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執法的古詩詞
《輕薄篇》
作者:張華 年代:魏晉
末世多輕薄,驕代好浮華。
志意既放逸,貲財亦豐奢。
被服極纖麗,肴膳盡柔嘉。
僮仆余粱肉,婢妾蹈綾羅。
文軒樹羽蓋,乘馬鳴玉珂。
橫簪刻玳瑁,長鞭錯象牙。
足下金鑮履,手中雙莫邪。
賓從煥絡繹,侍御何芬葩。
朝與金張期,暮宿許史家。
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
蒼梧竹葉清,宜城九醞醝。
浮醪隨觴轉,素蟻自跳波。
美女興齊趙,妍唱出西巴。
一顧傾城國,千金不足多。
北里獻奇舞,大陵奏名歌。
新聲逾激楚,妙妓絕陽阿。
玄鶴降浮云,鱘魚躍中河。
墨翟且停車,展季猶咨嗟。
淳于前行酒,雍門坐相和。
孟公結重關,賓客不得蹉。
三雅來何遲?耳熱眼中花。
盤案互交錯,坐席咸喧嘩。
簪珥或墮落,冠冕皆傾斜。
酣飲終日夜,明燈繼朝霞。
絕纓尚不尤,安能復顧他?
留連彌信宿,此歡難可過。
人生若浮寄,年時忽蹉跎。
促促朝露期,榮樂遽幾何?
念此腸中悲,涕下自滂沱。
但畏【執法】吏,禮防且切磋。
2.關于公正的詩句
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清·何啟)
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清·何啟)
●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宋·釋惟白)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呂氏春秋〉
●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漢·韓嬰)
●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吳兢)
●持心如衡,以理為平(明·劉基)
●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馬光)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鏡至明而丑者無怒〈三國志〉
●不看人行事(俄羅斯)
●一碗水端平
●手抹桌子一字平
●公買公賣,童叟無欺
●水雖平,必有被;衡雖正,必有差
●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虛榮告訴人們什么是榮譽;良心告訴人們什么是公正(蘭多)
●讓我們記住,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西塞羅)
●我們不能拒絕給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給人以公正(無名氏)
●做事公正一小時,勝過祈禱五晝夜(阿拉伯)
●一切背離了公正的知識都應叫做狡詐,而不應稱為智慧----(柏拉圖)
●力量來自公正(林肯)
●公正是賞罰公明者的美德(亞里士多德)
●高于道德的東西必須基于公正,包含公正,并通過公正的途徑去獲取(享·喬治)
●對他人的公正就是對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鳩)
●在政府事務中,公正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種力量----(拿破侖)
●公正不但必須做到,為了令人信服,它還必須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公其心,萬善出(明·方孝孺)
●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唐·楊炯)
●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漢·班固)
●事在是非,公無遠近(唐·張九齡)
●有公心,必有公道(晉·楊泉)
●目貴明,聽貴聰,心貴公(鄧析子)
●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明·呂坤)
●心茍至公,人將大同(唐·姚崇)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管子〉
●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列子〉
●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清·康有為)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論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天下為公,億兆已任〈魏書〉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晉·傅玄)
●一心可以興邦,一心可以喪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宋·朱熹)
●治身莫先于孝,治國莫先于公(宋·蘇軾)
●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藝文類聚〉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劉〈淮南子〉
●大明無私照,至公無私親(唐·張蘊古)
●公者明,……無私者正〈黃帝經〉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人心公則如燭,四方上下,無所不照(明·薛宣)
●公則四通八達,私則一偏而隅(明·薛宣)
●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呂氏春秋〉
●舉事以為人者,眾助之;舉事以自為者,眾去之〈淮南子〉
●一公則萬事通,一私則萬事閑〈袁子正論〉
●天下事,壞于懶于私(宋·朱熹)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延誤公正就是不公正(蘭多)
●不公正的東西實在無益于人;公正的東西至少無損于人----(享·喬治)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熱愛公正無非是怕吃不公正的苦頭 ----(拉羅什富科)
●待人不公正比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有失體面(柏拉圖)
●覆盆不照太陽暉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3.關于執法的古詩詞
《輕薄篇》作者:張華 年代:魏晉末世多輕薄,驕代好浮華。
志意既放逸,貲財亦豐奢。被服極纖麗,肴膳盡柔嘉。
僮仆余粱肉,婢妾蹈綾羅。文軒樹羽蓋,乘馬鳴玉珂。
橫簪刻玳瑁,長鞭錯象牙。足下金鑮履,手中雙莫邪。
賓從煥絡繹,侍御何芬葩。朝與金張期,暮宿許史家。
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蒼梧竹葉清,宜城九醞醝。
浮醪隨觴轉,素蟻自跳波。美女興齊趙,妍唱出西巴。
一顧傾城國,千金不足多。北里獻奇舞,大陵奏名歌。
新聲逾激楚,妙妓絕陽阿。玄鶴降浮云,鱘魚躍中河。
墨翟且停車,展季猶咨嗟。淳于前行酒,雍門坐相和。
孟公結重關,賓客不得蹉。三雅來何遲?耳熱眼中花。
盤案互交錯,坐席咸喧嘩。簪珥或墮落,冠冕皆傾斜。
酣飲終日夜,明燈繼朝霞。絕纓尚不尤,安能復顧他?留連彌信宿,此歡難可過。
人生若浮寄,年時忽蹉跎。促促朝露期,榮樂遽幾何?念此腸中悲,涕下自滂沱。
但畏【執法】吏,禮防且切磋。
4.關于“公正嚴明”的詩句有哪些
1.《法駕導引》
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蟠桃熟,蟠桃熟,一熟一千年。比似相公正年少,朱顏綠鬢錦蟬連。肉色更光鮮。西江好,西江好,春雨碧黏天。見說內家消息近,佳人拜舞壽觴前。扶醉起金鞭。
2.《無題》
年代: 明 作者: 祝允明
再降微之與牧之,依然記得轉輪時。
玭珠作性收圓業,銀粉流香暢艷辭。
紫鳳占祥群玉府,金鶯棲盡好花枝。
宜公正是青春日,兩鬢光華未染絲。
3.《宿杜氏莊晨起遇雨》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怪藤十圍蔽白日,老木千尺干青霄。
水泛戛灘竹作舫,陸行跨空繩系橋。
陰陰古屋精靈語,慘慘江云蛟鱷驕。
