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要分析宋詞的藝術特色
宋詞之所以能成為一種成熟高雅的文體并能夠與詩并稱為“雙絕”,首先在于詞是中國古代文體中唯一的一種音樂文學,不僅富有韻律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唱起來宛轉悠揚.尤其詞的形式豐富多樣,在千種詞牌的音律框架下,可以填寫不同的內容.其次,詞與詩、文、賦等文體相比,更具感性的抒情特質,可以讓人肆意表達內心的真實的感受和訴求.宋詞從俗到雅,彌補了詩、文過于正統而缺少的人情味.再者,宋詞的意境之美尤為突出,看似簡單的寫景狀物的詞語之中,蘊涵無限的深情厚意和對人生的思考,讓人吟詠之后,細細品味,如同余音繞梁,給人充分的想象和理解空間.。
2.簡要分析:宋詞能夠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兩宋時期商業經濟繁榮,城市手工業發達,是宋詞興盛的物質基礎,市民階級的擴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兩宋社會矛盾尖銳,文學家用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 析:宋詞繁榮的原因: ①兩宋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 ②市民階層的擴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豐富的的文化娛樂生活; ③兩宋社會矛盾尖銳,文學家用詞更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考點: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宋詞。
點評:宋代詞成為文學的主流形式和標志,宋詞作家主要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兩大流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人;婉約派著名詞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3.古詩詞文化真的沒落了嗎
這個問題難回答,說沒落了,有傷當代人自尊之嫌,說沒沒落,有點不合實際。可以分開來解析:
首先,從普及和流行程度上來說,確實沒有古代那么盛行,我認為原因有三:
1、科技飛速發展,信息爆炸,生活壓力驟然增加,人們每天掙扎于各種糾結之中,大部分人很少有閑暇的時間去研究古詩詞的文化底蘊。
2、古詩詞形式古板,篇幅構架苛刻,甚至為了壓韻腳就得費盡周折,對于喜歡隨性的現代人,著實不適合。
3、古詩中有很多詩句都是飽讀經書而后建筆之佳作,有很深的文化積蘊,詩詞界的門外漢是完全看不懂的,甚至專業人士也難以望其項背,而這些東西雖然有價值,但對當代社會意義不大,所以大家寧可去看沒多少文化含量的警句,也不愿去剖析這些內容的深層含義。
但是從深度的理解層面和剖析方面來看,包括詩詞文化在內的文學文化一直在進步,一些詩詞愛好者和專家對歷史的考察,對作品的考證,都在從不間斷進行中,而且在逐步加深。
作為古典文學的愛好者,我堅信中國傳統文化不會再鋼筋水泥的叢林里走向覆滅,而是會在這一部分人手中薪火相傳,歷久彌新,散發出不源于這個時代,卻屬于每個時代的馨香。
4.簡要分析宋詞的藝術特色
宋詞為中國古典詩的藝術高峰。
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并出現了各種風格、流派。
《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并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5.中國詩詞的文化解讀或者學習詩詞文化的感悟 3000字
古典詩詞與中國文化
一首古詩或者古詞,它是一個生活在古代某個時期(具有一定的制度的制約)[ 作者受制度文化的影響]的一個特定的人在某個狀態(或思想情緒)[文如其人 受精神文化的影響]之下用紙筆(或者口吟、題壁)寫(演唱)[受物質文化條件的影響]出來的。【一般、籠統的說】
具體地講,近三千年的中國文學包括古典詩詞是在這一個漫長時間段的古代文化的影響之下產生,并且流傳至今。三千年的華夏文化不斷發展演變,像上面一節談的,僅鴉片戰爭到五四(不到八十年),就經歷了一波三折的變化,而要把握三千年,談何容易?
但千年巨變也不過一百多年前的事,在列強瓜分之前,除了王朝更迭之際以外,中國社會相對是比較穩定的,文化的延續性像有人所說,是超常態的、以不變應萬變的一成不變。由于大陸性封閉結構的地理環境,造成長久的農業文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和自漢朝迄清末儒家文化一統天下的凝固格局。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及其禮義學說,一直到五四激烈沖擊之際,還有林紓、王國維等人以生命相護衛,你說中國文化在幾千年之中會有多么大的變化?春秋年代產生的最古詩集《詩經》一直到《儒林外史》作者寫《詩說》,僅對其中篇章發表個人的一點新見,還有當時的才子佳人書名著《好逑傳》根據它譜寫了一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風雅頌,幾千年后照樣發揮經典的垂范作用,你說中國文學沒有沿襲老祖宗的遺傳?
總之,在風云變幻的歷史的演變之中的中國文化、古典詩詞又保持著它超穩定的不變之勢。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詩人們按照孔子“思無邪”的詩教,在“溫柔敦厚”、“樂而不淫”的原則下,寫了無數符合儒家修身治國規范的詩詞。由于儒家是入世的實踐哲學,因此秉承這種思想的文士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奮發向上、為國出力的抱負,如杜甫的“立登要路津”,邊塞詞中“燕然未勒歸無計”。孔子的民本思想促成蘇軾、陸游等作家創作大量同情民生疾苦的詩作。
三教合流又是中國因地廣人多、為和諧的目的而出現的文化現象。于是打上儒家之外的道家、佛家色彩的詩詞也應運而生。
三千我是編不出來啦……這些給你當參考吧……
6.結合宋詞分析宋代文人的民族情懷
詞的特點:
1. 詞是音樂文學,起源隋唐時,雅樂(古代)清樂(魏晉南北朝)燕樂(隋唐),詞配合燕樂而生
2.詞是城市文學,世俗性,這是詞作為新興文學的本質所在(宋詞的“俗”,是世俗的俗,宋代文學的俗,是以市民階層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為代表的被傳統士大夫階層所排斥的民間文化的新興)
3 詞是南方文學,作詞的人(唐圭璋《兩宋詞人占籍考》),詞中所言之物絕大多數都是南方有的
江南景象,有地域性 詞牌《憶江南》,又叫《夢江南》、《夢江梅》、《望江南》
4. 詞是女性文學,女詞人很少,男詞人因為“男子作閨音”【出自清代徐嗟鳳的《詞正》】,借此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7.我眼中的唐詩宋詞作文
唐詩宋詞風光旖旎,在我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光影…… 唐宋是我們詩詞文化最鼎盛的時期,是中國文化的高峰。
孟浩然、王維的寧靜淡泊,岑參、高適的邊塞長吟,李白的浪漫奔放,杜甫的亂世悲歌……星光燦爛的詩壇是唐代文學乃至中國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誓言給我鼓勵;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讓我向往;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鄉愁讓我心酸;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哲理給我啟迪…… 宋代詞人們高奏過悲壯威武的慷慨悲歌,低吟過委婉動人的纏綿情話,悲嘆過心疲氣短的窮途末路…… 我渴望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悲嘆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向往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我感慨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唐詩短而精煉,擲地有聲;宋詞長而有韻,回味無窮。
迷人皎潔的漢宮秋月令我心馳神往,傾國傾城的燕瘦環肥使我魂牽夢繞…… 唐詩宋詞那或雄壯或惆悵的意境是否讓你身臨其境?唐詩宋詞那或勉勵或警示的言語是否讓你有所感悟? 唐詩宋詞不僅是一種文化,也是一段歷程,更是一個傳奇!它所代表的是一個個永遠令人陶醉的王朝。 每次讀到唐詩宋詞,我都會有一種全部占有的沖動,這,也許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唐詩宋詞,是你,在我心頭激起了一圈圈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