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像一字詩的古詩
一字詩是一種含有某種文字游戲成份的詩歌。
一字詩
[清]陳沆
一帆一槳一扁舟,
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陣笑,
一輪明月一江秋。
賞析:
陳沆(1785~1825) 近代詩人。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湖北蘄水(今浠水)人。出身于下層官僚家庭。
這首詩是清代學者陳沆所作。在短短的四句詩中,一連用了十個數字“一”,十分恰當,十分精妙。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人物有動作,描繪出多彩多姿的垂釣的畫面,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回味無窮,百讀不厭。釣魚是一種積極的休息養神方法,也是有條件或由此愛好的老年人一種有益的娛樂活動,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正像詩中所描述的那樣,垂釣水邊,優美寧靜,青山綠水,明月高掛,清風拂拂,微波蕩漾,空氣清新,使人心曠神怡,精神爽快。釣魚時,俯身觀魚上鉤,全神貫注,凝神靜氣,怡養耐性;一旦魚兒上鉤,仰身拉鉤獲魚,那種歡笑、輕松之情,油然而生,其樂無窮。正是,一俯一仰一陣笑,百病千愁全消掉。
注釋:
俯:頭低下。
仰:臉向下。
參考譯文:
在煙波浩淼的碧波之上,遠遠只見一漁舟蕩漿而來,漁翁手持釣鉤,釣得魚來滿心歡喜。真是碧空如洗,皓月當頭,秋色滿江。
提示:
《一字詩》中用了十個“一”字,真是錯落有致,含義不俗,有“獨”、“一”、“滿”、“全”等多種意思。每個“一”都具有鮮明的形象,寫人狀物,繪聲繪色,很有詩情畫意。
清代女詩人何佩玉,擅長作數字詩,她寫過這樣一首詩:
“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斜陽一鳥飛。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黃葉一僧歸。”
清人易順鼎在《天童山中月夜獨坐》
青山無一塵,青天無一云。 天上唯一月,山中唯一人。
唐伯虎(這首詩的內容和作者被演繹的五花八門的,不看出處只看詩)也寫有一首題為《登山》一字詩: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舉頭紅日白云起,四海五湖皆一望。
而唐代詩人王建的《古謠》一詩中則反復用了八個“一”字,卻都絲毫不給人重復之感: 一東一西壟頭水,一聚一散天邊路。一去一來道上客,一顛一倒池中樹。
王士禎(1634—1711),作過一首《題秋江獨釣圖》,是非常有名的一字詩: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清稗類鈔》一書中記載的紀曉嵐(1724—1805)七言絕句一字詩,雖然有十個“一”字,但有王士禎詩的痕跡,不知是參考王士禎的詩還是后人穿鑿: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艄公一釣鉤, 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占一江秋。
《一字詩詠四大美人》 西施
一顰一笑一捧心,一國傾廢一霎間。
一船一槳一生伴,一日歸來一湖煙。
王昭君
一車一馬一路塵,一鳴秋鴻一縷魂。
一曲一唱一聲怨,一月空照一丘墳。
貂蟬
一計一獻一連環,一朝興亡一唏噓。
一筆一紙一方硯,一段風流一段書。
楊玉環
一喜一悲一相對,一串荔枝一串淚。
一詩一吟一夢里,一朝酒醒一朝醉。
《一字詩 寄中秋夜》
一輪桂月一江秋,一個相思一個愁。 一夜一人一夢里,一顰一笑一回眸。
2.一字詩 古詩
一字詩:顧名思義就是在詩中出現許多“一”字,而每一個“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個動作。按詩法論,一詩中出現重字(即一個字重復出現)乃大忌,但作為一種游戲之作,“一字詩也別有趣味。
回船一字詩 [宋]·蘇 軾
一帆一漿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蘇東坡一次要過江訪友,誰知來到渡口,卻見渡船剛剛駛離。東坡急忙喊那船家,讓他回撐幾篙,把自己帶上。哪知船上之人都不認識蘇東坡這位大詩人,便故意為難他,說是讓他即刻應景賦詩一首,且詩中須有十個”一“字,才回船接他。蘇大學士略加思索,便脫口吟出了上面這首“一字詩”。
登山一字詩 [明]·唐 寅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舉頭紅日向云低,萬里江天都在望。
3.像一字詩的古詩
一字詩是一種含有某種文字游戲成份的詩歌。
一字詩 [清]陳沆一帆一槳一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陣笑,一輪明月一江秋。
賞析:陳沆(1785~1825) 近代詩人。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
湖北蘄水(今浠水)人。出身于下層官僚家庭。
這首詩是清代學者陳沆所作。在短短的四句詩中,一連用了十個數字“一”,十分恰當,十分精妙。
