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唐詩評價

    1.對唐詩的評價

    唐代是我國古時的詩歌盛世,唐詩,宣示著我們民族歷史的悠久、文明的發達和藝術的精美。今天我們能夠讀到的唐詩大約是5萬首,如此數量眾多的詩詞形成了它獨具一格的特點。

    一,數量眾多

    通常我們接觸到的唐詩為300首,能夠統計到的數量約5萬首,這在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種文化形式上都是可觀的。形成這種龐大的數量是依據唐朝繁華包容開放的**面,唐代的太平盛世,為詩歌繁榮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創作的“底氣”。

    二,思想解放

    唐帝國是空前大一統的國家,中國同西域、中亞、印度、日本等國的文化交流也有較大的發展。唐代思想開放,人際環境寬松、灑脫、大度,所以詩人寫起詩來較為自由、隨意。透過唐詩,特別是初唐與盛唐時期的詩詞,我們可以強烈地體現到詩詞當中透露出的這層意境。

    三,內容豐富

    重大題材, 國計民生, 憂國憂民, 個人胸懷抱負, 風花雪月,卿卿我我,詠物頌人言情,在唐詩中均有體現。

    四,語言精美

    唐代詩人十分追求詩歌的語言藝術,他們“語不驚人死不休”、“意匠慘淡經營中”(杜甫),務必使詩歌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具美感。讀唐詩,腦海中時常有一種畫面感,如身臨其境。

    五, 形式多樣

    唐詩從字數看,有三言詩、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雜言詩。從體裁看,有古體詩(歌行體、古風詩)、近體詩(格律詩)、樂府詩等等,蕓蕓齊備。可以說,中國古代詩歌的各種體制,在唐代已經全部形成、確立或得到進一步完善了。

    擴展資料:

    唐代是詩的盛世,誕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詩人,留下了許多精彩絕倫的詩作,在往后的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從未有哪個朝代的詩作超越唐詩。

    唐詩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它已經深深的融入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液之中。從小我們讀唐詩,背唐詩,即使多年未讀唐詩,有些唐詩仍深深的印在腦海中,可以脫口而出。

    唐朝鼎盛時期政治開明,物質

    富庶,文化繁榮,群星燦爛,瀚若星河,因此唐詩就成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也成了

    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動力

    的豐碑。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唐詩離我們有多遠?

    2.優美的古詩詞,附欣賞和評價.

    新涼 年代:【宋】 作者:【徐璣】 體裁:【七絕】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蝶戀花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 體裁:【詞】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午睡醒來慵—晌,雙紋翠簟鋪寒浪.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云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采蓮曲二首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體裁:【七絕】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峨眉山月歌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秋夜喜遇王處士年代:【唐】 作者:【王績】 體裁:【五絕】 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惜牡丹花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以下省略一萬首。

    3.古詩點評

    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賞析】: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

    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詩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后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

    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并無關連。

    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于行間,見離愁于字里。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后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

    但賦是因游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扉掩于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

    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里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并沒有問出口的懸念。

    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后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里,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王維善于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1]。此地一為別[2],孤蓬萬里征[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4]。

    賞析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

    詩人和友人并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

    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一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

    “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接下去兩句寫情。

    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云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凄涼痛苦,難舍難分。

    這兩句“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云”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云,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

    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那么徐緩,戀戀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啊!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

    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凄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感情熱誠。

    詩中青翠的山巒,清澄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再加上班馬長鳴,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注釋[1]郭:外城.[2]為別:作別。

    [3]孤蓬;一名飛蓬,枯后根斷,常隨風飛旋。萬里征:萬里行。

    [4]蕭蕭:馬鳴聲。班:分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里,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

    4.古詩點評

    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賞析】: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

    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詩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后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

    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并無關連。

    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于行間,見離愁于字里。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后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

    但賦是因游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扉掩于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

    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里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并沒有問出口的懸念。

    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后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里,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王維善于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1]。此地一為別[2],孤蓬萬里征[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4]。

