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詞嘉憶麥
觀刈麥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
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
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
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
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
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一個破筐。
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
因為繳租納稅,家里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
現在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
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
想到這些內心感到慚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注釋
⑴刈(yì):割。題下注“時任盩厔縣尉”。
⑵覆(fù)隴(lǒng)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覆:蓋。隴 :同“壟”,這里指農田中種植作物的土埂,這里泛指麥地。
⑶婦姑:媳婦和婆婆,這里泛指婦女。荷(hè)簞(dān)食(shí):用竹籃盛的飯。荷:背負,肩擔。簞食:裝在竹籃里的飯食。
⑷童稚(zhì)攜壺漿(jiāng):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湯與水。漿: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品,有時也可以指米酒或湯。
⑸餉(xiǎng)田: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飯。
⑹丁壯:青壯年男子。南岡(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雙腳受地面熱氣熏蒸,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遺穗:拿著從田里拾取的麥穗。秉,拿著。遺,遺失
⑾懸:挎著。敝(bì)筐:破籃子。
⑿相顧言:互相看著訴說。顧:視,看。
⒀聞者:白居易自指。為(wèi)悲傷:為之悲傷(省略“之”)。
⒁輸稅(shuì):繳納租稅。輸,送達,引申為繳納,獻納。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農桑:一直不從事農業生產。曾:一直、從來。事:從事。農桑:農耕和蠶桑。
⒄吏(lì)祿(lù)三百石(dàn):當時白居易任周至縣尉,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古時候念dàn)。
⒅歲晏(yàn):年底。晏,晚。
⒆念此:想到這些。
⒇盡日:整天,終日。
2.有關記憶的古詩詞有哪些
1、《喜李翰自越至》
年代:唐作者:劉長卿
南浮滄海上,萬里到吳臺。久別長相憶,孤舟何處來。
春風催客醉,江月向人開。羨爾無羈束,沙鷗獨不猜。
2、《薊北旅思》
年代:唐作者:張籍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
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3、《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
春堤楊柳發,憶與故人期。
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
山陰定遠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
4、《烏夜啼》
年代:唐作者:李白
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5、《冬夜聽雨戲作》
年代:宋作者:陸游
遶檐點滴如琴筑,支枕幽齋聽始奇。
憶在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6、《君難托》
年代:宋作者:王安石
槿花朝開暮還墜,妾身與花寧獨異。
憶昔相逢俱少年,兩情未許誰最先。
感君綢繆逐君去,成君家計良辛苦。
人事反復那能知,讒言入耳須臾離。
嫁時羅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難托。
君難托,妾亦不忘舊時約。
7、《念奴嬌?醉魂乍醒》
年代:宋作者:周邦彥
醉魂乍醒,聽一聲啼鳥,幽齋岑寂。
淡日朦朧初破曉,滿眼嬌晴天色。
最惜香梅,凌寒偷綻,漏泄春消息。
池塘芳草,又還淑景催逼。
因念舊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識。
荏苒時光,因慣卻、覓雨尋云蹤跡。
奈有離拆,瑤臺月下,回首頻思憶。
重愁疊恨,萬般都在胸臆。
8、《永遇樂?長憶別時》
年代:宋作者:蘇軾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
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
卷珠簾,凄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今朝有客,來從淮上,能道使君深意。
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
此時看,回廊曉月,也應暗記。
9、《別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
年代:近代作者:魯迅
夢魂常向故鄉馳,始信人間苦別離。
夜半倚床憶諸弟,殘燈如豆月明時。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籬繞屋樹交加。
悵然回憶家鄉樂,抱甕何時更養花?
