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多少首古詩詞是描繪古郡五原的
描繪古郡五原的詩如下:李白的《千里思》李陵沒胡沙,蘇武還漢家。
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
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李白的一首新樂府辭《塞上曲》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
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
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
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張敬忠的《邊詞》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李益的《過五原胡兒飲馬泉》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云天。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文同的《五原行》云蕭蕭兮草搖搖,風吹黃沙空寂寞。
胡兒滿窟臥寒日,卓旗系馬人一匹。夜來烽火連篝起,銀鶻呼兵捷如鬼。
齊集弓刀上隴行,犬噪狐嗥繞空壘。羌人鈔暴為常事,見敵不爭收若雨。
自高聲勢敘邊功,歲歲年年皆一同。將軍玩寇五原上,朝廷不知但推賞。
褚嗣宗的《隨邊使過五原》偶逐星車犯虜塵,故鄉常恐到無因。 五原西去陽關廢,日漫平沙不見人。
賈至的《出塞曲》萬里平沙一聚塵,南飛羽檄北來人。傳道五原烽火急,單于昨夜寇新秦。
陶翰的《出蕭關懷古》驅馬擊長劍,行役至蕭關。悠悠五原上,永眺關河前。
北虜三十萬,此中常控弦。秦城亙宇宙,漢帝理旌旃。
刁斗鳴不息,羽書日夜傳。五軍計莫就,三策議空全。
大漠橫萬里,蕭條絕人煙。孤城當瀚海,落日照祁連。
愴矣苦寒奏,懷哉式微篇。更悲秦樓月,夜夜出胡天。
以上供參考。
2.有多少首古詩詞是描繪古郡五原的
描繪古郡五原的詩如下:
李白的《千里思》
李陵沒胡沙,蘇武還漢家。
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
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
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
李白的一首新樂府辭《塞上曲》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
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
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
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張敬忠的《邊詞》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李益的《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云天。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文同的《五原行》
云蕭蕭兮草搖搖,風吹黃沙空寂寞。胡兒滿窟臥寒日,卓旗系馬人一匹。夜來烽火連篝起,銀鶻呼兵捷如鬼。齊集弓刀上隴行,犬噪狐嗥繞空壘。羌人鈔暴為常事,見敵不爭收若雨。自高聲勢敘邊功,歲歲年年皆一同。將軍玩寇五原上,朝廷不知但推賞。
褚嗣宗的《隨邊使過五原》
偶逐星車犯虜塵,故鄉常恐到無因。
五原西去陽關廢,日漫平沙不見人。
賈至的《出塞曲》
萬里平沙一聚塵,南飛羽檄北來人。
傳道五原烽火急,單于昨夜寇新秦。
陶翰的《出蕭關懷古》
驅馬擊長劍,行役至蕭關。
悠悠五原上,永眺關河前。
北虜三十萬,此中常控弦。
秦城亙宇宙,漢帝理旌旃。
刁斗鳴不息,羽書日夜傳。
五軍計莫就,三策議空全。
大漠橫萬里,蕭條絕人煙。
孤城當瀚海,落日照祁連。
愴矣苦寒奏,懷哉式微篇。
更悲秦樓月,夜夜出胡天。
以上供參考。
3.贊美巴彥淖爾的詩句
歷史人物筆下的巴彥淖爾1河套糜米,飯之美者先秦-呂不韋飯之美者,玄山之禾。
不周之栗,陽山之糜。注:陽山也叫陶山,即今天之狼山。
2、趙武靈王修高闕塞記漢-司馬遷選自《史記-匈奴列傳》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3、秦始皇開發河套漢-司馬遷選自《史記-始皇本紀》三十二年,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至榆中,并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謫實之。
三十六年,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爵一級。注:高闕今狼山、陶山今狼山、北假中包括今部分河套地區。
4、漢武帝開發河套漢-班固選自《漢書-武帝紀》元朔二年,匈奴入上谷、漁陽,殺略吏民千余人。漢武帝遣將衛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闕。
遂西至符離,獲首虜千極。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募民徙朔方十萬口。元狩四年冬,有司言關東貧民徙隴西、北地、西河、上郡、會稽凡七十二萬五千口,縣官衣食振業,用度不足,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初算緡錢。元封二年,漢武帝行自泰山,復巡海上,至碣石。
自遼西歷北邊九原。歸于甘泉。
元封三年,遣光祿徐自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盧朐,游擊將軍韓說兵屯之。天漢元年,發謫戍屯五原。
5、水經注漢-桑欽撰 后魏-酈道元注去北城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戰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以北過朔方臨戎縣西。