    賞析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

    詩人和友人并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

    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一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

    “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接下去兩句寫情。

    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云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凄涼痛苦,難舍難分。

    這兩句“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云”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云,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

    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那么徐緩,戀戀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啊!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

    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凄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感情熱誠。

    詩中青翠的山巒,清澄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再加上班馬長鳴,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注釋[1]郭:外城.[2]為別:作別。

    [3]孤蓬;一名飛蓬,枯后根斷,常隨風飛旋。萬里征:萬里行。

    [4]蕭蕭:馬鳴聲。班:分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里,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江淹《別賦。

    5.【你們對宋詞、唐詩的看法要自己的觀點】

    唐詩、宋詞是我國傳統文學藝苑中的兩朵最美的奇葩.個人認為,他有以下優點,適合也值得大家去學習: 第一,總體看,他們篇幅短、韻律強,讀之朗朗上口,詞句優美,比之長篇大論的古文來說,她更易于現代人接受,更能讓人陶醉,而且讀之品之是一種享受; 第二,自古以來的說法是“詩言志”,詞發展成熟后也可以言志了,那么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情感、古人的哲學觀等等,也都毫不保留地融入到了詩詞之中,我們品味詩詞,可以學習古人,增長智慧; 第三,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脈相承的,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不能不了解我們的前輩的生活,從古詩詞中,我們可以積累更多的歷史知識、民族風俗,比如讀懷古作品、讀節令作品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華; 第四,因為古詩詞的語言最凝練,所以作者們在遣詞造句上用的功夫更多,可謂字字珠璣.長時間學習詩詞,可以增加自身語言的文采和底蘊,有助于文學素養的提升; 第五,詩從詩經開始,發展到唐代最成熟,是黃金時期.詞代唐末產生,到宋代為鼎盛.所以要看詩詞,首選唐詩宋詞,這是最精華的部分.。

    6.名人對唐詩的評價

    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

    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后》)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

    才矣奇矣,人不逮矣。”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贊道:“執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王世貞:五七言絕句,李青蓮、王龍標最稱擅場,為有唐絕唱。

    少陵雖工力悉敵,風韻殊不逮也。(《藝苑卮言》)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詩自為一體。

    子美學優才贍,故其詩兼備眾體,而植綱常系風化為多,三百篇以后之詩,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7.經典古詩賞析

    行路難的背景資料 天寶元年(742),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被世人稱作“詩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后,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行路難》即作于被迫離開長安時,感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李白少有大志,胸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他二十四歲“辭親遠游”直到四十二歲才奉詔供奉翰林。

    因為他傲岸奔放,蔑視權貴,不容于朝。天寶三年,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編輯本段]【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同“饈”,美味的食物)直(同“值”,價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解詩題 《行路難》古代樂府《雜曲歌辭》。

    742年詩人應昭入京,供奉翰林,試圖施展自己的經國濟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擠,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時,寫下這首詩。 全部注釋 1《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內容多寫世路艱難和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開頭。

    今存最早的《行路難》是鮑照的十八首。前人認為李白的《行路難》“似全學鮑照”。

    第一首乃取意于鮑照《行路難》“對案不能食”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價昂貴。珍羞:珍貴的菜肴。

    羞,同“饈”,食物。直:通“值”,價值。

    3鮑照《行路難》:“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4閑來兩句:傳說呂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時,曾一度垂釣于磻溪(今陜西寶雞東南)。

    乘舟夢日邊:相傳伊尹在受商湯聘請的前夕,夢見自己乘船經過日月之旁。呂尚和伊尹都曾輔佐帝王建立不朽功業,李白借此表明對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極大的希望。

    5長風破浪: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濟:渡過。

    6 飡:通“餐”。 7 羞:通“饈”。

    金杯盛著昂貴的美酒,玉盤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飲,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風雪堆滿了山,把山給封住了。

    當年呂尚閑居,曾在碧溪垂釣;伊尹受聘前,夢里乘舟路過太陽邊。行路難啊,行路難!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處?總會有一天,我能乘長風破巨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

