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我10篇初一下人教版的古文閱讀,答案都填好的急啊
有答案哦(—)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食或盡粟—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無馬邪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D.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執策而臨之 2.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策之不以其道 譯句 。 ②食之不能盡其材 譯句 。
3.文中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 作者對此表現出強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一句強調了 作用。
在今天,如果你的才華不被人發現,完全可以 (填相關成語),把自己的才華積極主動地顯露出來;而在位者也應 (填相關成語)正確識別、選拔和任用人才。 (二) (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采,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子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臣受命之曰,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
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2).今賊適疲于西,又務子東,兵法乘勞,此進趨(3)之時也。(選自諸葛亮《后出師表》) 注釋:①并日而食:兩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飯。
②非計:不正確的計策。③進趨:趕快進兵。
1.填空答問:這兩段文字都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國”除蜀國外,另兩國是____與______;文中的“先帝”指 ,“陛下”指 。
2.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及作用。 ①夙夜憂嘆: 。
②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 3.兩文都提出了蜀軍北伐的有利條件,分別找出有關句子: 甲文: 。
乙文: 。 4.申、乙兩段文字都緊扣“諸葛亮上《出師表》”這一中心,寫出了哪兩層意思?請分層概括回答: ① 。
② 。 (三) 王冕者,諸暨人。
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方輒默記。暮歸,亡其牛。
或牽牛來責蹊(1)田,父怒,撻之,己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2)映長明燈(3)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4)若不見。
安陽韓性(5)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6)。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
時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牛駕母車,自被(7)古冠服隨車后。
鄉里小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 注釋:(1)蹊:踐踏。
(2)策:通“冊”。(3)長明燈:佛像前的燈,晝夜不滅。
(4)恬:心神安適。(5)韓性:紹興人,大學者。
(6)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依僧寺以居 無從致書以觀 B.安陽韓性聞而異之 恃衛之臣不懈于內 C. 暮歸,亡其牛 其真無馬耶 D.錄為弟子. 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2.對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或牽牛來責蹊田--有時候牽著牛來責怪王冕踏了他們的田地。 B.執策映長明燈讀之-—手拿著書照著佛像前長明的燈光讀書 C.門人事冕如事性——他門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韓性一樣。
D.自被古冠服隨車后----自己穿戴著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隨在車子后面。 3.將文中加橫線的兩個句子翻澤成現代漢語。
A.竊入學舍聽諸生讀書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這兩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樣的品質?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
……古人云: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則,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1)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注釋:①漫浪:隨隨便便。
②急.:要緊。 1.解釋加點的詞。
①可以有得: ②其義自見: ③自曉其文: 2.讀書要分哪兩步進行?怎樣才算達到了要求呢?(請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強調了_________的重要,這是因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這段話中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答: 。
(五) 晉平公問子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1)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2)安敢戲君乎?。
2.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外古詩詞賞析題集
下學期
附錄詩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王維 (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古詩: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滁州西澗
唐朝詩人: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荷(hè)笠帶斜陽下學期
附錄詩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
思君不見下渝州。
送靈澈上人(即《送靈澈》)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逢入京使】
作者,彈琴復長嘯,
云從窗里出,落花時節又逢君,
上有黃鸝深樹鳴,
竹中窺落日。
有約不來過夜半。
《約客》
南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雙袖龍鐘淚不干。
江南逢李龜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何人不起故園情,
青山獨歸遠,
杳杳(yǎo yǎo)鐘聲晚,各領風騷數百年
馬上相逢無紙筆,
青草池塘處處蛙,
閑敲棋子落燈花。
春潮帶雨晚來急。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夜發清溪向三峽。
鳥向檐上飛。‘
【古詩。
滁州西澗
唐朝詩人。
此夜曲中聞折柳,崔九堂前幾度聞,
野渡無人舟自橫。
論詩
趙秀
李杜詩篇萬口傳,
影入平羌江水流,明月來相照, 憑君傳語報平安。
竹里館
王維 (唐)
獨坐幽篁里。
正是江南好風景。
深林人不知。
江山代有才人出,
散入春風滿洛城,至今已覺不新鮮
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人教版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青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4.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所有古詩詞
我們這是應語文版的。人教的話:
1.木蘭詩 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課后古詩十首題目和內容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竹里館】(王維"唐)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唐)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逢入京使】(岑參"唐)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滁州西澗】(韋應物"唐)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送靈澈上人】(劉長卿"唐)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約客】(趙師秀"南宋)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論詩】(趙翼"清)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6.求最新版七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書的全部古詩詞.