吾道非耶行至此,諸公正散紫宸朝。
4.《張安道見示近詩》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人物一衰謝,微言難重尋。
殷勤永嘉末,復聞正始音。
清談未足多,感時意殊深。
少年有奇志,欲和南風琴。
荒森蜩蚻亂,廢沼蛙蟈淫。
遂欲掩兩耳,臨文但噫喑。
蕭然王郎子,來自緱山陰。
(其婿王鞏攜來。)
云見浮丘伯,吹簫明月岑。
遺聲落淮泗,蛟鼉為悲吟。
愿公正王度,祈招繼愔愔。
5.《壬子除夕》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前村后村燎火明,東家西家爆竹聲。
老逢新正幸強健,卻視徂歲何崢嶸!兒時祝身愿事主,談笑可使中原清。
豈知一出踐憂患,歛縮豈復希功名。
雪霜滿鬢覺死近,節物到眼空嘆驚。
蠶官社公正暖熱,春盤儺鼓爭施行。
蓬門車馬所不至,山僧野叟相逢迎。
嗚呼吾曹見事晚,古俗實在蚩蚩氓。
茆檐一笑語兒子:明當滿舉屠蘇觥。
5.請推薦幾首關于法律的詩古代秉公執法或為政清廉的詩
屈原: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楚辭·漁父》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楚辭·漁父》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楚辭·漁父》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屈原·涉江) 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屈原·涉江) 《離騷》中也有很多: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自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 今直為此蕭艾也? 豈其有他故兮, 莫好修之害也!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于謙 詩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入京 于謙 明 七絕 手帕蘑姑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北風吹 于謙 明 七古 北風吹, 吹我庭前柏樹枝。
樹堅不怕風吹動, 節操棱棱還自持,冰霜歷盡心不移。 況復陽和景漸宜,閑花野草尚葳蕤, 風吹柏枝將何為?北風吹,能幾時!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亦寫到:“吏肅唯遵法,官清不愛錢;豪強皆斂手,百姓盡安眠。” 【唐太宗】贈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
6.關于“公正”的古詩
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
——清·何啟 釋義:,就是不摻雜個人的私利是也; 公平,就是不偏向某一方就是了。2.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
——清·何啟釋義:公平與公正,是一個國家建立興旺的基礎。3.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宋·釋惟白釋義:興平氣和就不必多言,就像水平了就不會流了。4.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呂氏春秋》釋義:公平出于公正,公正出于道德。5.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
——漢·韓嬰釋義:正直的人沿著正道行事,按照道理講話,公正無私,不因為安逸富貴而放縱意志,也 不因為危難而改品言行。6.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吳兢釋義;: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在于公平與公正。7.持心如衡,以理為平。
——明·劉基釋義;:每個人的心中都要有一桿稱,這桿秤就是衡量、辨別善惡的標準;為人處世要依據規 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才可以行得通。8.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宋·司馬光釋義:水在平靜不動后才見清澈,清澈以后才見光明。9.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鏡至明而丑者無怒。
——《三國志》釋義:水最公平,即便是邪惡不法之徒也會以它作為行為準則;鏡子最明亮,即便是容貌丑 陋的人在它面前也沒法抱怨和發怒;水和鏡之所以能夠包容天下而讓心悅誠服,是因 為它們最無私。10.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呂氏春秋》釋義:公平出于公正,公正出于道德。11.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宋·司馬光 釋義:水在平靜不動后才見清澈,清澈以后才見光明。12.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
——清·何啟釋義:公正者無私心,公平者什么都不怕。13.公其心,萬善出。
——明·方孝孺釋義:公正公平只要在內心中,善良都會有的。14.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劉。
——淮南子釋義:公正沒有私心的人,只要一說話人民就會擁戴他。15.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
——漢·班固釋義: 公平公正說話,就是大公無私了。
7.形容公正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公正的詩句有:
1、《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戰國政治家 呂不韋
原文: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譯文:和平源于公正,公正源于道德(的培養)。
2、《杜袁州墓志銘》唐代詩人 楊炯
原文: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
釋文:不合乎規矩制度的話語不回說出口,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為不會想。
3、《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戰國政治家 呂不韋
原文:甘露時雨,不私一物。
譯文:甘霖雨露對天下萬物都是公平的,它不因偏愛而獨降于某一物上。
4、《荀子·不茍》戰國思想家愛家 荀子
原文:公生明,偏生暗。
譯文: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擴展資料:
形容公正的詞語有: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秉公無私。
1、不偏不倚
拼音:[bù piān bù yǐ]
釋義: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例句:在處理所有問題上,都要做到不偏不倚的公道,不過是一種幻想。
2、一視同仁
拼音:[yī shì tóng rén]
釋義:原指圣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后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例句:感冒病菌肆虐真是一視同仁,我們一家五口無一幸免于感染。
3、秉公無私
拼音:[bǐng gōng wú sī]
釋義:秉公:主持公道。 指做事公道不摻雜私念。
例句:林君義正言辭的說道,他那大偷大摸的行為被他這么一講到時變得秉公無私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關于執法公正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