保存起來,說一聲“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我小時候愛好讀書,但是家里貧窮,很難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藏書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以后我在夢中還出現向他借書的情形。我那種迫切(求書的心情就)像這樣。所以(只要)有看過的書就記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書籍買來了,屋里到處都堆放滿了,蠹蟲絲跡時常覆蓋書冊。這樣以后我(才)感慨借書讀的人是(那么)用心專一,而自己少年時候的時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

    如今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不過我把書公開,慷慨出借和姓張的吝惜書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這樣看來,那么是我本來不幸遇到了姓張的,而姓黃的年輕人本來幸運遇到我吧?(黃生)懂得了(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運,那么他讀書一定會專心,而且他還書也一定會很快。

    (我)寫下這篇說,讓(它)和書一起(交給黃生)。

    注釋
    [1]選自《小倉山房文集》。
    [2]生:古時對讀書人的通稱。
    [3]授:交給,交付。
    [4]子:對人的尊稱,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您”。
    [5]七略四庫,天子之書:七略四庫是天子的書。西漢末學者劉向整理校訂內府藏書。劉向的兒子劉歆(xīn)繼續做這個工作,寫成《七略》。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藏書,有經、史、子、集四庫。這里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
    [6]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貴人家的藏書。這里說富貴人家藏書很多,搬運起來就累得牛馬流汗,放置在家里就塞滿屋子。汗,動詞,使……流汗。
    [7]祖父:祖父和父親。“祖父”相對“子孫”說。
    [8]棄者:丟棄的情況。
    [9]無論:不用說,不必說。
    [10]然:這樣。
    [11]夫(fú)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
    [12]強(qiǎng):勉強。
    [13]惴惴(zhuì):憂懼的樣子。
    [14]摩玩:摩挲(suō)玩弄,撫弄。
    [15]業:業已、已經。
    [16]高束:捆扎起來放在高處。束,捆,扎。
    [17]庋(guǐ):放置、保存。
    [18]姑:姑且,且。
    [19]俟(sì):等待。
    [20]異日:另外的。
    [21]爾:語氣詞,罷了。
    [22]難致:難以得到。
    [23]與:給。
    [24]形諸夢:形之于夢。在夢中現出那種情形。形,動詞,現出。諸,等于“之于”。
    [25]切:迫切。
    [26]如是:這樣。
    [27]故有所覽輒省(xǐng)記:(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書。)所以看過的就記在心里。省,記。
    [28]通籍:出仕,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屬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說“通籍”。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語。籍,民籍。通,動詞,表示從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29]俸:俸祿,官吏的薪水。
    [30]落落:堆積的樣子。
    [31]素蟫(yín):指書里蠹蟲。
    [32]灰絲:指蟲絲。
    [33]卷(juàn)軸:書冊。古代還沒有線裝書的時期,書的形式是橫幅長卷,有軸以便卷起來。后世沿用“卷軸”稱書冊。
    [34]少時:年輕時。
    [35]歲月:指時間。
    [36]類:似、像。
    [37]公:動詞,同別人共用。
    [38]吝:吝嗇。
    [39]歸:還。
    [40]為一說,使與書俱:作一篇說,讓(它)同書一起(交給黃生)。

    黃生借書說故事

    黃允修是個上進的青年,讀書萬卷,知識淵博。在那時候,并沒有圖書館,所以要想讀到書就得自己去買,而他只是個窮書生又沒什么銀子,所以常去當地藏書人家借書來讀,但借書也并非易事,書一般系主人珍藏,大多不愿外借,況且有時自己也會用,也不愿借出。

    所以,黃允修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自己也有個大書房,上藏天文,下藏地理,中間藏世間歷史。沒銀子,自然不能把愛讀的書都買回來,幸好當地有個叫袁枚的學者賞識黃允修,每次都會借書給他。

    一天,他又去袁枚家里,想借本《東坡七集》來研究一個宋詞。袁枚是個好客之人,見黃允修談吐不凡喜求上進,是打心眼里喜歡,剛好有人從嶺南送來荔枝數顆,便邀黃允修一起品嘗。

    吃完荔枝,袁枚便帶黃允修講書房,并向黃允修講宋史。黃允修打算赴京趕考,想向袁枚借些銀子買書。袁枚是個小心眼之人,怕黃允修此去無回,能不能中尚未知卜,便不想借他。但交往多日,怕允修對他有成見,何況他也是方圓面里的大學者。矛盾之下,袁枚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在一番慷慨陳詞的教育之后,袁枚揮筆而就了一篇關于借書有什么好處的文章,就是現在我們讀到的《黃生借書說》。

    袁枚在文章里大講借書的好處,借來的書才珍貴,買回來的書不會好好讀之類,還以皇宮貴族、富甲一方的仕族打了一番比方,說四庫全書有幾個人讀,祖輩藏書子孫輩棄書的多的是,末了還獻身說法,說自己小時候就常去一戶姓張的人家借書,因為是借來的,所以非常珍惜,晚上都能夢到書中讀的內容。還夸下海口,說如果借他的書回去讀,黃生定能高中!