山中雜詩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獨坐幽篁①里,彈琴復長嘯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1)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2) 散入春風滿洛城。 (3) 此夜曲中聞折柳,(4) 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故園②東望路漫漫③,雙袖龍鐘④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⑤君傳語⑥報平安。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2) 崔九堂前幾度聞。
(3) 正是江南好風景,(4) 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夕)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未選擇的路 未選擇的路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7.人教版初一下冊古詩解析
山中雜詩(吳均)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竟然從窗里飄出來。
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 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
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
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時時棲息于其檐前屋后,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 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竹里館(王維)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
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
峨眉山月歌(李白)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簡、潔近,音韻流暢。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
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
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洛城就是現在河南的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為東都。
一個春風駘蕩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日的喧囂早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嘹亮的笛聲,凄清婉轉的曲調隨著春風飛呀,飛呀,飛遍了整個洛城。
這時有一個遠離家鄉的詩人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眼望著“白玉盤”似的明月,耳聽著遠處的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于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
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借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晚上,聽著這樣一支飽含離愁別緒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于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吟了這首七絕。
逢入京使(岑參)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
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
“故園”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夸張的意味,是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
“龍鐘”在這里是淋漓沾濕的意思。“龍鐘”和“淚不干”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
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好處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
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于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
(見《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
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滁州西澗(韋應物)這是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
描寫了詩人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 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后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 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
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 憂傷之情懷。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詩,是韋應物最負盛名的寫景佳作。
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
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夢一樣的回憶,畢竟。
8.初一下冊語文古詩詞十首有哪些要全文人教版的
課外古詩詞背誦:山中雜詩 課外古詩詞背誦:竹里館 課外古詩詞背誦:峨眉山月歌 課外古詩詞背誦:春夜洛城聞笛 課外古詩詞背誦:逢入京使 課外古詩詞背誦:滁州西澗 課外古詩詞背誦:江南逢李龜年 課外古詩詞背誦:送靈澈上人 課外古詩詞背誦:約客 課外古詩詞背誦:論詩 1。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①, 竹中窺落日②。 鳥向檐③上飛, 云從窗里出。
[注釋]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kuì):從縫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2。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4。春夜洛城聞笛 作者: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全部注釋 1。
洛城:洛陽。 2。
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內容多寫離情別緒。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四:"《樂府雜錄》云:'笛者,羌樂也。
古典有《折楊柳》、《落梅花》'。故謫仙《春夜洛城聞笛》……杜少陵《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皆言《折楊柳》曲也。" 這首詩當是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陽時所作。
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聞笛聲而引起思鄉之情。王堯衢《唐詩合解》:"忽然聞笛,不知吹自誰家。
因是夜聞,聲在暗中飛也。笛聲以風聲而吹散,風聲以笛聲而遠揚,于是洛春夜遍聞風聲,即遍聞笛聲矣。
折柳所以贈別,而笛調中有《折楊柳》一曲。聞折柳而傷別,故情切乎故園。
本是自我起情,卻說聞者'何人不起',豈人人有別情乎?只為'散入春風',滿城聽得耳。" 5。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全部注釋】 1。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注·岑參年譜》(下簡稱劉《箋》)系此詩于天寶八載(749)詩人赴安西途中。
2。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園。
3。龍鐘:淋漓。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鐘。" 詩人此時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
遠離京都和家園的心情是凄涼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傷。但遠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說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擔心。
這樣樸素而又復雜的人之常情,用樸實無華的敘述式語氣道出,更覺得真切感人。鐘惺評此詩:"只是真。
"譚元春曰:"人人有此事,從來不曾寫出,后人蹈襲不得。 所以可久"(《唐詩歸》卷十三)。
沈得潛曰:"人人胸臆中語,卻成絕唱"(《唐詩別裁集》卷十九)。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龍鐘:淋漓沾濕的意思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園: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 6。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我非常喜愛這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縣以西。 2、澗:山谷里的小溪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4。 野渡:野外無人的渡口 7。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原文】: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8。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9。
《約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詩歌注釋】 ①約客:約請客人來相會。 ②黃梅時節:農歷四、五月間,江南梅子黃了,熟了,大都是陰雨連連的時候,所以稱“黃梅時節”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戶戶都趕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處都有。
④處處蛙:到處是蛙跳蛙鳴。 ⑤有約:即邀約友人。
⑥落燈花:舊時以油燈照明,燈心燒殘,落下來時好像一朵閃亮的小花。 10。
論詩 作者:清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簡評:寫出了后人繼承前人,“長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詩。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人教版初一下語文古詩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