    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逐句理解: (1)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

    “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2)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歷史上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宏大的事業,可是受詔入京后,皇帝卻沒有重用,而且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性格的人,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典故,表達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的信心。

    (3)這四句節奏短促,反復感嘆過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現出進退失據而又不甘自棄,繼續探索尋求出路的復雜心理。 (4)最后兩句詩人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

    李白畢竟是盛唐的大詩人,他悲而不傷,那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詩人用“長風破浪”比喻其宏偉抱負,接以“會有時”,肯定這一抱負有施展的時候。其堅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現得何等豪邁、直爽! “直掛云帆濟滄海”由乘長風破萬里浪推演而來,創造出一個雄渾闊大的意象,融入了詩人“輔弼天下”,大濟蒼生的宏偉藍圖。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兩人。

    唐詩評價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唐詩評價

    詩詞

    宋詞中意境美

    閱讀(185)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中意境美,內容包括詩詞中從哪些方面可體現出詩詞的意境美詩詞中從哪些方面可體現出,宋詞中意境美得句子,唐宋詩詞中浪漫、唯美、有意境的詩句我想從唐宋詩詞中選出一個比。意境的形成,靠的是心與物、情與境、主觀與客觀

    詩詞

    讀唐詩誦讀

    閱讀(19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讀唐詩誦讀,內容包括讀古詩的方法怎樣讀唐詩三百怎樣讀唐詩三百首,讀唐詩舞蹈視頻,請問哪里有誦讀唐詩宋詞的視頻教程喜歡唐詩宋詞,因古今字的讀音。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

    詩詞

    分析宋詞的風格

    閱讀(16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分析宋詞的風格,內容包括簡要分析宋詞的藝術特色,宋詞的風格、特點,詩詞的風格主要有幾種。宋詞之所以能成為一種成熟高雅的文體并能夠與詩并稱為“雙絕”,首先在于詞是中國古代文體中唯一的一種音樂文學,不僅富有韻律之美,讀

    詩詞

    唐詩小學一年級

    閱讀(16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小學一年級,內容包括小學一年級古詩20首是什么,一年級古詩大全70首,一年級所有古詩。人教版小學一年級必背古詩詞 (共六首)《畫》 唐?王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靜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

    詩詞

    宋詞田字格

    閱讀(19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田字格,內容包括硬筆書法田字格紙上怎么寫古詩詞,田字格詩歌180字,書寫古詩田字格作者名字寫那里。詩中草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3.國破山河在,城

    詩詞

    歌曲《唱唐詩》歌曲

    閱讀(21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歌曲《唱唐詩》歌曲,內容包括有什么古詩可以唱成歌曲,有沒有什么歌曲用來唱古詩的,用歌曲唱古詩用哪個歌配哪首古詩符合情境的。古詩知道的不多,但是有些詞牌可以唱出來的哦。 歌曲:獨上西樓歌手:鄧麗君專輯:enteralbumhere無

    詩詞

    短宋詞什么什么唇

    閱讀(14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短宋詞什么什么唇,內容包括宋詞里“點降唇”是什么意思,最短的宋詞是什么列一個,超短的短宋詞(十萬火急)哪一位有啊、愛問知。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

    詩詞

    古詩宋詞感情

    閱讀(12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古詩宋詞感情,內容包括唐詩宋詞中有關于愛情的詩句,唐詩宋詞中的愛情,唐詩宋詞中有關于愛情的詩句如題尋求唐詩宋詞關于愛情的詩句,。1 柳永 :鳳棲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2 佚名: 擊鼓《詩經.邶風》 死生契闊,與子

    詩詞

    唐詩王勃

    閱讀(22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王勃,內容包括古詩作者王勃簡介要詳細,王勃滕王閣序古詩,滕王閣序詩一首古詩詞誰有王勃的滕王閣序,全篇哦sossossossosso。滕王閣序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