    黃生一向崇拜袁枚,被這番言語迷惑的暈頭轉向。于是再不提借銀子的事,借了一大撂書并帶著《黃生借書說》一并回家去。經過一番苦讀,次年黃允修去考試,果然中了名進士,并任鄰縣的知縣一職。

    黃生借書說分析

    作者認為自己幼時借不到書而“形諸夢”是非常不幸的,而黃生能與作者“公書”是非常幸運的,所以作者要黃生“知幸與不幸”,珍惜少時光陰,專心讀書。我們當代的讀書條件比起黃生來又不知要幸運多少倍,我們更應“知幸與不幸”,珍惜現在這大好的學習條件和自己的青春年華,刻苦讀書。如果學有不成,非他人之過,自己應該多反省,知警惕。這篇“說”就青年黃允修向作者借書一事發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青年化弊為利,努力為自己創造條件,發奮求學。

    課文圍繞中心,夾敘夾議,層次清楚地闡明事理。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出人意料,引人深思,隨后圍繞著這個中心,逐層展開闡述。先以帝王、富貴人家全都藏書豐富,卻沒有幾個讀書人,以及祖父輩盡心藏書而子孫輩隨意毀棄書這三種常見的事實,來作初步證明;再運用類比推理,以人們對于借來的東西和屬于自己的東西所采取的不同態度,來說明這個論斷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作者從那常見的現象中推究出其原因──“慮人逼取”,這種外來的壓力,會化為鞭策自己的動力,有力地證明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接著,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時借書之難、讀書用心之專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書籍卻不再讀書等切身經歷,從正反兩個方面做進一步的論證。最后,在上述分析說明的基礎上,緊扣“借書”一事,指出黃生有幸而遇肯“公書”的人,勉勵他應該珍惜機會,勤奮學習。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中心論點雖然是“書非借不能讀”,但很明顯,僅從字面上來看,這個論點帶有很大的片面性。“說”本身不同于規范、正統的論說文,本文作者袁枚又是一位才子氣頗重、任性適情的人。因此,我們更宜于把本文視為作者在有感而發的情況下率性而為的一篇帶有游戲性質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對逝去的青年光陰的懷念、對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則在鼓勵、教育黃生,只是沒有板起面孔來。

    中心:作者就黃生借書一事發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黃生努力為自己創造條件,發奮學習。

    黃生借書說分段

    本文大致可分兩段。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闡明“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第一段是這一部分的首領段,先說黃生借書,緣事而發引出下面議論。第二段在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后,一連用了“天子”、“富貴人家”沒有幾個讀書者和“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這三種常見的事實,來初步證明;并以“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論點,擴展了論題;再以人們對于借來的東西(“強假焉”)和屬于自己的東西(“吾所有”)所采取的不同態度做對比論證,證明了“天下物皆然”這個論斷是有普遍意義的。作者從那常見的現象中推究出其原因——“慮人逼取”,這種外來的壓力,會化為鞭策自己的動力,有力的證明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第三段又以自己年少時借書之難、讀書用心之專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書籍卻不再讀書等切身經歷為有力論據,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論證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課文為了論證“書非借不能讀也”這一觀點,作者從三個方面作了對比。這三個方面的對比是(1)藏書(物)者和借書(物)者對書的不同態度和心理的對比;(2)“我”幼時遇張氏吝書之不幸與黃生遇“我”公書之幸的對比;(3)“我”年少時借書苦讀與做官后有書不讀的對比。總之,這部分圍繞中心觀點,有議有敘,層次清楚地闡明了事理。第二部分(第四至五段):在上述充分的基礎上,緊扣“借書”一事,指出黃生有幸遇到肯“公書”的人,向黃生提出希望,讀書必專,歸書要速。最后一段照應開頭,也是在點出寫這篇“說”的目的:勉勵他應該珍惜年少時光,勤奮學習。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黃生借書說 袁枚

    明清

    荷花 石濤

    閱讀(201)

    荷花原文: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荷花翻譯五寸的荷葉托著嬌艷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并不妨礙彩舟的蕩漾。知道四五月間夏風微掠,這些荷葉荷花的高度依舊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明清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林則徐

    閱讀(304)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原文: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

    明清

    病梅館記 龔自珍

    閱讀(180)

