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中自強自信的詩句有哪些
1、《氓》
年代: 先秦 作者: 詩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文王》
年代: 先秦 作者: 詩經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
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
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于京。
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3、《車舝》
年代: 先秦 作者: 詩經
間關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
匪饑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辰彼碩女,令德來教。
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佳肴,式食庶幾。
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陴彼高岡,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湑兮。
鮮我覯爾,我心寫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四牡騑騑,六轡如琴。
覯爾新昏,以慰我心。
4、《淇奧》
年代: 先秦 作者: 詩經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1]兮,赫兮咺[2]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璓[3]瑩,會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5、《君子于役》
年代: 先秦 作者: 詩經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1]?
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2.【中華民族團結自強不息精神詩歌朗誦三千字】
詩歌來源于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詞和歌曲的總稱.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它是一種大的文學樣式,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并具有一定的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種文學體裁中出現最早.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常使用的傳統手法有絕句、詞、曲.詩歌按照有無故事情節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照語言有無格律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按照有無押韻分為有韻詩和無韻詩.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3.天行健 君子當自強不息 是什么意思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流傳更廣。但兩千年來,知者多,能解者少。而且,在學術界仍有不同的解釋,目前,似乎還沒有公認的正確訓解。
周易原文
《易經》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其道順乎! 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詮釋一:
《易經》中認為:
乾為馬,坤為牛。
用馬來象征天。
故,天行健,就不難理解,駿馬以形容自強不息;坤為牛,以牛來詮釋人之品德。
有些古句是不需要詳細解釋的,關鍵在于個人的體味。
詮釋二:
《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行健”與“地勢坤”失去了對稱,怎回事兒?
據帛書《周易》,“干”為“鍵”,“天行健”乃“天行鍵”,“鍵”乃“干”之古字,而“鍵”又訓為“健”,串在一起:
天,行矣,干(鍵)。干,健也。
據帛書《周易》,“坤”為“川”,“勢”乃“執”,“地勢坤”乃“地執川”, “川”乃“坤”之古字,而“川”又訓為“順”,串在一起:
地,執也,坤(川)。坤,順也。
“地”也有“原初的肯定性的強力”, “執”執力為“勢”,所以“地執坤”變成了“地勢坤”。 “執”執持、執守;“勢”“勢力”、“形勢”,坤之義大矣哉。
人參贊天地化育,參入“存在者之整體”,又能“復”,而得以“見天地之心”。天、地、人,三才而兩之,中道而行,何惑之有?
天行矣,干。干,健也。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執也,坤。坤,順也。君子以厚德載物。
詮釋三:
“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
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