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盧令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關于此篇詩旨,歷來看法不一,今將幾種主要的說法列舉如下:一、刺荒說(《毛詩序》:“《盧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獵,畢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好陳古以風焉。”)二、刺以色取人說(牟庭《詩切》)。三、女戀男、女贊男之說(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袁梅《詩經譯注》)。四、獵歌說(周蒙、馮宇《詩經百首譯釋》)。五、贊美獵者說(王質《詩總聞》、朱熹《詩集傳》)。今人多從第五說,當以此說為是。
作者是以羨慕的眼光,對獵人的外在英姿和內在美德進行夸贊。實在看不出詩中有“陳古以風”之意,也看不出“詞若嘆美,意實諷刺”(方玉潤《詩經原始》)之類的暗諷手法。
打獵是古代農牧社會習以為常的事。獵者除獲得生活所需之物外,還有健身習武的好處。古人認為,國家要強盛,離不開文治武功。體魄強健,好勇善戰,體現了國人的尚武精神。仁愛慈善,足智多謀,體現了國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并崇,剛柔兼濟,在古代形成一種風尚,一種共識。在這種風氣影響下,人們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標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常以這種標準與眼光來衡量和觀察各種人物,一旦有這樣的人物出現,就倍加贊賞,此詩中的獵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選取狩獵這一常見習俗,對獵人的善良、勇敢、能干和美姿進行贊譽,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詩人審美眼光獨到之處。
此詩采用了由犬及人、由實到虛的寫法。全詩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實寫手法寫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虛寫手法寫人,“即物指人,意態可掬”(陳震《讀詩識小錄》)。“令令”、“重環”、“重鋂”,是寫犬,不僅描繪其貌,而且描摹其聲。由此可以想見當時的情景:黑犬在獵人跟前的受寵貌和興奮貌,獵犬在跑動中套環發出的響聲等等,這就從一個側面烘托出狩獵時的氣氛。陳繼揆《讀詩臆補》云:“詩三字句,賦物最工。如‘殷其雷’及‘盧令令’等句,使人如見如聞,千載以下讀之,猶覺其容滿目,其音滿耳。”對“盧令令”三字感受特深。“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則是寫人,在夸贊獵人英姿的同時,又夸贊獵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干。這樣看來,詩中所贊美的獵人,是個文武雙全、才貌出眾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觀者(包括作者)的羨慕、敬仰和愛戴。從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實的,從當時所崇尚的民風看,也是可信的。
2.推薦 《詩經》<<盧令>>的理由
推薦 《詩經》<<盧令>>的理由: 1、《盧令》是《詩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首詩,作者是以羨慕的眼光,對獵人的外在英姿和內在美德進行夸贊。
實在看不出詩中有“陳古以風”之意,也看不出“詞若嘆美,意實諷刺”(方玉潤《詩經原始》)之類的暗諷手法。 2、打獵是古代農牧社會習以為常的事。
獵者除獲得生活所需之物外,還有健身習武的好處。古人認為,國家要強盛,離不開文治武功。
體魄強健,好勇善戰,體現了國人的尚武精神。仁愛慈善,足智多謀,體現了國人的文明精神。
因此,文武并崇,剛柔兼濟,在古代形成一種風尚,一種共識。在這種風氣影響下,人們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標準。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常以這種標準與眼光來衡量和觀察各種人物,一旦有這樣的人物出現,就倍加贊賞,此詩中的獵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選取狩獵這一常見習俗,對獵人的善良、勇敢、能干和美姿進行贊譽,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詩人審美眼光獨到之處。
