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創業的詩句有哪些
1. 《盛京》年代: 清 作者: 納蘭性德拔地蛟龍宅,當關虎豹城。
山連長白秀,江入混同清。廟社靈風肅,豪強右族更。
明明開創業,休擬作陪京。2. 《梅嶺三章》年代: 現代 作者: 陳毅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生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3. 《題廬山植物園》年代: 現代 作者: 錢俊瑞含鄱亭下郁蔥蔥,云片萬枝伴金松。鍥刻經營苦巧手,緬懷創業仰胡公。
水杉銀杉堪繼武,陽春永在萬卉榮。瑤花琪草爭芳妍,東風必定壓西風。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4. 《題陳君肯堂》年代: 宋 作者: 陳宓昔人創業無窮思,張大由來在子孫。
輪奐已成張老室,駟軒行看漢于門。詩書古訓時時習,才能友家風世存。
聞道董帷勤課子,不妨游息有名園。5. 《得家問》年代: 宋 作者: 羅公升萬里平泉夢,誰憐創業難。
已聞封樹伐,敢惜賜書殘。鷹擊寧論飽,烏棲不奈寒。
長平門下客,知復幾任字。
2.形容“創業”的詩詞有哪些
1.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生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出自陳毅《梅嶺三章》
2. 萬里平泉夢,誰憐創業難。已聞封樹伐,敢惜賜書殘。鷹擊寧論飽,烏棲不奈寒。長平門下客,知復幾任字。——出自宋代 羅公升《得家問》
3. 開平飛取舊江山,高帝經營必世間。若許輕捐便輕得,古來創業豈云艱。——出自明代 王跂《近感絕句》
4. 撥亂只興事,艱難創業同。好生天地德,立極帝王功。與子基圖永,成尊福祿崇。一朝違大養,凄愴櫟陽宮。——出自宋代蕭燧《高宗皇帝挽詞》
5. 中興創業兩興唐,遺烈誰如魏與張。笏在熟知囊可寶,書成未覺鑒今亡。——出自宋代張欣《奠謁曲江墓》
3.有哪些詩句可以形容創業過程的
創業之初是艱難的,但是創業的過程是值得享受的,創業成功時候的鮮花和掌聲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有關形容創業的詩歌舉例如下: 一、形容創業艱難的詩歌: 1、攻城末畏堅,讀書末畏難。
成功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2、賞析: 這是**同志的一首詩,也是最有名的一首,這首詩形容的是一個人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就需要付出艱辛的代價,這是成功學的必然規律。
雖然艱辛,但是過關后的驚喜是值得期待的。 二、形容創業的現代詩: 《創 業》 創業的夢想 鷹隼一樣翱翔 創業的激情 仿佛澎湃的波浪 那么 是不是毅然出發 開辟陣地 投入力量 就能鑄造輝煌 書寫財富的神話 雄奇壯麗的篇章 啊 不 不是這樣 不是這樣的簡單風光 一路歌唱 是的 在那些恢宏業績 和璀璨笑容的背后 有多少汗水的揮灑 心血的流淌 有多少艱難的抉擇 辛酸苦澀的品嘗 --面對那迷霧 那風雨寒霜 是退縮 是放棄 還是堅持理想 腳踏實地 一如既往 這種種境遇啊 不是熱血豪情和疏狂 能夠承當 啊 成功總是 構建在堅實的基礎之上 敏銳又長遠的眼光 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還有那過人的膽略 堅韌與頑強 自是不可或缺的 支撐 依仗 然而 若沒有 平和樂觀的心態 一旦遭遇挫折屈辱毀謗 形形色色的阻擋 又如何能不慌不忙 不卑不亢 那么 將急功近利 剔出腦海心房 把理性冷靜 裝進胸懷行囊 一步步攀登拓展 一點點積蓄力量 一天天 一年年 全力以赴 奮發圖強 如此才能有開創 終于登上時代的峰巔啊 刻下大寫的人字 迎來引領風騷的時光 賞析: 這一首詩表現了創業的激情在創業過程中的巨大作用,同時也說明了創業 不但是會流汗的,同時也有可能會流血,不過只要有平和的心態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最終取得勝利的。
到那時你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4.形容“創業”的詩詞有哪些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生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出自陳毅《梅嶺三章》萬里平泉夢,誰憐創業難。
