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火鍋的詞語
辣味十足,回味無窮,意猶未盡,熱火朝天,紅紅火火,團聚而坐,同鍋而食,鳳髓龍肝,回味無窮,色味俱佳,垂涎欲滴,八珍玉食,其味無窮,應有盡有。
中國火鍋有分為六大派30多個種類,來看看你吃過幾種?四川重慶人習慣叫“火鍋”,廣東一帶叫做“打邊爐”,寧夏直接稱作“鍋子”,而江浙地區叫為“暖鍋”,北京則稱為“涮鍋”,日韓更是又壽喜鍋和部隊鍋。如果你已經吃膩了自己熟悉的那口鍋,話不多說,上鍋!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的火鍋花色紛呈,千鍋百味,總的來說,分為六大派30多個種類,下面就來看看中國火鍋分類圖譜,數一數你總共吃過多少種吧。
北派有 - 老北京火鍋,內蒙肥羊火鍋,東北白肉火鍋,山東肥牛火鍋,羊蝎子火鍋,羊湯火鍋等;推薦:老北京火鍋。銅鍋涮羊肉是老北京地道的火鍋吃法,它對器具和食材的選用非常講究:銅鍋、清水、涮鮮羊。
吃起來就一個字兒:“純”!湯底用的是清水,頂多放蔥姜;羊肉的鮮味純,可不像吃羊肉凍卷,那可是新鮮羊肉手切片,用筷子一提溜,變色后撈出。現在的涮羊肉受南方火鍋的影響,大骨高湯、油辣紅湯等風味湯底也開始在京城流行,唯獨這蘸料,老北京人絕不能妥協分毫。
芝麻醬濃醇,韭菜花鮮香,再來點兒咸鮮回甜的腐乳汁兒與蔥花香菜,一口糖蒜一口嫩羊肉,酸甜鮮咸嗆在口中交錯又互不搶味兒,真真兒是妙!川系有:四川火鍋,魚頭火鍋,串串香火鍋、重慶火鍋等;推薦:重慶老火鍋提起火鍋一半人想到的是麻辣,另一半人想到的就是川渝。而重慶火鍋、四川火鍋最大的特點也是麻辣,據說重慶每六家餐館中有五家都是火鍋店,一件事物對人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成為其日常,火鍋很明顯已經成為巴蜀人民的日常。
重慶老火鍋,底料要用大量的牛油來炒,這樣才能把辣椒、花椒等香辛料的香辣味封存起來,再兌上燉牛肉的高湯,原油化原湯有木有,紅油湯底就會散發出渾然一體的濃烈香氣,在煮火鍋時,會與食材一起激發出特別復雜撩人,嗆辣又醇厚的味道。至于涮料嘛,其實最早都是毛肚、鴨腸、牛血旺之類的,所以早起的重慶火鍋又叫毛肚火鍋。
川渝的麻辣火鍋比較刺激,蘸料就不能再用辣椒“火上澆油”,反而是蒜泥、蠔油和香油調配的油碟,更清潤去火。很多人第一次去重慶吃火鍋時,感覺油碟特別奇怪,吃起來才發現的確油而不膩。
粵系有:海鮮火鍋,粥底火鍋,豆撈火鍋,潮汕牛肉火鍋,豬肚雞火鍋,鈣骨火鍋等;推薦:牛肉火鍋潮汕地區是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的統稱。地域面積并不廣闊。
拿小城汕頭來說,這里的海洋面積是陸地的五倍。然而,牛肉火鍋卻打敗了海鮮,一舉拿下潮汕美食扛把子的地位,憑什么?或許,這只能用潮汕人對料理的誠意,還有對美味的熱愛才能解釋得清吧。
懂吃的潮汕人用沙茶作鍋底,涮牛的各個部位。后來隨著歲月的變化,牛肉鍋也發生了些微重要改變。
鍋底改用以牛骨熬制的清湯,涮牛肉的各部位,蘸沙茶醬、普寧豆醬等調料食用。雖說都是火鍋,可這牛肉鍋吃起來跟涮羊肉的確不太一樣。
最講究的潮汕火鍋店,會給你熬上一鍋十足十的牛骨湯。 趁著肉未入,先來上碗用芹菜末調味的湯,叫醒味蕾才正宗。
云貴系有:菌菇火鍋,臘排骨火鍋,黑山羊火鍋,滇味火鍋,酸湯魚火鍋等;推薦:酸湯魚火鍋貴州的酸湯是用清米湯或糟辣椒發酵而成的,帶著渾厚的自然酸香。獨特的湯底,酸有酸的突出,辣有辣的講究,現宰的新鮮活魚煮在酸湯里,味道真的美極了!再加上糅合了湘西“蘸水”和川渝油碟的風味蘸醬,感覺一碗湯能干掉一鍋飯!酸湯的制作材料雖然非常簡單,但是做法很講究。
把泡過米的水收集在竹筒里不斷加熱,火慢慢的不斷升溫,期間用手試探溫度,感覺開始燙手(大約40°C-50°C),如此反復多天多次,竹筒內溫熱的水開始慢慢發酵,散發出清淡的酸味兒來。這樣制作出的酸湯是火鍋的必備之物,也是貴州最獨具特色的酸湯火鍋了。
江浙系有:菊花暖鍋,一品鍋,本地雞窩,什錦暖鍋,八生火鍋,三鮮火鍋等;推薦:菊花暖鍋蘇杭一帶的菊花暖鍋,火鍋湯汁為雞湯或肉湯,并輔以肉、魚、雞等薄生片與菊花一起涮著吃,清香爽神,風味獨特。其做法是將鮮菊花瓣浸泡洗凈后,再放入加有明礬的水中漂洗一遍,撈起瀝干備用。
在火鍋中加入雞湯或肉湯之類的湯汁,煮沸后先將雞片、肉片、魚片等等生料投入,過1分鐘左右投入菊花瓣,再煮片刻然后就可以蘸汁食用了。芬芳撲鼻,別具風味的偶可是被視為火鍋家庭中之上品。
其他還有:湘西狗肉火鍋,湖北野味火鍋,椰子雞火鍋等推薦:椰子雞火鍋在我國南方,椰子雞是家喻戶曉大家都非常喜愛的一種食物。椰子雞不僅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味道十分的濃香。
椰子雞火鍋憑借著滋補養潤、應時應季、重食材輕烹飪的新美食理念,在近幾年成為粵港深地區深受食客喜愛的新鍋型。椰子雞火鍋用的是海南產的優質椰青作為鍋底原湯,不添加任何人工調料,一開鍋就是熱椰子汁,直接先來一碗下下火,尤其受女性的青睞。
2.關于火鍋的古詩句
1、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出處:唐·白居易《問劉十九》釋義: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2、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
出處:清·黃宗羲《山居雜詠》釋義:二十兩棉花裝成的薄薄的破棉被來遮蓋睡眠,三根松木架著空空的鍋子,無物可煮。3、白秫新收釀得紅,洗鍋吹火煮油蔥。
出處:宋·陳藻《仲秋過盧北山子俞嘗新醞作》釋義:新收的白糯米釀造出紅酒,洗干凈鍋,吹燃爐火,煮起油蔥。4、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出處:宋·蘇軾《寒食雨二首》釋義:空空的廚房煮著些寒菜,潮濕的蘆葦燃在破灶底。5、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出處:宋·蘇軾《新城道中二首》釋義:生活在西山一帶的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吃了好鬧春耕。擴展資料:三五好友,圍爐而坐,燙著小酒,聊著天,這似乎成為中國人朋友相聚時最常見的方式之一。