春風容易送韶年,一棹煙波夜駛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時隨帆頂過長天。
10、《沁園春?長沙》
年代:現代作者:**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3.有關“回憶”的古詩詞有哪些
有關“回憶”的古詩詞如下:
1.《渡江云·山陰久客一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宋 張炎
山空天入海,倚樓望極,風急暮潮初。一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新煙禁柳,想如今、綠到西湖。猶記得、當年深隱,門掩兩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斷梗疏萍,更漂流何處。空自覺、圍羞帶減,影怯燈孤。常疑即見桃花面,甚近來、翻笑無書。書縱遠,如何夢也都無。
2.《大有·九日》 宋 潘希白
戲馬臺前,采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
紅萸佩、空對酒。砧桿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幾回憶,故國莼鱸,霜前雁后。
3.《玉樓春》 宋 歐陽修
半輻霜綃親手剪。香染青蛾和淚卷。
畫時橫接媚霞長,印處雙沾愁黛淺。
當時付我情何限。欲使妝痕長在眼。
一回憶著一拈看,便似花前重見面。
4.《哭李尚書》 唐 杜甫
漳濱與蒿里,逝水竟同年。
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別間黃泉。
風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將管輅,奉使失張騫。
史閣行人在,詩家秀句傳。
客亭鞍馬絕,旅櫬網蟲懸。
復魄昭丘遠,歸魂素浐偏。
樵蘇封葬地,喉舌罷朝天。
秋色凋春草,王孫若個邊。
5.《始背洛城秋郊矚目奉懷臺中諸侍御》 唐 蘇味道
薄游忝霜署,直指戒冰心。
荔浦方南紀,蘅皋暫北臨。
山晴關塞斷,川暮廣城陰。
場圃通圭甸,溝塍礙石林。
野童來捃拾,田叟去謳吟。
蟋蟀秋風起,蒹葭晚露深。
帝城猶郁郁,征傳幾駸駸。
回憶披書地,勞歌謝所欽。
4.關于回憶的古詩詞有哪些
1.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昔時。
2.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4.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5.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1.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昔時。
出處:《偶成》——李清照
釋義:今天看花月和以往完全相似,卻怎么還會有往昔的情懷呢?
2.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出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釋義:我和你都是離鄉遠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
3.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出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釋義:作者送他的友人武判官東去,出城幾十里后,來到了天山腳下,于是他們下入了一個驛站,作最后的道別,那天下著大雪,作者目送著友人走了很遠直到看不見了,但是雪地上卻留下了一串馬蹄印。
4.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出處:《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釋義:春草明年又將綠了,朋友,你回來還是不回來?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出處:《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釋義:昨天晚上,透著寒意的雨灑落大地,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清晨當我送別友人的時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樣孤獨寂寞。
5.帶有“憶”字的詩句是什么
1.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
2. 唯憶劉夫子,而今又到來。
3. 憶昨雨多泥又深,猶能攜妓遠過尋。
4. 憶戴何勞訪,留髡不用猜。
5. 憶昔君前嬌笑語,兩情宛轉如縈素。
6. 宛轉復宛轉,憶憶更未央。
7. 憶昔君初納彩時,不言身屬遼陽戍。
8. 憶昔君初納采時,不言身屬遼陽戍。
9. 憶昔君前嬌笑語,兩情宛轉如縈素。
10. 憶昔西潭時,并持釣魚竿。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出自李隆基《題梅妃畫真》。
全文: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
6.憶母親的古詩詞
《憶母》
年代: 宋 作者: 陳藻
蕭小八娘棄我去,我生方始十三年。
如今七十零單五,生死途分竟杳然。
《憶母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云岫
胞衣瓶葬海南邊,匝地鯨波到眼前。
有例可攀心未穩,蒲鞋賣不直多錢。
《憶母》
年代: 明 作者: 邵寶
手線縫衣欲問寒,慈顏時向夢中看。
世間盡道為官好,天下無如別母難。
讀罷家音添鬢白,書成國事剩心丹。
青燈自照磚河夜,回首江南路渺漫。
《子熙兩和詩寄再用韻以答》
年代: 明 作者: 道原法師
梁甫吟余自荷鋤,南陽非復舊門閭。
春愁亂逐楊花起,秋興頻將柿葉書。
水落楚江尋瘞鶴,草荒吳苑問蒸魚。
遠游憶母還歸省,安得云萍有定居。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美聲作品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