    病梅館記原文: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

    明清

    上元竹枝詞 符曾

    閱讀(190)

    上元竹枝詞原文: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上元竹枝詞翻譯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里賣元宵。

    明清

    沁園春·恨 鄭板橋

    閱讀(280)

    沁園春·恨原文: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難道天公,還箝恨口,不

    明清

    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納蘭性德

    閱讀(169)

    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原文: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翻譯及注釋翻譯風中的柳絮殘飛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

    明清

    采桑子·九日 納蘭性德

    閱讀(174)

    采桑子·九日原文: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采桑子·九日翻譯及注釋翻譯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能記得我?樹葉發出蕭蕭的聲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

    明清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紀昀

    閱讀(179)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原文: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欲上船。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翻譯及注釋翻譯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樣濃厚,又好似薄煙輕淡,綠樹的長短影子映在江面上。夕陽斜下,不禁推開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

    明清

    出塞 徐錫麟

    閱讀(346)

    出塞原文: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出塞翻譯及注釋翻譯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尸體運回家鄉。 注釋①環:與“還”

    明清

    終身誤 曹雪芹

    閱讀(156)

    終身誤原文: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終身誤注釋(1)金玉良姻:指寶玉與寶釵的婚姻。小說中曾寫薛寶釵的金鎖“是個癩頭和尚送的”,上面所鏨

    明清

    人間詞話七則 王國維

    閱讀(195)

    人間詞話七則原文: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明清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王國維

    閱讀(215)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原文: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俱莫 一作:俱暮)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翻譯及注釋翻譯行遍天涯,看盡

    明清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納蘭性德

    閱讀(171)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翻譯及注釋翻譯  最辛苦和最讓人憐愛的是天

    明清

    山中雪后 鄭燮

    閱讀(180)

    山中雪后原文: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山中雪后翻譯及注釋翻譯清晨起來剛一開門,看到山頭已被一場大雪覆蓋。此時,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云,也變得寒冷了。房檐的積雪尚未開始融化,院

    明清

    所見 袁枚

    閱讀(450)

    所見原文: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所見翻譯及注釋翻譯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注釋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②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

    詩詞

    清代袁枚描寫兒童捕蟬的詩句

    閱讀(55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清代袁枚描寫兒童捕蟬的詩句,內容包括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有什么詩句,描寫兒童捕蟬時的詩句,填古詩夏天是什么是清代袁枚筆下“,”的兒童捕蟬圖。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想要去捕捉鳴叫的蟬,趕緊把嘴巴閉上,一動也不

    詩詞

    袁枚描寫桃花的詩句

    閱讀(21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袁枚描寫桃花的詩句,內容包括形容桃花的詩句,寫桃花的詩句急用,古代描寫桃花的詩句。你可以去百度上搜索桃花的詩句啊~我現在幫你找找!還有很多,你自己找吧~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桃花

    詩詞

    袁枚描寫兒童活動的詩句的送

    閱讀(25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袁枚描寫兒童活動的詩句的送,內容包括袁枚有描寫兒童的古詩,袁枚有描寫兒童的古詩,關于描寫兒童活動的古詩詩句。《小兒垂釣》胡令能 唐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稚子弄冰》楊萬

    詩詞

    袁枚描寫牧童騎牛唱歌情景的詩句

    閱讀(39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袁枚描寫牧童騎牛唱歌情景的詩句,內容包括描寫牧童騎牛的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是袁枚詩人什么寫的所見句子牧童騎黃牛,,袁枚寫《所見》這首詩筆下的牧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清 袁枚《所見》 翻譯:牧童騎在黃牛背

    詩詞

    袁枚描寫兒童活動的詩句的詩題

    閱讀(205)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袁枚描寫兒童活動的詩句的詩題,內容包括袁枚有描寫兒童的古詩,袁枚有描寫兒童的古詩,描寫兒童活動的詩句。答:描寫兒童活動的古詩句有: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宿新市徐公店》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

    詩詞

    描寫牧童騎牛唱歌的詩句袁枚

    閱讀(21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牧童騎牛唱歌的詩句袁枚,內容包括描寫“牧童騎牛”的詩句,袁杖描寫牧童騎牛唱歌的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是袁枚詩人什么寫的所見句子牧童騎黃牛,。1.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清 袁枚《所見》翻譯: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詩詞

    唐詩畫袁枚

    閱讀(36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畫袁枚,內容包括古詩題畫的內容,是袁枚的詩是袁枚寫的詩《題畫》,題畫袁枚帶拼音,古詩題畫的內容,是袁枚的詩。題畫出自:清 袁枚原文: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鮮。牧童何處去?牛背一鷗眠。意思:傍晚時分,夕陽西下,晚霞籠罩著寧靜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