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聲音大”的詩句有哪些
1.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2. 危柱哀弦,艷歌馀響,繞云縈水。
3.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
4. 寶馬嘶歸紅旆動,團龍試碾銅瓶泣。
5. 草際露垂蟲響遍。珠簾不下留歸燕。
原詩如下:
1.
《四時田園雜興》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2.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云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艷歌馀響,繞云縈水。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獨回首、煙波里。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云夢南州,武昌南岸,昔游應記。料多情夢里,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3.
《鷓鴣天·白苧新袍入嫩涼》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
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4.
《滿江紅·照影溪梅》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照影溪梅,悵絕代、幽人獨立。更小駐、雍容千騎,羽觴飛急。琴里新聲風響佩,筆端醉墨鴉棲壁。是使君、文度舊知名,方相識。
清可漱,泉長滴。高欲臥,云還濕。快晚風吹贈,滿懷空碧。寶馬嘶歸紅旆動,團龍試碾銅瓶泣。怕他年、重到路應迷,桃源客。
5.
《蝶戀花·一霎秋風驚畫扇》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一霎秋風驚畫扇。艷粉嬌紅,尚拆荷花面。草際露垂蟲響遍。珠簾不下留歸燕。掃掠亭臺開小院。四坐清歡,莫放金杯淺。龜鶴命長松壽遠。陽春一曲情千萬。
2.形容聲音大的句子有哪些
1、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
2、張飛大吼一聲,如雷鳴一般。
3、這聲音,如同千軍萬馬在廝殺。
4、這聲音震天撼地,震耳欲聾,像打鼓一樣。
5、從遠處傳來了天崩地裂般的響聲,震耳欲聾,把人們從酣夢中驚醒。
6、操場上傳來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7、大合唱的歌聲清脆嘹亮,震耳欲聾。
8、剛一進入峽谷,飛馳而下的瀑布如雷霆萬鈞,震耳欲聾。
9、馬路上,汽車的喇叭聲震耳欲聾。
10、波濤的喧囂震天動地。
11、示威群眾的怒吼震天動地。
12、除夕之夜,鞭炮聲震天動地,響個不停。
13、槍響靶落,十發連中,現場掌聲雷動。
14、慶祝大會上彩旗飛舞,鑼鼓喧天。
15、一會兒是鑼鼓喧天,緊接著就是鞭炮齊鳴,真是熱鬧。
3.形容“聲音大”的詩句有哪些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危柱哀弦,艷歌馀響,繞云縈水。白苧新袍入嫩涼。
春蠶食葉響回廊。寶馬嘶歸紅旆動,團龍試碾銅瓶泣。
草際露垂蟲響遍。珠簾不下留歸燕。
原詩如下: 1. 《四時田園雜興》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2.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云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艷歌馀響,繞云縈水。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獨回首、煙波里。
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云夢南州,武昌南岸,昔游應記。料多情夢里,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3. 《鷓鴣天·白苧新袍入嫩涼》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
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
又攜書劍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4. 《滿江紅·照影溪梅》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照影溪梅,悵絕代、幽人獨立。更小駐、雍容千騎,羽觴飛急。
琴里新聲風響佩,筆端醉墨鴉棲壁。是使君、文度舊知名,方相識。
清可漱,泉長滴。高欲臥,云還濕。
快晚風吹贈,滿懷空碧。寶馬嘶歸紅旆動,團龍試碾銅瓶泣。
怕他年、重到路應迷,桃源客。 5. 《蝶戀花·一霎秋風驚畫扇》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一霎秋風驚畫扇。
艷粉嬌紅,尚拆荷花面。草際露垂蟲響遍。
珠簾不下留歸燕。掃掠亭臺開小院。
四坐清歡,莫放金杯淺。龜鶴命長松壽遠。
陽春一曲情千萬。
4.表示聲音大的成語或詞語
形容聲音大的成語
1、人聲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2、如雷灌耳:亦作“如雷貫耳”。①形容聲音大(多指語音)。②形容人的名聲很大。
3、鼓樂喧天: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著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沖云天。
4、歡聲雷動:歡呼聲像打雷一樣。形容極其熱烈的歡樂氣氛。
5、沸反盈天:沸騰翻滾的聲浪喧天。形容人聲嘈雜喧囂,亂成一片。
6、驚天動地:驚動天地。形容聲音響亮或聲勢極大。
7、雷霆萬鈞:比喻威力極大,不可抗拒。
8、人聲鼎沸:人聲喧嚷嘈雜,如同水在鼎中沸騰一般。
9、鑼鼓喧天: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后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10、鼓樂喧天:形容音樂演奏之聲嘈雜熱鬧。
