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達言行一致的詩歌名人名言小品,論文
典故: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莊子》上有一個故事:尾生與女子約,女子三日不至,遇大雨,尾生抱柱而死。每次想到這個故事,總讓我回腸蕩氣,感慨不已。君子言必信,行必果,尾生該是一個君子了,一個人格魅力光芒四射的君子。為了那一個或許并不怎么重要的約定,為了踐行自己的諾言,雖然用生命的絕唱來捍衛它。尾生讓我看到了承諾的可愛,那是一種出言不貳的承諾。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古人語云“踐約如償債”,諺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俗話說“一言九鼎”等等都是對信守承諾的最好詮釋。
信守承諾便是一種責任,你許下了承諾,就有責任去實現它。
2.表里如一是形容在外表現個內心想法是一致的,我想知道,在別人面
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釋義] 表:外表;里: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語出] 《論語·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朱熹集注:“以忠;則表里如一。”
[正音] 一;不能讀作“yí”。
[辨形] 里;不能寫作“理”。
[近義]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說一不二
[反義]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言行不一
[用法] 形容人言行與思想一致。一般作謂語。
3.與言行一致有關的成語、俗語、名言
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釋義] 表:外表;里: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語出] 《論語·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朱熹集注:“以忠;則表里如一。”
[正音] 一;不能讀作“yí”。
[辨形] 里;不能寫作“理”。
[近義]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說一不二
[反義]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言行不一
[用法] 形容人言行與思想一致。一般作謂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①襟懷坦白~的人;永遠受人尊敬。
②做領導的;尤其要言行一致、~。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