作為一種起源于民間的傳統飲食方式,火鍋雖已歷經千年演變,器皿材質、食材等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仍有一共同點,即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史書《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坐在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162鼎四周,將牛羊肉等放入鼎鐘煮熟分食,學界大多以此作為火鍋的萌芽。
火鍋在明清時期已經進入了興盛期。《清代檔案史料從編》中記載:“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而到1796年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使用1550個火鍋用來承辦筵席。”
參考資料:新華網-火鍋博物館館主告訴你:關于火鍋的N個故事新華網-兩千年前青銅火鍋出土。
3.描寫美食的詩句
1、蘇東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學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傳與他有直接關系的名饌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等。《東坡集》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
春鳩膾,就是芹菜炒斑鳩胸脯絲。后稱東坡春鳩膾。
蘇軾是喜歡羊湯的,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鐘的竹筍和豬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一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味美卻有毒的河豚也成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一句一美食。“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
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在他看來,這些蔬菜比那雞鴨魚肉還要味美。
豐湖是蘇東坡最喜歡野炊的地方,他把這里湖邊長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莼羹”。蘇東坡吃到了一位老婦人做的環餅,不由得題詩道:“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蘇軾愛好品茗,詩作中也常見對茗茶的贊美,“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園景色。“從來佳茗似佳人”更是與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們輯成了茶館茶莊的名聯。
蘇東坡的詩詞書稿,其中有很多與美食有關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2、陸游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嘆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莼”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
“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莼”則是用莼花絲做成的莼羹,也是吳地名菜。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面條是天上蘇陀(即酥)一樣。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
并詩日:“老住湖邊一把茅,時話村酒具山肴。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
“彘”即“豬”,“彘骨”是豬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制或蘸美至極。
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川的韭黃、粽子、甲魚羹等食品。“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
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他總結了選取用蔬菜不要調味,吃起來也很新鮮。
“初游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鱸肥菰脆調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 “祖國山河無限好,家鄉父老不患貧。
淡云出岫刪發何日,也味爭如鄉味醇。”"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