3、此詩采用了由犬及人、由實到虛的寫法。全詩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實寫手法寫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虛寫手法寫人,“即物指人,意態可掬”(陳震《讀詩識小錄》)。
“令令”、“重環”、“重鋂”,是寫犬,不僅描繪其貌,而且描摹其聲。由此可以想見當時的情景:黑犬在獵人跟前的受寵貌和興奮貌,獵犬在跑動中套環發出的響聲等等,這就從一個側面烘托出狩獵時的氣氛。
陳繼揆《讀詩臆補》云:“詩三字句,賦物最工。如‘殷其雷’及‘盧令令’等句,使人如見如聞,千載以下讀之,猶覺其容滿目,其音滿耳。”
對“盧令令”三字感受特深。“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則是寫人,在夸贊獵人英姿的同時,又夸贊獵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干。
這樣看來,詩中所贊美的獵人,是個文武雙全、才貌出眾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觀者(包括作者)的羨慕、敬仰和愛戴。從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實的,從當時所崇尚的民風看,也是可信的。
原文欣賞:盧令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盧重環,其人美且鬈。
盧重鋂,其人美且偲。?。
3.你會怎么向同學推薦國風齊風盧令這首詩
《盧令》,《詩經·齊風》的一篇。為先秦時代齊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二句。這是一首贊美獵人的短歌。其人帶著獵犬出獵,品德仁慈,卷發美髯,具有長者之相。《毛詩序》說這首詩為刺齊襄公荒于政事而作。
《盧令》是整部《詩經》中最短的詩作之一。觀其一話而分三章析言之的表現手法,很可能是當時順口溜一類的民歌。全詩贊美獵人勇武多才,具有仁慈之心。詩從獵犬寫起,乃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既引出獵人,又烘托獵人。全詩通過對一位獵人勇壯的外貌、超群的才干和美好的心靈的贊美,反映出了春秋時代的人們愛好田獵的風俗民情。
全詩各句,上寫犬,下寫人。寫犬,重在鈴聲、套環,狀獵犬之迅捷、靈便、矯疾;寫人,各用一"美"字,突現其英俊。用仁、鬈、偲三字,則極贊獵人的內秀、勇壯、威儀。由犬及人,以犬襯人,以人帶犬,共同構成獨特的典型形象,聲情并茂,表達出齊人的尚武風習,以及對英雄獵手的尊崇。
4.你會怎么向同學推薦國風齊風盧令這首詩
《盧令》,《詩經·齊風》的一篇。
為先秦時代齊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二句。
這是一首贊美獵人的短歌。其人帶著獵犬出獵,品德仁慈,卷發美髯,具有長者之相。
《毛詩序》說這首詩為刺齊襄公荒于政事而作。《盧令》是整部《詩經》中最短的詩作之一。
觀其一話而分三章析言之的表現手法,很可能是當時順口溜一類的民歌。全詩贊美獵人勇武多才,具有仁慈之心。
詩從獵犬寫起,乃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既引出獵人,又烘托獵人。全詩通過對一位獵人勇壯的外貌、超群的才干和美好的心靈的贊美,反映出了春秋時代的人們愛好田獵的風俗民情。
全詩各句,上寫犬,下寫人。寫犬,重在鈴聲、套環,狀獵犬之迅捷、靈便、矯疾;寫人,各用一"美"字,突現其英俊。
用仁、鬈、偲三字,則極贊獵人的內秀、勇壯、威儀。由犬及人,以犬襯人,以人帶犬,共同構成獨特的典型形象,聲情并茂,表達出齊人的尚武風習,以及對英雄獵手的尊崇。
5.最短 的詩經
《盧令》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盧重環,其人美且鬈。
盧重鋂,其人美且偲。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6.《詩經》中最減短的一首詩
《盧令》24個字,《詩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首了。
原文欣賞: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盧重環,其人美且鬈。
盧重鋂,其人美且偲。
白話翻譯:
黑犬頸圈丁當響,獵人英俊又善良。
黑犬脖上套雙環,獵人英俊又勇敢。
黑犬脖上環套環,獵人英俊又能干。
作品賞析:
《盧令》,《詩經·齊風》的一篇。為先秦時代齊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二句,這是一首贊美獵人的短歌。其人帶著獵犬出獵,品德仁慈,卷發美髯,具有長者之相。《毛詩序》說這首詩為刺齊襄公荒于政事而作。《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