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禮物有關的古詩有哪些
1、謝賜珍珠 唐代:江采萍 桂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
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譯文 我很久沒有畫我的柳葉眉了,面上的殘妝和著眼淚打濕了我的紅綃衣。
我自是很久沒有梳洗過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來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2、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唐代: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譯文 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還偏要送給我一對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纏綿,把明珠系在我紅羅短衫。
我家的高樓就連著皇家的花園,我丈夫拿著長戟在皇宮里值班。 雖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無遮掩,但我已發誓與丈夫生死共患難。
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3、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南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譯文 你問我我山中有什么。
那我就告訴你,這個山中只有白云,我擁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擁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會有好的心情。
所以我不會也不可能把它贈送給您。 4、送王郎 宋代:黃庭堅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贈君以黟川點漆之墨,送君以陽關墮淚之聲。 酒澆胸次之磊塊,菊制短世之頹齡。
墨以傳萬古文章之印,歌以寫一家兄弟之情。 江山千里俱頭白,骨肉十年終眼青。
連床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 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遠別音書少。
炒沙作縻終不飽,縷冰文章費工巧。 要須心地收汗馬,孔孟行世目杲杲。
有弟有弟力持家,婦能養姑供珍鮭。 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
譯文 請你喝蒲城產的桑落美酒,再在酒杯里浮上幾片屈原曾經吃過的菊花。 送給你黟川出產的亮黑如漆的名墨,又送上曲凄涼動情的陽關曲催人淚下。
美酒使你胸中郁塞的磊塊盡化,秋菊使你停止衰老壽數無涯。 名墨讓你寫下流傳萬古的佳作,歌曲使你感受到兄弟間情義無價。
我們都已頭發斑白流落天涯,十年來骨肉情誼,青眼相加。 今天我們睡在一起徹夜長談,不覺雞已報曉;你滿腹詩書,口若懸河,說個不了。
學問精進到了這個地步,怎能為遠別后音書難通抱恨怨惱? 把沙石炒熱終究不能當飯謀求一飽,在冰塊上雕花只是白白地追求工巧。 請你收斂心神沉潛道義,定能體會出孔孟學術的精要。
你有弟弟能夠勤儉持家,妻子又賢惠孝敬婆婆從不怠懈。 兒子長大了能讀詩書,女兒能干勤紡絲麻。
你呢,只要安心地享樂,讀書之余,品味新茶。 5、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唐代:岑參 天山雪云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
交河城邊鳥飛絕,輪臺路上馬蹄滑。 晻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
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
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枝。 譯文 天山上的云雪終年不開,巍巍千山萬嶺白雪皚皚。
夜來北風卷過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間大雪更厚。 雪光和著月光照映銀山,雪花追著北風飛過鐵關。
交河城邊飛鳥早已斷絕,輪臺路上戰馬難以走過。 寒云昏暗凝結萬里天空,山崖陡峭懸掛千丈堅冰。
將軍皮袍久臥不覺溫暖,都護寶刀凍得像要折斷。 天山正是大雪紛飛之時,送別為友走馬歸還京師。
冰雪之中怎將心意表示,只有贈您青青松柏樹枝。
2.關于禮儀的古詩句
“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舉止是映照每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歌德:《親和力》文明的最重要任務之一,是使人在他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范圍內成為審美的人。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禮貌是一個人自己的真實思想中進行選擇的藝術。———阿.史蒂文斯:《德.斯蒂爾夫人》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講禮貌不會失去什么,卻能得到一切。———瑪.沃.蒙塔古:《書信集》禮節是所有規范中最微小卻最穩定的規范。
———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禮貌是博愛的花朵。不講禮貌的人談不上有博愛思想。
———茹貝爾:《名言集》使一個人偉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門第,而在于可貴的行為和高尚的品性。———奧維:《名人名言錄》。
3.關于文明禮儀的古詩
九歌 禮魂 屈原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1]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 陳子昂 大君忘自( 一作物 )我。 應( 一作膺 )運居紫宸。
揖讓期明辟。 謳歌且順人。
軒宮帝圖盛。 皇極禮容申。
南面朝萬國。 東堂會百神。
云陛旗常滿。 天庭玉帛陳。
鐘石和睿思。 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娛樂。 王業本艱辛。
愿罷瑤池宴。 來觀農扈春。
卑宮昭夏德。 尊老睦堯親。
微臣敢拜手。 歌舞頌維新。
君子行 齊己 圣人不生,麟龍何瑞。梧桐不高,鳳凰何止。
吾聞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時,進飼蠹骸H儔匚?煜氯伲?br>恥必為天下恥。茍進不如此,退不如此, 亦何必用虛偽之文章,取榮名而自美?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
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土 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 李白 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 李白 知恥近乎勇。 —— 孔丘。
4.與禮有關的詩詞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唐代: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譯文: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臺中的墨汁好像發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
——兩漢:司馬遷《孔子世家贊》 譯文: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車子、衣服和禮器,許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時演習禮儀。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唐代:杜甫《百憂集行》 譯文:只有癡兒幼稚無知,饑腸轆轆,對著東邊的廚門,啼叫發怒要飯吃。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唐代: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譯文:傳說南岳有朱雀,從百代以前的帝王開始,就有為岳分上下之禮。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唐代: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譯文:“少君”把我帶到了玉壇之上,遠遠地施禮請仙人相見。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
——唐代:王昌齡《塞下曲四首》 譯文:朝廷用很重的禮儀拜將出征,沿途州縣皆出城迎送。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先秦:佚名《周頌·豐年》 譯文:配合祭典很適當,普降福祿多吉祥。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唐代:杜甫《憶昔二首》 譯文:百馀年間,沒有發生過大的災禍。國家昌盛,政治清明。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唐代: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譯文:裴使君把我當徐孺子那樣對待禮遇有加,我應和著裴使君就像應和著謝宣城。
禮樂囚姬旦,詩書縛孔丘。——唐代:王績《贈程處士》 譯文:禮樂拘禁住了姬旦,詩書束縛住了孔丘。
5.與禮儀有關的古詩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誰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 李白
6.與禮儀有關的古詩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侈則多欲。
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誰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 劉備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