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的漁家傲的意思
譯文:天蒙蒙,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傳話善意地相邀。殷勤地問道:你可有歸宿之處?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又嘆日暮時不早。學作詩,枉有妙句人稱道,卻是空無用。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請千萬別停息,將這一葉輕舟,載著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漁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
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此詞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據《金石錄后序》記載,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歷盡風濤之險。
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2.范仲淹《漁家傲》詩意
[賞析] 很明顯,這首詞是詠嘆邊防將士的內心抑郁的。
抑郁是由于不曾擊破敵人為國立功,而不是消沉,所以它的風格沉郁悲壯。 詞從寫邊塞的景物開始。
秋日傍晚的邊塞更加顯得荒涼蕭瑟。歸雁成群結隊地飛回南方,似乎沒有一點留戀的意思。
悲壯的軍樂和雜亂的邊聲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撥人的情懷。在落日余暉、煙霧繚繞的群山中間,有一座早閉的孤城。
孤城中守邊將士的生活怎樣呢?心情沉重的將軍,邊喝著酒,邊想著極遼遠的家鄉,可是敵人沒有打敗,哪能說到歸去?在寒霜落地,笛聲哀怨的夜晚,沒有人能睡得著。將軍由于戰事的持久和勞苦,發絲都白了,戰士們因為久戍窮邊,也不免流下傷時的眼淚。
這首詞和作者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北宋的主要邊患有遼和西夏。
由于宋王朝的畏敵退讓,他們得寸進尺,侵擾不已。1040年到1043年間,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等職,抵抗西夏侵略。
在這樣的生活基礎上,詩人寫出這篇絕妙好詞來。 說《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是絕妙好詞,也因為它的藝術成就是杰出的。
首先引人注意的是詞意如剝蕉,層層深入。上片寫景,開首一句便包含兩層意思,塞下已自荒涼,秋來更見蕭瑟。
雁尚無留意,人留更出于不得已,這使首句的意思更加深一層。“四面邊聲連角起”一語,從聽覺上進一步加深悲涼的感受。
讀者的感情也仿佛隨邊聲的四起而顫動起來,至“千嶂里”兩句,又從視覺上把整個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動形象地描畫出來,使讀者如身臨其境。下片抒情也是這樣。
“濁酒一杯家萬里”,由寫人的生活細節轉入人物內心的刻畫。“家萬里”歸去已不易,“燕然未勒”歸去更無望。
真是“舉杯消愁愁更愁”。時間由薄暮轉到深夜。
詞中人所見的是嚴霜在地,所聽的是羌笛盈耳。誰還能入睡呢?再深入下去,最后終于逼出“將軍白發征夫淚”這樣含意深遠、扣人心弦的句子。
其次,詞的意境有典型性又有獨創性。就“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這兩句說吧。
只此兩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雖然彼此取材不同。偉大的詩人杜甫曾寫過“孤城早閉門”的佳句,但氣勢的雄渾好像不及范詞。
如果就上片全部體會,我們一閉眼就仿佛真的看到了詞中的這座孤城。那是人煙稀少的邊塞,光禿的山峰重重疊疊,上空飄浮著一縷縷的青煙,悲壯的號角和著雜亂的邊聲在四野回蕩。
太陽還沒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暉,遠遠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門關閉。這不像中世紀邊塞景象的藝術攝影嗎?下片的意境同樣動人。
它主要由人的活動構成。簡單地說,為國為家的白發將軍,面對濁酒而陷入沉思,戰士們在寒夜中徘徊,面上淚痕說明他們內心的苦悶。
這樣的境界在反映北宋那個王朝怯懦、外族憑陵的特殊的歷史階段上,是有典型性的。 注: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賞析選自《唐宋詞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3.范仲淹《漁家傲》詩意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賞析】
提到范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陽樓記》,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同樣,因為文章,人們大多認他作文官,而很少當他為武將。——這首詞,可以彌補這種認識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間,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重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
下片抒情,抒發的是邊關將士的愁情。端著一杯渾濁的酒,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可是邊患沒有平息,那能談得到歸去?再加上滿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聲碎,又叫人如何能夠入睡?將士們只能是愁白了烏發,流下了濁淚。在這里,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綜觀全詞,詞的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真實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