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
一、雨中曲??雨是首動聽的歌,它常常感動了我;總要仔細地傾聽才知道它唱什么。
我愛在雨中獨自漫步,傘下的世界只有我。平時被我忽視的小野菊在雨中顯得楚楚動人,窗外幾盆蝴蝶蘭在雨的洗禮之后,雖有些嬌弱無力地垂著頭,但卻更增添了幾分清新、雅致。
??小時候在童稚的心里,雨是奇妙的!趁媽媽不注意時在雨中嬉戲,或者造紙船,讓它搖擺在漲滿水的水溝里,或者坐在木桶中想象乘風破浪的景象。??長大后,雨是凄美的!在雨中不再是快樂的嬉戲,只是沉默的凝思!??綠葉上的雨,一顆顆晶瑩透明,靜靜地躺在青青的小葉床上,“嗚嗚……”一陣火車的汽笛聲,在雨中,那聲音傳得好遠、好遠,我的思維也跟著那悠揚的汽笛聲飄啊,飄……飄向那段不知愁的童年……??那天到曾文水庫,早上的山谷中霧氣彌漫,隱約中透出一片黛綠,滿山的竹,在煙霧中更顯高聳、挺拔。
看著遠處青山,我想起往事的點滴,看著盈盈的綠水,我更懷念逝去的時光。??雨點不斷打在欄桿上,石棉瓦上叮當的是串串輕快的音符。
天空仍一片陰霾,像我心中的不快,只為最近接二連三的挫折;看雨、聽雨讓我把憂愁、郁悶扔向清爽的空氣,隨著雨絲、微風飄向遠方。 擁著風和雨,風從林梢掠過,雨點滴滴滑落,我愿是雨滴,快樂的雨滴。
二、雨??在一個寧靜的晚上,人們正在床上做夢時,突然發出一聲巨響,跟著便聽到檐前滴水的聲音,滴滴答答的節奏就像一首催眠曲,響個不停,越響越快,我好像被催眠一樣,跟著便睡著了。 ??當黎明已到,天空漸露光芒時,我在模糊中好像聽到那優美的樂曲還在為我演奏呢!我不禁走近窗門,看一看,啊!太美麗了,已有數十天未有過這么動人的景色。
小雨點落在那些美麗的花朵、樹木和嫩草身上,替它們換上了新衣,使它們更加艷美動人了!路上的小塵埃都被小雨點沖刷得一干二凈,人們已不像平時那樣輕松了。 因為他們要攜帶雨傘和應付交通問題,但是他們亦感到快樂,因為這些小雨帶給他們一個新的感覺。
小雨點越來越少了,不久,天空便露出一條滿載著快樂、和平的彩虹來了。??三、夜雨??不曉得從什么時候起,我有了一個特別的嗜好,愛在晚上下雨的時候,獨自乘上一輛全程的電車,從這個總站坐到那個總站,來來回回地游一番。
??遇上天雨,尤其是晚上,以一般情形來說,電車的乘客一定不會很多,車廂里常見疏疏落落的三兩個人。這時候,沒有喧吵,也沒有那歷久不散的可厭的煙味。
當我在這樣場合中,好像走進了另外一個小天地。??今天,我又乘上了一輛電車,靜坐在一個單人椅上。
外面是滂沱大雨,車在雨中慢慢地行駛,輪子和軌道發出的聲音,再夾著司機不時拉響的“丁丁”的鈴聲,使我感到十分舒服。??車窗是關上了,大顆的雨點沿著車頂流到玻璃窗上,車一動或者風一吹,就成了一些千變萬化的圖案。
我看倦了便瞌睡起來;即使不瞌睡,也會被窗外的雨點把自己帶入沉思。 有時我瞧望著窗外:街邊兩旁商店、住宅的燈光,映到雨里,更顯出和別的晚上大不相同的景象。
四、雨??一輪紅日,高掛在萬里無云的碧空,不斷地、很猛烈地施出它的淫威來。樹上的蟬兒,好像是組織了啦啦隊一般,不住地在大傘下叫著,好像替它在助威呢!我家的黃狗,伸出了長長的舌頭,懶洋洋地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連呼吸也短促了。
我手里拿著一把扇子,一刻也不停地扇著,還是不能抵抗那烈日的淫威。真熱得人懶得動彈,整個空間像凝固了一樣,多么酷熱的夏日啊!??半個鐘頭后,西方的天空中,出現了一團烏云,樹上的葉子,窗上的紙頭,都有些兒搖動了。
一會兒,黑云散開了,把炎陽遮住了;嘩,嘩,嘩,……一陣大風,刮得樹葉和地上的灰塵在空中飛舞,迷人雙目。 狗醒了,躲進屋子里來了。
我停了扇子,站在廊下,享受那涼爽的風兒。??電光閃閃,霹靂一聲,沙沙沙,沙沙沙,……大雨像傾盆般地倒下來。
我家的人,有的忙著關窗戶,有的忙著收拾東西,有的剛從街上回來,被雨淋得像落水雞一般。這時的屋子里,只聽得一片叫聲,笑聲,嘆息聲,腳步聲,喧嘩嘈雜,頓時顯得特別熱鬧和空中的雷聲、風聲、雨聲打成一片。
??雨漸漸地小了,風也漸漸地停了,隆隆的雷聲,還在遠遠地響著。院子里的積水,好似一個小小的水塘;一對白鴨,在水中沐浴,呷呷呷地叫著,如同在歡呼慶祝一般。
啊!多么可愛的一陣暴風雨呀!??五、及時雨??今年夏天,一連幾十天沒下雨,玉米、高粱的葉子打成卷,花生秧、紅薯秧旱得低著頭。 ??一天中午,天氣十分悶熱,太陽像個火球,炙烤著大地。
狗趴在地上張著嘴,伸出紅舌頭急促地喘著氣,雞也耷拉著翅膀臥在背陰處不停地喘息。人們坐在樹陰下,手不停地搖著扇子,望著那無云的天空。
燕子和麻雀也不知飛到哪里去了。??下午,烏云忽然從西北角涌了上來,一會兒工夫便移到了頭頂。
風發狂地刮了起來,這是下雨的前兆。一瞬間,豆粒大的雨點兒就落了下來,滴在人身上,涼爽爽的。
開始雨滴很稀,一會兒就變成了傾盆大雨。雨水順著房檐往下流,落在地上,飛濺起無數的水花。
地面像鋪。
2.描寫景物的經典名句
181、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82、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唐·王績·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父) 184、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元行沖傳) 185、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太宗·贈蕭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18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閣序) 189、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90、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賀知章·詠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192、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唐·宋之問·渡漢江) 19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195、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唐·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19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之渙·涼州詞) 198、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199、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孟浩然·春曉) 200、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0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20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唐·王昌齡·出塞) 20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0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泛) 205、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山居秋暝) 206、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唐·王維·山居秋暝) 207、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唐·王維·終南別業) 208、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 209、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210、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211、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1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13、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難) 214、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2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論詩) 216、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2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218、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獨坐敬亭山) 219、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唐·李白·勞勞亭) 220、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221、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唐·李白·子夜吳歌) 222、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獨酌) 223、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2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贈汪倫) 22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226、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唐·李白·上李邕) 22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唐·李白·北風行) 228、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唐·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云) 229、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230、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云) 2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唐·李白·將進酒) 23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 23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23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235、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
(唐·李白·江上吟) 23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難) 23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唐·李白·行路難) 238、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唐·李白·北風行) 23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40、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242、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唐·李白·清平調) 24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李白·將進酒)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46、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47、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唐·崔顥·黃鶴樓) 248、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唐·張旭·山中留客) 249、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別。
3.描寫景物的經典名句
