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描寫貴州銅仁梵凈山奇特風景的七言絕句詩,很急
1,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征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2,唐代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3,唐代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凈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
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里的一枚玲瓏青螺。
4,唐代李商隱《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譯文:
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艷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5,宋代王安石《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譯文: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2.有哪些贊美“梵凈山”的詩詞
1、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唐代: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別東林寺僧
唐代:李白
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3、
自詠示客
宋代:陸游
衰發蕭蕭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燈。
羞將枉直分尋尺, 寧走東西就斗升。
吏進飽諳箝紙尾, 客來苦勸摸床棱。
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4、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5、
廬山瀑布
唐代: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3.我的家鄉梵凈山詩歌鑒賞
談詩,必言李杜,論山,必舉五岳,又有幾個人知道,除了五岳之外,別有高
山,如果每座山都是一位詩人,我的家鄉梵凈山,可稱是群山中的李太白。眾所皆
知,明朝萬歷皇帝曾稱之為“眾名岳之宗”
問天下間,哪座山有他一般雄偉磅礴,
莫測奇詭,飄逸豪放,情韻俊朗,四種味道,溶為一體
梵凈山系武陵山脈主峰,方圓八百里,山壁陡峭,峰巒巍峨,群山若怒濤駭云,
似駿馬馳騁,遠看蒼茫起伏的梵凈山像一些喝醉酒的老翁,緊緊地靠著,沉睡著,
不知過了幾千萬年,從沒有人驚醒它們的酣夢,論梵凈風景,不得不談高山中的蘑
菇石,絕壁上的萬卷書,直指云天的紅云金頂,神奇瑰麗的梵凈佛光,天仙橋??
蘑菇石是梵凈山的象征,上重下輕的形態總是令人擔心,可它至今屹立千萬年仍然
姿態飛揚,風雷莫動。萬卷書,風侵雨蝕造就,巨大的石頭被刻化成一層層石片堆
摞的模樣,峭壁如削,跌石千層,型如萬卷藏書。新金頂直插蒼穹,孤峰兀立,從
山腳到山頂八千臺階,沒有毅力的人是攀登不上去的,與《蜀道難》中“猿猱欲度
愁攀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金頂一分為二,中間就是金刀峽,兩峰對望千年,
互不爭吵,共享人間煙火。在金頂上面建造了兩座寺廟,釋伽居左,彌勒歸右,如
你在上面看群山,層林疊翠山外山,那些沒來得及散去的霧氣像淡雅的絲綢一樣纏
在它腰間,山中氣候變化萬千,時而睛朗,時而霧雨霏霏,轉化之間變化出佛影,
仿佛若有光,仰望天臺,峰山云霧繚繞,像條彩帶從云間飄落下來,游人似一個小
白點,星星零零地散落在彩帶上,天仙橋,連接金頂兩廟,橫跨金刀峽,地勢之險
要,梵凈山風景各異,巧若天工。
梵凈山一帶有八十一條溪流在山間婉蜒而行,靈動而秀美,它用清脆的歌喉去
慰問沿途的游客,用生動的舞姿去陪襯那孕育出春華秋實的一方熱土。有的從高峰
上騰空而下,像一匹永不斷頭的銀色長絹,潺潺清唱;有的順山溝峰回路轉,玉花
飛濺;有的靜若處子溫情脈脈,作無聲之流??這一條條溪流使綠意蔥瓏的梵凈山
獲得了靈感。梵凈山是聯合國全球“人與生物園”保護網的成員,其中以黔金絲猴
和珙桐最為著名。高山上滿是綻放的杜鵑,每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
勝收;珙桐花開,一樹繁花,如棲息枝頭的鴿群張開可愛的翅膀,山風吹拂,像千
萬只白鴿翩躚起舞,芳香醇郁;
“天降”紫薇,蒼翠挺拔,風吹樹搖,具有“盛夏綠
遮眼,此花紅滿堂”的美贊。梵凈山的花四季各呈異彩,似陶淵明的“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美景。或許這些動植物才是梵凈山真正的主人,千百年來
在這里生生不息,因它們的存在,梵凈山才有仙鏡的味道。看著可愛的金絲猴在林
中歡樂的跳躍,聲如娃娃的大鯢在清水中游動;形如鴿子的珙桐花在山野上潔白的
開放??它們在梵凈山活得快樂,自由自在,有了它們,梵凈山才鮮活起來,才是
一座煙火情味,有生命的氣息的不死之山。
這里的居民,與外界聯系很少,地域的偏僻的思想的封建,反映了這片土地民
族的民風,粗獷、誠實、熱情、古樸,使人發現一種人與大自然親密無間的契和,
領略到一種充滿原始生命力的鄉土情調,這里青山環水,氣候宜人,數百年來,他
們世代于此生息勞作,享受著這里的田園野趣,也享受著這塊世外桃源的美麗風光。
梵凈山真正猶如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是人間仙境,是世外桃源,如果有人問起
我桃花源真正的發源地在哪兒
我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他道:我的家鄉梵凈山。
4.有哪些贊美“梵凈山”的詩詞
1、望廬山瀑布水二首唐代:李白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別東林寺僧唐代:李白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3、自詠示客宋代:陸游衰發蕭蕭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燈。羞將枉直分尋尺, 寧走東西就斗升。
吏進飽諳箝紙尾, 客來苦勸摸床棱。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4、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唐代:李白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5、廬山瀑布唐代:徐凝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梵凈山紅云金頂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