已聞封樹伐,敢惜賜書殘。鷹擊寧論飽,烏棲不奈寒。
長平門下客,知復幾任字。——出自宋代 羅公升《得家問》開平飛取舊江山,高帝經營必世間。
若許輕捐便輕得,古來創業豈云艱。——出自明代 王跂《近感絕句》撥亂只興事,艱難創業同。
好生天地德,立極帝王功。與子基圖永,成尊福祿崇。
一朝違大養,凄愴櫟陽宮。——出自宋代蕭燧《高宗皇帝挽詞》中興創業兩興唐,遺烈誰如魏與張。
笏在熟知囊可寶,書成未覺鑒今亡。——出自宋代張欣《奠謁曲江墓》。
5.描寫創業艱難的詩句
梅嶺三章 〔一〕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二〕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三〕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 一、評點 1936年冬,梅山被圍。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余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
旋圍解。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旗旗十萬斬閻羅。 首章追憶往昔,從先死者發想,創業未成,死而不已。
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境界與此類似。革命浪漫主義色彩和英雄主義氣概在此處體現得淋漓盡致。
詩前小序,交待寫作背景及緣由。 “旋圍解”說明小序是補寫的。
首章首句設問,總領全篇。次章頭懸國門,末章取義成仁,皆由“斷頭”二字起。
“創業”一句回首平生,表情無限。此二句實寫,以下轉為虛寫。
“旌旗”借指部隊,“閻羅”借指反動勢力。此二句表現了“視死如歸”的氣概,死了斗志猶存,其精神足以驚天也,泣鬼神。
“斬”字力度強,速度快,有居高臨下的氣勢,聲調猛烈高亢,筆力千鈞。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次章面對當日,叮嚀后死者:奮勇殺敵。
與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異曲同工。 “烽煙”借指戰爭。
“此頭須向國門懸”一句引用汪精衛《獄中雜感》成句。頭懸國門用春秋吳將伍子胥眼懸國門之典故,意為死不瞑目。
忠誠可鑒。 “飛來”,輕快,歡欣,聯翩而至。
紙錢祭死者原為具民族色彩的行為方式。以捷報當紙錢來抒寫將軍的愿望,壯而不悲。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末章思緒馳向未來,宣言甘為信仰獻身,預言革命必將勝利。此章與裴多菲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相得益彰,可互為參照進行閱讀。 主動獻身,心無貳志。
“血雨腥風”借喻戰爭,與前兩章“百戰多”“烽煙正十年”相呼應。“應有涯”表明對戰爭的態度:“應該結束了。”
“取義成仁”,語出《論語》:“殺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義。”
最后一句勾勒革命勝利后的美景,是向往,亦是“取義成仁”的必然結果。 二、郭沫若曾贈陳毅詩曰:“一柱天南百戰身,將軍本色是詩人。”
陳毅同志在最艱難、最困苦、“慮不得脫”的生死關頭寫的這組絕命詩,以其崇高思想、熾熱激情和從容不迫的氣度。證明郭沫若的贊譽并不為過。
詩中所體現出的為信仰而獻身的從容與豪邁令人仰之彌高。 三、這三首七絕,格律是固有的,意境是嶄新的,語言修辭則是文言和白話相融合,是以舊式抒寫現代革命情懷的成功范例。
在語言上,發揮詩重想象和幻想的特點,賦予舊詩新鮮的含義,這種語言上“舊瓶裝新酒”的方式使詩意更為新奇、生動。例如,表達“將革命進行到底”這一思想用了“去泉臺”“招舊部”“斬閻羅”幾種說法,較之直接表述,有以下好處: (一)直觀性。
它將抽象的觀念化作具體的形象,使人感到鮮明生動,印象深刻。 (二)含蓄性。
閻羅是人人知曉、人人憎恨的陰間暴君,拿來影射世上反動勢力的首領,耐人尋味。 (三)深刻性。
通過革命將土英魂共斬閻羅的哀思妙想,表現鞠躬盡瘁,死而不已(比死而更深一層)的大無畏革命精神,這是直說其事和空講道理所達不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