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漁歌子和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2.古詩漁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鷺飛的塞怎么讀
西塞山: xī sài shān《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
原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①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后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鱖魚:俗稱“花魚”、“桂魚”。扁平、口大、鱗細、黃綠色,味道鮮美。
⑤箬笠:用竹篾、箬葉編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麻編織的雨衣。
3.漁歌子這首詩描寫的是下雨,江雪描寫的是下雪,我們來收集有關天氣
有關氣候的詩句: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反映了冷風過境時先刮風后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一特點,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一這種地理現象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說明在同一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
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等。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6.“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是說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7.“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8.“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
: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1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是說玉門關位于我國的非季風區,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里。 “春風”可理解為夏季風,我國西部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小,干旱少雨。
有關天氣的詩句:詩中日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劉長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另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望天門山》》詩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詩中風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詩中雨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歌子》)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詩中雪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漁歌子這首詩第三句怎么讀
箬笠(ruò lì ) 從字形上就可以看出箬笠是用箬竹葉及篾編成的寬邊帽,即用竹蔑、箬葉編織的斗笠。
《紅樓夢》第四五回:“ 寶玉 頭上戴著大箬笠,身上披著蓑衣。” 許杰 《鄰居》四:“在風雨瀟瀟中,他拿著一支鈍鑿,沒有箬笠,更沒有蓑衣,出著頭,在雨下淋到酒店。”
(摘自漢典網) 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起源古老。
《詩.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何,即“荷”,帶蓑衣著。
唐張志和詞:“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唐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宋功軾《漁父》詩:“自庇一身青蒻笠,相隨到處綠蓑衣。”suō 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