11、響徹云霄:形容聲音極大,直透高空。
12、震耳欲聾:耳朵都要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13、振聾發聵:聲音大得使聾子能聽到聲音。
14、龍吟虎嘯:像龍在鳴,虎在嘯。()多形容人的歌吟聲嘹亮。
15、喧賓奪主:喧:聲音大。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16、鬼哭神號:①形容哭叫悲慘凄厲。②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17、聲振林木:聲浪振動樹木。形容聲音宏亮(多指歌聲)。
18、震天動地: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極大或聲勢浩大、氣勢雄偉。
19、金鼓喧闐:〖解釋〗金鼓:金鉦和鼓。喧闐:聲音大。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亦形容軍威壯盛或戰況激烈
20、強聒不舍:聒:聲音吵鬧;舍:舍棄。形容別人不愿意聽,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
5.描寫聲音的詩句
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2 魯迅有《贈人》(其二)詩:“秦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輕,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
3 古箏詩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岳飛《小重山》
鳴箏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李端《聽箏》
彈箏北窗下,
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
心傷曲不道。
蕭綱《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
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
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
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
啄木飛來霜樹杪。
蘇軾《甘露寺彈箏》
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和斷,
聲隨妙指續。
徒聞音繞梁,
寧知顏如玉。
沈約《詠箏》
佳人當窗弄白日,
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李白《春日行》
端居正無緒,那復發秦箏。
張九齡《聽箏》
明月照人古,開簾彈玉箏。
常建《高樓夜彈箏》
寶箏鈿剝陰塵覆,錦帳看消畫燭幽。
廖融《退宮妓》
清箏何繚繞,度曲綠云垂。
李白《邯鄲南亭觀妓》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崖。
李商隱《無題四首》
出簾仍有鈿箏隨,見罷翻令恨識遲。
盧綸《宴席賦得姚美人后箏歌》
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
李商隱《送千牛將軍赴闕五十韻》
齊瑟彈東吟,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風》之五十四
萬松亭下清風滿,秦聲一曲此時聞。
劉禹錫《傷秦妹行》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玉涯《秋夜
白居易有近20首詩提到箏,在《箏》一詩中,描寫了一女箏手的精妙表演:“云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張牯在《箏》里有兩句“夜風生碧柱,春水咽紅弦”寫出了古箏音色如水的特點。更有李端在《聽箏》中寫了三國的故事“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待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詩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藝呈現在人們眼前。
明月照人苦,開簾彈玉箏。
山高猿狖急,天靜鴻雁鳴。
曲度猶未終,東峰霞半生。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紫袖紅弦明月中,
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
別有深情一萬重。
落日照大旗 馬鳴風蕭蕭 (杜甫 后出塞)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白居易的〈琵琶行〉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白居易的〈琵琶行〉
6.描寫聲音大的句子
1、初時所奏和綠竹翁相同,到后來越轉越高,那琴韻竟然履險如夷,舉重若輕,毫不費力的便轉了上去。
2、回旋婉轉,簫聲漸響,恰似吹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簫聲清麗,忽高忽低,忽輕忽響,低到極處之際,幾個盤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雖極低極細,每個音節仍清晰可聞。
3、我喜歡干凈而清脆的聲音,也喜歡低沉而磁性的聲音,喜歡這樣低低的耳語也喜歡高聲的談論,喜歡各種各樣的聲音。
4、一陣陣新的聲浪,一會兒低沉嗚咽,嚴峻地震撼著周圍的一切,一會兒尖利昂揚。沖破著塵霧彌漫的炎熱的空氣,從地面冉冉升起,與原來的音樂聲會合在一起。這聲音震耳欲聾,它喧囂地回蕩著。低沉地籠罩在港灣上空。
5、世界上恐怕再沒有任何聲音比它再大了!大炸彈的爆炸,火車的吼鳴,暑天的霹靂。海洋里的驚濤駭浪,這一切如果和這里的響聲比起來,只不過折了一根小樹枝。咬了一粒黃豆粒,一聲牛叫差不多。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聲音大的詩句或歇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