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贊美寧波的古詩
天童育王道中(宋·史浩)
迸云佛塔金千尋,傍聳滴翠玲瓏岑。
春供萬象當遠目,響答兩地紛鳴禽。
風搖野幘去復去,雨浥乳竇深復深。
寄聲俊逸鮑夫子,蓮社不掛淵明心。
游東錢湖(宋·史浩)
行李蕭蕭一擔秋,
浪頭始得見漁舟。
曉煙籠樹鴉還集,
碧水連天鷗自浮。
十字港通霞嶼寺,
二靈山對月波樓。
于今幸遂歸湖愿,
長憶當年賀監游。
天童寺 二首(宋·王安石)
天 童 溪
溪水清漣樹老蒼,
行穿溪樹踏春陽。
溪深樹密無人處,
惟有幽花度水香。
虎 跑 泉
供廚煮浴方成沼,
轉磨鳴春始到田。
還了山中清凈債,
卻來人間作豐年。
這些應該算吧
2.詩人贊美寧波的古詩句
南宋舒岳祥(閬風先生)《題雁蒼山》 此山吾舊隱 石洞鎖嶙峋 竹有四時筍 松生千歲鱗 鼠偷猿藏粟 僧拾雀巢薪 吾有前峰往 重來不厭頻 描寫了雁蒼山美景,雁蒼山風景區于1994年被寧波市列為寧波旅游新十景之一。
天童育王道中(宋·史浩) 迸云佛塔金千尋,傍聳滴翠玲瓏岑。 春供萬象當遠目,響答兩地紛鳴禽。
風搖野幘去復去,雨浥乳竇深復深。 寄聲俊逸鮑夫子,蓮社不掛淵明心。
游東錢湖(宋·史浩) 行李蕭蕭一擔秋, 浪頭始得見漁舟。 曉煙籠樹鴉還集, 碧水連天鷗自浮。
十字港通霞嶼寺, 二靈山對月波樓。 于今幸遂歸湖愿, 長憶當年賀監游。
天童寺 二首(宋·王安石) 天 童 溪 溪水清漣樹老蒼, 行穿溪樹踏春陽。 溪深樹密無人處, 惟有幽花度水香。
3.關于寧波的十句詩句
天童育王道中(宋·史浩) 迸云佛塔金千尋,傍聳滴翠玲瓏岑。
春供萬象當遠目,響答兩地紛鳴禽。 風搖野幘去復去,雨浥乳竇深復深。
寄聲俊逸鮑夫子,蓮社不掛淵明心。 游東錢湖(宋·史浩) 行李蕭蕭一擔秋, 浪頭始得見漁舟。
曉煙籠樹鴉還集, 碧水連天鷗自浮。 十字港通霞嶼寺, 二靈山對月波樓。
于今幸遂歸湖愿, 長憶當年賀監游。 天童寺 二首(宋·王安石) 天 童 溪 溪水清漣樹老蒼, 行穿溪樹踏春陽。
溪深樹密無人處, 惟有幽花度水香。 虎 跑 泉 供廚煮浴方成沼, 轉磨鳴春始到田。
還了山中清凈債, 卻來人間作豐年。 寧波的別名是"甬" 據古籍載,甬山曾有梅福庵、梅福洞等古跡,系漢道家梅福所留,官至南昌尉的梅福為抗王莽的專政,便辭官棄家在甬山之陽聽鶯悟道,元時戴表元作《訪梅福洞》詩云:“路逢耕者問,山是化人開。
梅尉成仙去,安知不此來。”在《奉化風情》一書中曾收錄法號“西來”和尚詠《梅福庵》一詩,詩云“羽士留丹定,金仙作化城。
松房新月朗,藥井舊泉清。路入幽篁去,門開滄海平。
倚欄遙騁望,寥廓一身輕。” 歷代文人墨客對壽峰塔題詠頗多,清儒學之士蔣翼清有《甬山高塔》詩“山頭突兀,昂聳太空。
霧迷文峰秀,煙沖警信通。夜頂明星探碧漢,朝迎嫩日帶輕虹。”
壽峰塔與奉化南山瑞峰塔遙相呼應,被稱為“姐妹塔”,毛翼虎先生曾作《姐妹雙塔》詩“巍巍雙塔立西東,古跡千年造化工。溯本追源思甬地,三江相匯五洲通。”
4.請問有歌頌寧波的詩句嗎
毛翼虎《姐妹雙塔》
巍巍雙塔立西東,
古跡千年造化工。
溯本追源思甬地,
三江相匯五洲通。
(甬,浙江省寧波市的簡稱,因境內有甬江而得名)
唐·岑參《送任郎中出守明州》
罷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海云迎過楚,江月引歸吳。
城底濤聲震,樓端蜃氣孤。千家窺驛舫,五馬飲春湖。
柳色供詩用,鶯聲送酒須。知君望鄉處,枉道上姑蘇。
宋·王安石《明州錢君倚眾樂亭》
使君幕府開東部,名高海曲人知慕。
艤船談笑政即成,洗滌山川作嘉趣。
平泉浩蕩銀河注,想見明星弄機杼。
載沙筑成天上路,投虹為橋取孤嶼。
掃除荊棘水中央,碧瓦朱甍隨指顧。
春風滿城金版舫,來看置酒新亭上。
百女吹笙彩鳳悲,一夫伐鼓靈鼉壯。
安期羨門相與游,方丈蓬萊不更求。
酒酣忽跨鯨魚去,陳跡空令此地留。
天童育王道中(宋·史浩)
迸云佛塔金千尋,傍聳滴翠玲瓏岑。
春供萬象當遠目,響答兩地紛鳴禽。
風搖野幘去復去,雨浥乳竇深復深。
寄聲俊逸鮑夫子,蓮社不掛淵明心。
游東錢湖(宋·史浩)
行李蕭蕭一擔秋,
浪頭始得見漁舟。
曉煙籠樹鴉還集,
碧水連天鷗自浮。
十字港通霞嶼寺,
二靈山對月波樓。
于今幸遂歸湖愿,
長憶當年賀監游。
天童寺 二首(宋·王安石)
天 童 溪
溪水清漣樹老蒼,
行穿溪樹踏春陽。
溪深樹密無人處,
惟有幽花度水香。
虎 跑 泉
供廚煮浴方成沼,
轉磨鳴春始到田。
還了山中清凈債,
卻來人間作豐年。
這些應該算吧
5.描寫寧波風情美的詩句有哪些
1.此山吾舊隱 ,石洞鎖嶙峋
2.竹有四時筍 ,松生千歲鱗
3.鼠偷猿藏粟 ,僧拾雀巢薪
4.吾有前峰往 ,重來不厭頻
5.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6.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7.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描寫了雁蒼山美景,雁蒼山風景區于1994年被寧波市列為寧波旅游新十景之一。
寧波是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參雜著海鮮味的海風傳遞著江南都市的靈秀與時尚;寧波也是一座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城,她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是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也是近代的“東方大港”,還是蔣氏故里、儒商搖籃、佛教勝地……她古色古香又富有動感,大自然的天趣與都市的躍動渾然糅合,深厚的文化恍若河水般緩緩流淌于山水之間…
出自南宋舒岳祥(閬風先生)《題雁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