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人物有動作,描繪出多彩多姿的垂釣的畫面,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回味無窮,百讀不厭。釣魚是一種積極的休息養神方法,也是有條件或由此愛好的老年人一種有益的娛樂活動,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正像詩中所描述的那樣,垂釣水邊,優美寧靜,青山綠水,明月高掛,清風拂拂,微波蕩漾,空氣清新,使人心曠神怡,精神爽快。釣魚時,俯身觀魚上鉤,全神貫注,凝神靜氣,怡養耐性;一旦魚兒上鉤,仰身拉鉤獲魚,那種歡笑、輕松之情,油然而生,其樂無窮。
正是,一俯一仰一陣笑,百病千愁全消掉。注釋: 俯:頭低下。
仰:臉向下。 參考譯文:在煙波浩淼的碧波之上,遠遠只見一漁舟蕩漿而來,漁翁手持釣鉤,釣得魚來滿心歡喜。
真是碧空如洗,皓月當頭,秋色滿江。 提示:《一字詩》中用了十個“一”字,真是錯落有致,含義不俗,有“獨”、“一”、“滿”、“全”等多種意思。
每個“一”都具有鮮明的形象,寫人狀物,繪聲繪色,很有詩情畫意。 清代女詩人何佩玉,擅長作數字詩,她寫過這樣一首詩: “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斜陽一鳥飛。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黃葉一僧歸。” 清人易順鼎在《天童山中月夜獨坐》青山無一塵,青天無一云。
天上唯一月,山中唯一人。唐伯虎(這首詩的內容和作者被演繹的五花八門的,不看出處只看詩)也寫有一首題為《登山》一字詩: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舉頭紅日白云起,四海五湖皆一望。 而唐代詩人王建的《古謠》一詩中則反復用了八個“一”字,卻都絲毫不給人重復之感: 一東一西壟頭水,一聚一散天邊路。
一去一來道上客,一顛一倒池中樹。王士禎(1634—1711),作過一首《題秋江獨釣圖》,是非常有名的一字詩: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清稗類鈔》一書中記載的紀曉嵐(1724—1805)七言絕句一字詩,雖然有十個“一”字,但有王士禎詩的痕跡,不知是參考王士禎的詩還是后人穿鑿: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艄公一釣鉤, 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占一江秋。《一字詩詠四大美人》 西施 一顰一笑一捧心,一國傾廢一霎間。
一船一槳一生伴,一日歸來一湖煙。 王昭君 一車一馬一路塵,一鳴秋鴻一縷魂。
一曲一唱一聲怨,一月空照一丘墳。 貂蟬 一計一獻一連環,一朝興亡一唏噓。
一筆一紙一方硯,一段風流一段書。 楊玉環 一喜一悲一相對,一串荔枝一串淚。
一詩一吟一夢里,一朝酒醒一朝醉。《一字詩 寄中秋夜》 一輪桂月一江秋,一個相思一個愁。
一夜一人一夢里,一顰一笑一回眸。
4.古時《一字詩》
一字詩 清代:陳沆 一帆一槳一漁舟, 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譯文 在煙波浩淼的碧波之上,遠遠只見一漁舟蕩漿而來,漁翁手持釣鉤,釣得魚來滿心歡喜。
真是碧空如洗,皓月當頭,秋色滿江。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 《一字詩》是指一種含有某種文字游戲成份的詩歌。
“一”字筆畫最少,可是經詩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為神奇。《一字詩》中用了多個“一”字,真是錯落有致,含義不俗,有“獨”、“一”、“滿”、“全”等多種意思。
陳沆舉目四望,見江心秋波,正隨波蕩漾。陳沆靈機一動,當即作了這首詩。
艄公和滿船秀才無不拍掌稱贊,高興地讓出座位讓陳沆坐下。后來,陳沆不但鄉試中舉,而且連中進士、奪取狀元,官至四川監察御史。
嘉慶二十四年,陳沆得中狀元后,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元年(1821),陳沆出任廣東鄉試主考官。
道光三年,充會試同考官。不久,調任四川道監察御史。
陳沆在京師就與魏源中書友善。有人說你何必失身份與貴不如你的人相交。
陳沆不聽他人之言,與魏源結為摯交,不論官職卑微。魏源也很賞識陳沆。
故人稱陳沆的為人如金石一般。其實,陳沆詩文早已聞名海內。
上門與他接觸的人非常多,而他交友也是十分慎重的。陳沆還曾與董桂敷、姚學塽、龔自珍等講學論道,交往甚密。
道光六年,卒于任上。 陳沆性格清純,孝順父母。
母親患病,他變容失色。早晚煎藥,服侍不休;他甚至常常萌生棄官回家侍奉親人的念頭。
陳沆文采亮拔,詩文以獨到為宗,學識淵博,把握經史,無所不窺。他認為“為學之道,靜虛為本,深密為要”。
這首《一字詩》,雖然是即興而作,但卻寫活了在煙波浩淼的碧波之上,遠遠只見一漁舟蕩漿而來,漁翁手持釣鉤,釣得魚來滿心歡喜的情景。真是碧空如洗,皓月當頭,秋色滿江。
詩中用了十個“一”字,真是錯落有致,含義不俗,有“獨”、“一”、“滿”、“全”等多種意思。每個“一”都具有鮮明的形象,寫人狀物,繪聲繪色,很有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