    詩詞

    董其昌宋詞冊原色

    閱讀(18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董其昌宋詞冊原色,內容包括有那位書家知道董其昌行書宋詞的譯文(原文)給發一下謝了,董其昌的詩詞及生平,董其昌的詩詞及生平。秋意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深如怨,白鳥無言定自愁。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

    詩詞

    宋詞崇尚傷感的時尚

    閱讀(18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崇尚傷感的時尚,內容包括悲傷點的宋詞,所有悲傷的宋詞都給我,最凄美關于愛情的宋詞。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

    詩詞

    宋詞選摘抄筆記

    閱讀(21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宋詞選摘抄筆記,內容包括宋詞選>讀書筆記,宋詞選>讀書筆記,宋詞選文章。永遇樂 蘇 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

    詩詞

    唐詩描寫春天的

    閱讀(20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描寫春天的,內容包括關于春天的古詩,描寫春天的詩句,描寫春的唐詩十首。春天的古詩詞 1 《詠柳》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

    詩詞

    唐詩宋詞簡單帶字

    閱讀(22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宋詞簡單帶字,內容包括唐詩、宋詞最簡單的,各十首,唐詩宋詞各十首簡單點的短點的現在這提前說謝謝了,求30首唐詩宋詞簡單點的我要背.。十首唐詩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

    詩詞

    讀唐詩誦讀

    閱讀(19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讀唐詩誦讀,內容包括讀古詩的方法怎樣讀唐詩三百怎樣讀唐詩三百首,讀唐詩舞蹈視頻,請問哪里有誦讀唐詩宋詞的視頻教程喜歡唐詩宋詞,因古今字的讀音。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

    詩詞

    唐詩小學一年級

    閱讀(16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小學一年級,內容包括小學一年級古詩20首是什么,一年級古詩大全70首,一年級所有古詩。人教版小學一年級必背古詩詞 (共六首)《畫》 唐?王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靜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

    詩詞

    歌曲《唱唐詩》歌曲

    閱讀(21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歌曲《唱唐詩》歌曲,內容包括有什么古詩可以唱成歌曲,有沒有什么歌曲用來唱古詩的,用歌曲唱古詩用哪個歌配哪首古詩符合情境的。古詩知道的不多,但是有些詞牌可以唱出來的哦。 歌曲:獨上西樓歌手:鄧麗君專輯:enteralbumhere無

    詩詞

    王國維以宋詞比唐詩認為柳永似

    閱讀(28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王國維以宋詞比唐詩認為柳永似,內容包括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43篇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柳永的詞與宋詞的關系,劉嘉瑩中華詩詞之美每一節的判斷題答案。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出

    詩詞

    兒童學唐詩宋詞的好處

    閱讀(25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兒童學唐詩宋詞的好處,內容包括學唐詩的好處,兒童學唐詩好處呢,幼兒背唐詩的好處幼兒學習唐詩宋詞有什么好處。兒童背唐詩能夠鍛煉記憶力背誦是有助于提高記憶力的,同樣,兒童通過背唐詩訓練記憶力,就是益智的一個方面。 根據

    詩詞

    洛陽在唐詩宋詞中的地位

    閱讀(22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洛陽在唐詩宋詞中的地位,內容包括為何古詩詞中總有洛陽這個詞,洛陽代表了什么,唐詩,宋詞,元曲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怎么排列,求唐詩宋詞中有“長安”和“洛陽”的整詩詞。唐詩是我國文學遺產之一,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

    詩詞

    唐詩宋詞的文學地位

    閱讀(49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宋詞的文學地位,內容包括論述唐詩的文學地位及影響,唐詩的文學地位以及影響,宋詞的影響和地位。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這個朝代詩

    詩詞

    唐詩精神

    閱讀(25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精神,內容包括唐詩的人文精神,唐詩人文精神,胡曉明的《唐詩與中國文化精神》的感想與理解1.兩個老先生和兩。唐詩中的人文精神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古典文學中間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最能代

  • <td id="862kg"></td>
  • <td id="862kg"><option id="862kg"></option></td>
  • 狼友av永久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