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淵明的詩句有哪些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東晉·陶淵明·移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東晉·陶淵明·飲酒)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東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飲酒)
2.陶淵明經典詩句有哪些
1.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東晉?陶淵明?移居)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東晉?陶淵明?飲酒)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東晉?陶淵明?飲酒) 4.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5.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6.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9.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10.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陶淵明古詩 在線等
陶淵明《飲酒》之五賞析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365-427),名潛,又名元亮,世號靖節。
我國文學史上偉大詩人之一,他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所以梁.鐘嶸說陶淵明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朱自清也曾說過:"中國詩人里影響最大的似乎是陶淵明、杜甫、蘇軾三家。
"由此可見,陶詩在我國詩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一、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少年時代受家庭和儒經的影響,懷有兼善天下、大濟蒼生的壯志。
但由于東晉門閥制度森嚴,庶族寒門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位的壟斷,在這樣的情況下,陶淵明的理想是難以化為現實的, 陶淵明直到二十九歲才出仕為官,但終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過是祭酒、參軍、縣丞一類芝麻小官,不僅濟世的宏志無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茍合取容中降志辱身與一些官場人物周旋。 到他三十九歲時,多年來予其深刻影響的老莊思想和隱逸的社會風習使他的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他說:"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可見,"道之不傳"的理想幻滅使他轉向躬耕自給自勞自娛以求心靈的寧靜與澹泊。
此后,他又為彭澤令,就在他上任八十余日之時,逢郡督郵來巡,屬僚告之應束帶進見,他長嘆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并即日解印掛職而歸,從此,他結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經的彷徨,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歸田之路,也給后人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佳話。
二、《飲酒》的解讀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詩表現了陶淵明歸隱田園后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
讀者喜愛它,不僅僅因為它語言淺近,結構巧妙,寫景如畫,意境高遠,還由于它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反對“心為行役”的“物化”。詩的前四句袒露了詩人能夠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遠地自偏”,后六句寫隱逸生活的樂趣,表現了詩人棄官歸田后遠離塵世,醉心田園的情志,這其中既有不滿現實、潔身自好的一面,同時也流露出回避矛盾、與世無爭的消極情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結廬”,建造房屋;“人境”,人們聚集的地方;“車馬喧”,車馬的喧鬧,意味著上層人士間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間的各種紛繁雜塵。
詩人將住所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囂聲。詩人緊接著就有了一問:“問君何能爾”?你如何能夠做到這樣呢?爾,代前句;然后自問自答“心遠地自偏”。
“遠”是玄學中最常用的概念,表面意義是遠離俗世,深層意義則是指超脫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此句為全篇之骨;"地自偏":覺居處僻靜。
這句詩將詩人的生活志向和人生態度明言道出,一個歸隱之士的高雅情志躍然紙上。它告訴讀者,詩人的心靈超然凈化,使車馬喧鬧的環境也因之幽靜僻遠了,詩句涵蘊著深刻的哲理。
“車馬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同時也是象征。它代表了整個為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
這四句借眼前之物,談人生哲理。于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
其結構設計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轉折,造成懸念,類似“拗救”。第三句借勢發問,第四句給出答案,四句渾然一體,以致于以造語奇險著稱的忘安石都稱贊說:“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寫詩人之所為與所見,詩人所見乃"菊",風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為詩人內心情致的物象;詩人所為乃是在自己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間見其高潔的情致。范成大說:“名勝之士未有不愛菊者,到淵明尤甚愛之。”
(《范村菊譜序》)淵明愛菊,既是由于菊花的美麗,所謂“秋菊有佳色”,還因為“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赴籬下采菊佐酒可以健身,同時菊也是詩人高風亮節的象征,正如蘭之于屈原,梅之于陸游一樣,都有著特殊的機緣。“悠然見南山”既可解為“見到了悠然的南山”,也可以解釋為“悠然地見到了南山”。
“悠然”不僅屬于人,也屬于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見":居心于有意無意之間的一瞥,反射出詩人超脫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閑心情。還有一種版本將“見”字寫作“望”字,蘇東坡認為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因為“望”屬于有意識地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
而“悠然見南山”就好似在一種無意識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簾。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林中的霧靄在夕陽之下紫氣升騰,若有若無,繚繞于峰際;成群的鳥兒相伴飛返回巢,歸隱山林。
寫出了詩人"悠然"所見之景,體現了詩人寧靜恬淡的主觀心境。這四句不僅寫出了詩人無意見山、心與物遇而進入物我兩忘的情態;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圖境,把主體的情感化為客觀的景物。
難怪明人謝榛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二句是對全詩的總結。
"此中",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
4.陶淵明的詩歌有哪些
陶淵明《歸田園居》原文+譯文
[原文]
少無適欲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譯文
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性格本來愛好山野。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后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
狗在深巷里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里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里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移居二首》——陶淵明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弊廬何必廣 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譯文〕
從前便想居南村,
非為選擇好住宅.
聞道此間入純補,
樂與相伴共朝夕.,
我懷此念已很久,
今日遷居南村里.
陋室何必要寬大
遮蔽床靠愿足矣.
鄰居常常相往來,
直言不諱談往昔.
美妙文章同欣賞,
疑難問題共分析.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琢相思.
相思削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如不勝 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譯文]
春秋之季多朗日,
登高賞景詠新詩.
經過門前相呼喚,
有酒大家共飲之.
農忙時節各歸去,
每有閑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門,
歡言笑語無厭時.
此情此趣豈不美
切勿將它輕拋棄.
衣食須得自料理,
躬耕不會白費力.