河水東北逕三封縣故城東,漢武帝元狩三年置。《十三州志》曰:在臨戎縣西一百三十里。
河水又北逕臨戎縣故城西。元朔(五)年立,舊朔方郡治,王莽之所謂推武也。
河水又北,有枝渠東出,謂之銅口,東逕沃野故城南。漢武帝元狩三年立,王莽之綏武也。
枝渠東注以溉田,所謂智通在我矣。河水 以北,屈而為南河出焉。
河水又北迤西,溢于窳渾縣故城東。漢武帝元朔二年,開朔方郡治,又有西部都尉治,有道,自縣西北出雞鹿塞。
王莽更郡曰溝搜,縣曰極武。其水 積而為屠申澤,澤東西一百二十里,故《地理志》曰:屠申澤在縣東,即是澤也。
闞 謂之渾澤矣。屈從縣北流。
……。6、這地方真美呵!元-成吉思汗選自《蒙古黃金史》這地方真美呵!國破家亡之日,可在這里謀求復興,和平興旺之世,可在這里定居發展;饑餓的梅花鹿,可在這里生息繁衍,耄耋老人,可在這里頤養天年。
注: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率領騎兵親征西夏,經過現今的烏拉山西山嘴,遠眺一望無垠草木茂盛的河套平原時,寫下了這首先贊美河套平原的美麗詩句。也正是這一年,偉大的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盤山下。
塞上曲唐-李白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千里思唐-李白李陵沒胡沙,蘇武遠漢家。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
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
邊詞唐-張敬忠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只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唐-李益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時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云天。
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塞下曲唐-李益蕃州部落能結束,朝暮馳獵黃河曲。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
4.古代的五原、云中、南戌五嶺在哪
五原縣總面積2492平方公里,總人口30萬。五原有文字記載2400多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杰地靈,英才輩出。秦時五原屬九原郡;史載三國名將呂布是五原人;北魏沃野鎮(五原縣)起義被史學家列為影響中國歷史的百件重大歷史事件之一;近代,馮玉祥“五原誓師”,響應北伐,傅作義“五原抗戰”,阻擊日寇,更使古郡五原名揚華夏,聲震四海。
古城云中
據《史記》等典籍記載,戰國中期,趙武靈王于其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云中、雁門、代郡”。不久趙武靈王在“云中郡”開始興建“云中城”,作為“云中郡”駐地。城址在今托克托縣(歸呼和浩特所管轄)古城鄉古城村。城垣周長8公里,現存有南城墻、西城墻及部分東城墻。土城墻殘高8米,底寬23米,人工分層夯成。在城內西北方向,有一大土丘,當地群眾稱為“鐘樓”,瓦礫遍地,俯首即拾。 秦漢時仍為“云中郡”的“云中縣”。王莽更名“遠服縣”。北魏稱“云中”、隋大業初年稱“云中宮”,唐高宗將“云中”改名“云中都護府”,后又荒廢。這是呼和浩特地區最古老的一座古城址。它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特別是北方歷史和呼和浩特歷史有重要價值。
①郡名。(1)戰國趙武靈王置。秦代治所在云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轄境相當今內蒙古土默特右旗以東,大青山以南,卓資縣以西,黃河南岸及長城以北。西漢轄境縮小,東漢末廢。(2)唐天玉元年(公元742 年)改云(云)州置。治所在云中(今山西大同市)。轄境同云州。乾元元年(公元758 年)夏改云州。
②古縣名。(1)秦置。治所在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東漢末移治今山西原平縣西南,北魏廢。(2)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 年)置。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蒙古至元二年(1265 年)廢入大同縣。
③府名。宋宣和四年(1122 年)改遼大同府預置。治所在今大同市,為云中府路治所。是宋、聯合攻遼盟約中預定歸還宋人之地。其后金人失約,地遂入金,仍改名大同
5.歸園田居其五原詩、每句的翻譯、寫作背景、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歸園田居·其五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譯文 獨自悵然拄杖還家,道路不平荊榛遍地.山澗流水清澈見底,途中歇息把足來洗.濾好家中新釀美酒,烹雞一只款待鄰里.太陽落山室內昏暗,點燃荊柴把燭代替.興致正高怨恨夜短,東方漸白又露晨曦.創作背景晉義熙二年,亦即淵明辭去彭澤令后的次年,詩人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這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變化,它所表現的精湛圓熟的藝術技巧,不僅為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學者所重視,也使廣大陶詩愛好者為之傾倒表達的情感:暗含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官場黑暗社會污濁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贊美古郡五原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