3、唐代詩人杜甫雖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許多關于美食的詩。《麗人行》中有"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的詩句,即為"八珍" 。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無聲細下飛碎雪","放箸未覺全盤空"描寫唐代廚師加工魚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們爭食的熱烈場面。"春日春盤細生菜""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梁(《贈衛八處士》) 甲第紛紛厭梁肉 廣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揮雙刀 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 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一 既飽歡娛亦蕭瑟(《觀打魚歌》)4、鄭板橋不僅是有名的畫家,而且 對吃也有一定的研究。鄭板橋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纖手炙魚頭","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惟有莼鱸堪漫吃,。
4.用一句古詩來形容餐飲文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一句一美食。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初游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陸游
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陸游《食粥》
5.描寫美食的古詩詞
撒子:陌上秋千喧笑語,擔頭粔籹簇青紅。——陸游
酸梅湯:底須曲水引流觴,暑到燕山自然涼;銅碗聲聲街里喚,一甌冰水和梅湯。 ——郝懿行
竹筍燜豬肉: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蘇軾
河豚: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
環餅: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蘇軾
羊肉泡饃: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蘇軾
東坡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蘇軾
腌篤鮮:夜打春雷第一聲,滿山新筍玉棱棱;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金農
6.形容美食的詩句及成語或者詞語,越多越好^
三牲五鼎
詞義:
舊時形容祭品豐盛。后來也形容食物美好。
詞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語典故: 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
成語出處: 《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例句: “割不正不食”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規矩,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條令卻有些稀奇。(魯迅《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語典故: 將哀梨蒸著吃。比喻不識貨。糊里糊涂地糟蹋好東西。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曰:‘君得哀家梨,當復不蒸食不?’”
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成語典故: 泛指精美的肴饌。
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成語典故: 伴食:陪著人家一道吃飯。用來諷刺無所作為,不稱職的官員。
成語出處: 《舊唐書·盧懷慎傳》:“開元三年,遷黃門監。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飽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成語典故: 飽食:吃得飽;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成語出處: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
酒足飯飽
jiǔ zú fàn bǎo
成語典故: 酒已盡量,飯也吃飽。形容吃飽喝足。
成語出處: 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俺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著他酒醉抉飯飽,走不動。”
飽食終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成語典故: 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干什么正經事。
成語出處: 《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例句: 人如果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那是最沒有出息的。
7.形容起鍋的成語
?拔鍋卷席
?大鍋飯
?冷鍋里爆豆
?連鍋端
?埋鍋造飯
?清鍋冷灶
?熱鍋炒菜
?熱鍋上的螞蟻
?熱鍋上螻蟻
?熱鍋上螞蟻
?掃鍋刮灶
?一鍋端
?一鍋面
?一鍋粥
?一鍋煮
?砸鍋賣鐵
?背黑鍋
?吃大鍋飯
?十家鍋灶九不同
?等米下鍋
?打破沙鍋問到底
?打破沙鍋璺到底
?打破砂鍋
?打破砂鍋問到底
?打破砂鍋璺到底
?揭不開鍋
?買米下鍋
?吃著碗里瞧著鍋里
?吃著碗里,瞧著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