5.陶淵明的詩句有哪些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東晉·陶淵明·移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東晉·陶淵明·飲酒)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東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陶淵明·飲酒)。
6.關于陶淵明詩句
1、《歸園田居五首》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馀”。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2、《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移居二首》
(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4、《歸去來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翹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胡為惶惶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執杖而耘耔zǐ。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7.陶淵明 詩詞
一共5頁呢 你我提供的網站 挨個看卡 然后 保存一下
詩詞標題 作者 年代
詠荊軻 陶淵明【小傳】 魏晉
擬挽歌辭 其三 陶淵明【小傳】 魏晉
擬挽歌辭 其一 陶淵明【小傳】 魏晉
擬挽歌辭 其二 陶淵明【小傳】 魏晉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陶淵明【小傳】 魏晉
飲酒 其九 陶淵明【小傳】 魏晉
雜詩 其二 陶淵明【小傳】 魏晉
命子 陶淵明【小傳】 魏晉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 其一 陶淵明【小傳】 魏晉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 其二 陶淵明【小傳】 魏晉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 陶淵明【小傳】 魏晉
雜詩 其一 陶淵明【小傳】 魏晉
雜詩 其二 陶淵明【小傳】 魏晉
雜詩 其三 陶淵明【小傳】 魏晉
雜詩 其四 陶淵明【小傳】 魏晉
和郭主簿 其一 陶淵明【小傳】 魏晉
和郭主簿 其二 陶淵明【小傳】 魏晉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其一 陶淵明【小傳】 魏晉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其二 陶淵明【小傳】 魏晉
勸農 陶淵明【小傳】 魏晉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陶淵明【小傳】 魏晉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陶淵明【小傳】 魏晉
停云 陶淵明【小傳】 魏晉
時運 陶淵明【小傳】 魏晉
榮木 陶淵明【小傳】 魏晉
連雨獨飲 陶淵明【小傳】 魏晉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陶淵明【小傳】 魏晉
歸園田居 其一 陶淵明【小傳】 魏晉
歸園田居 其二 陶淵明【小傳】 魏晉
歸園田居 其三 陶淵明【小傳】 魏晉
8.有關“陶淵明”的詩句
顏延之《陶徵士誄》:居備勤儉,躬兼貧病。
人否其憂,孑然其命。隱約就閑,遷延辭聘。
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糾纏斡流,冥漠報施。
孰云與仁?實疑明智。謂天蓋高,胡愆斯義?履信曷憑?思順何置?年在中身,疢維痁疾。
視死如歸,臨兇若吉。藥劑弗嘗,禱祀非恤。
傃幽告終,懷和長畢。 沈約《宋書·隱逸傳》: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
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
蕭統《陶淵明傳》: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 《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
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鐘嶸《詩品》:文體省凈,殆無長語。
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
世嘆其質直。至如“歡顏酌春酒”,“日暮天無云”,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楊休之《陶集序錄》:余覽陶潛之文,辭采雖未優,而往往有奇絕異語,放逸之致,棲托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說·立命篇》:或問陶元亮,子曰:“放人也。
《歸去來》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傳》則幾于閉關也。” 《晉書·隱逸傳》:厚秩招累,修名順欲。
確乎群士,超然絕俗。養粹巖阿,銷聲林曲。
激貪止競,永垂高躅。 孟浩然《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賞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王維 《偶然作》: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
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
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
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
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
《與魏居士書》:近有陶潛,不肯把板屈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后貧,《乞食》詩曰“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慚也……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后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韓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時讀《醉鄉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于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于味邪?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訪陶公舊宅》: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連征竟不起,斯可謂真賢……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
宋代 林逋《省心錄》: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與功臣、義士等,何耶?蓋顏子以退為進,寧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歟。 歐陽修: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軾: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
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黃庭堅《宿舊彭澤懷陶令》:潛魚愿深渺,淵明無由逃。彭澤當此時,沉冥一世豪。
司馬寒如灰,禮樂卯金刀。歲晚以字行,更始號元亮。
凄其望諸葛,骯臟猶漢相。時無益州牧,指揮用諸將。
平生本朝心,歲月閱江浪。空余時語工,落筆九天上。
向來非無人,此友獨可尚。屬予剛制酒,無用酌杯盎。
欲招千載魂,斯文或宜當。 陳師道《后山詩話》:陶淵明之詩,切于事情,但不文耳。
……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耳。……右丞、蘇州,皆學于陶,正得其自在。
王安石(陳正敏《遯齋閑覽》載):(王安石)言其(淵明)詩有奇絕不可及之語,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由詩人以來無此句也。
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人而已。 楊時《龜山先生語錄》:陶淵明詩所不可及者,沖澹深粹,出于自然。
若曾用力學,然后知淵明詩非著力之所能成。 晁說之《晁氏客語》:淵明如:“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深得固窮節”,不與物競,不強所不能,自然守節。
蔡啟《蔡寬夫詩話》:觀其(淵明)《貧士》、《責子》與其他所作,當憂則憂,遇喜則喜,忽然憂樂兩忘,則隨所遇而皆適,未嘗有擇于其間,所謂超世遺物者,要當如是而后可也。 曾纮(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載):余嘗評陶公詩語造平淡而寓意深遠,外若枯槁,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也。
蔡絳《西清詩話》:淵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詩家視淵明,猶孔門之視伯夷也。 陶淵明像 許顗《彥周詩話》:陶彭澤詩,顏、謝、潘、陸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附之于詩,無一點愧詞,所以能爾。
楊萬里《西溪先生和陶詩序》:淵明之詩,春之蘭,秋之菊,松上之風,澗下之水也。 《誠齋詩話》:五言古詩句雅淡而味深長者,陶淵明、柳子厚也。
朱熹《朱子語類》:淵明所說者。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有關陶淵明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