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你最喜歡哪一種
唐朝詩歌在我國文化史上是空前絕后的,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同時也是我國文化對世界文化史的一大貢獻。那么為什么這種文化現象會出現在唐朝呢,而不是其他朝代呢?下面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第一是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是文化因素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在沒有經濟活動的基礎上是很難創造出較高水平文化的,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能夠很好地證明這個命題,這也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之前的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兩次較長時間的分裂,即三國時代和南北朝時期,這其中雖然有晉朝的統一,但是在生產力水平上沒有超出漢朝水平,經過北方戰事的沖擊,帶來北方生產力水平的下降,大量土地荒蕪,大量勞動力或死或逃亡,這時江南雖然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但是這種增長勢頭沒有能夠彌補北方戰事的沖擊,在總體水平上中國的生產力在下降。
隋朝雖然統一了全國,但是由于時間較短和對外戰爭的原因,生產力水平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是短時間內又陷入了戰事,文化的發展遵循長線效應,因此,文化在隋朝雖然略有發展,但是在高度上還沒有達到教高水準。
經過唐王朝的統治,特別是前幾朝的休養生息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經濟政策的帶動下,大量閑置的土地得到開發,大量勞動人口的出現,促進了經濟水平的發展,生產力有了教大發展,這可以通過唐王朝時代出現的大量生產工具來證明,物質財富大量積累,為文化的發展創造了物質基礎,這些經濟因素的出現促進了文人對那個時代的謳歌,因此為文化的向前發展準備了物質動力和思考的源泉。
第二是政治因素。
唐朝較其前朝的任何時代在文化政策上都是比較開放的。我想這與唐王朝出身于北方少數民族(當時條件下)有關,他們雖然了解中原文化,特別是漢朝以來的儒家文化,但是唐朝統治者們有自己的理解,這對漢朝以來的儒家文化而言可以說是一種異質性文化理解,正是這種異質性的理解方式,使得唐王朝的統治者們可以推行一種不同于前朝的文化政策,而他們推行的文化政策正好是文化理解與文化共融,這種政策符合了當時民族融合的趨勢,適應了當時文化發展的規律,促進了唐王朝文化的發展。
第三是文化因素
在前面兩種因素的作用下,唐王朝的文化在向前發展著,在這種文化發展的推動下,文人所面臨的就是文化模式的選擇問題。這種文化模式的選擇在今天看來是有必然性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六朝門閥的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的浮靡文風,是當時文化所不能選擇的,因為這種文化模式不能很好地表達當時的要求。而詩歌模式是中華民族所早就有的,因此當時的文化對這種原有的文化模式進行了模式上的創新,就形成了唐朝的詩歌模式。
當然還有其他模式,這正是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的模式。
宋詞的繁榮與宋代特殊的時代背景和詞的文體特點有密切的關系。詞產生于民間,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娛樂色彩。宋代由于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優厚。宋太祖在“杯酒釋兵權”時,就公開鼓勵大臣們“多買歌兒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個社會形成了競相追求享樂的風氣。又由于宋代(特別是北宋)社會相對安定,政局相對穩定。詞這種帶著濃厚的娛樂色彩,幾乎沒有傳統的政治、道德負荷的文學形式,在宋代終于找到了最為適宜的生長環境,所以便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發展起來了。
① 兩宋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是宋詞興盛的物質基礎.
② 市民階層的擴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
③ 兩宋社會矛盾尖銳,文學家用詞更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明清小說1.國家統一,有良好的經濟條件。
2.明代自萬歷之后,許多地方沒有執政長官,許多地方處于無政府狀態,民間積極發展迅速。
3.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工場出現,勞動力大大堅強。
4.消費水平上升,人們需要消遣方式。
5.文學發展良好,有一大批職業小說家:馮夢龍,凌萌初
6.前朝積累下來的文學經驗,唐傳奇,宋元話本
我喜歡唐詩。
2.唐詩宋詞元曲相比,哪個更好
繼唐朝詩、宋詞之后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夸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
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傳絕不及唐詩宋詞之廣,這是人們對元曲的體式感到陌生緣故. 它更有了一點民族風味,但這來源于金。不太被人們所接受,所以竟管它在唐,宋之后卻不太受人喜歡。
沒有誰好,誰不好的。看你偏愛什么了,我喜歡詞的那種形式,以及它多委婉,而又不失豪放。
如果你對元曲的歷史,人文了解的足夠,也可能會喜歡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唐詩宋詞元曲喜歡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