181、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82、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唐·王績·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父) 184、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元行沖傳) 185、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太宗·贈蕭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18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閣序) 189、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90、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賀知章·詠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192、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唐·宋之問·渡漢江) 19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195、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唐·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19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之渙·涼州詞) 198、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199、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孟浩然·春曉) 200、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0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20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唐·王昌齡·出塞) 20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0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泛) 205、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山居秋暝) 206、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唐·王維·山居秋暝) 207、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唐·王維·終南別業) 208、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 209、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210、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211、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1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13、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難) 214、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2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論詩) 216、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2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218、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獨坐敬亭山) 219、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唐·李白·勞勞亭) 220、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221、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唐·李白·子夜吳歌) 222、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獨酌) 223、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2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贈汪倫) 22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226、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唐·李白·上李邕) 22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唐·李白·北風行) 228、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唐·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云) 229、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230、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云) 2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唐·李白·將進酒) 23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 23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23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235、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
(唐·李白·江上吟) 23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難) 23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唐·李白·行路難) 238、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唐·李白·北風行) 23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40、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242、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唐·李白·清平調) 24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李白·將進酒)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46、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47、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唐·崔顥·黃鶴樓) 248、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唐·張旭·山中留客) 249、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
4.收集關于景物描寫的古體詩句,求經典
轉至百度feng1yi1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于門萬戶中。——盧道悅 春雨——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冬天:寫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夏天; 3、《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4、《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
5.三年級蘇軾描寫秋天果實掛滿枝頭的詩句有哪些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作品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創作背景 此詩是蘇軾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
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五十八歲。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才得到小小升遷。
不想只過了兩年,景文就死去了。蘇軾感劉人生坎坷遭遇,應當時景色作此詩作。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
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后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諸蓮塘荷,現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余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風傲霜,依然勁節。
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占勝場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
詩人的高明還在于,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這是因為,在百花中,“唯有綠荷紅菡萏”,是“此花此葉長相映”的(李商隱《贈荷花》)。
歷來詩家詠荷,總少不了寫葉:如“點溪荷葉疊清錢“(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接天蓮葉無窮碧”(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由此看來,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深知此理,才用擎雨無蓋表明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
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杰,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干。花殘了,杖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
詩人的觀察可謂細致,詩人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亦可謂強。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
“已無”、“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后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于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
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這里橙橘并提,實則偏重于橘。
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
“菊殘猶有傲霜枝”,后來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曾將此詩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詩相提并論。
兩詩雖構思和描寫手法相似,藝術工力悉敵,內容卻以蘇詩為勝。這是因為,韓詩雖也含有一定哲理,卻仍只是一首單純的寫景詩;蘇詩則不然,它融寫景、詠物、贊人于一體,借物喻人,贊頌劉景文的品格和節操。
韓詩所贊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為好的早春;蘇詩卻把那些“悲秋傷春”的詩人眼中最為蕭條的初冬寫得富有生意和詩意,于此也可見他曠達開朗、不同尋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淺語遙情,耐人尋味。
蘇軾這首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
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因此如果以情韻與理趣來看,蘇詩卻似略勝一籌于韓詩。
6.急
看月亮透過樹蔭篩下滿地光斑,閃閃爍爍,飄忽不定;聽月光在樹林里叮叮當當的飄落,在山坡上和湖面上嘩啦嘩啦的擁擠。
著一身絲綢的長裙尋一些天上人間的浪漫,喝著踏歌的節奏賞大街小巷的細致風情,與亭臺樓閣里覓一些讓心悸動的情感。
太陽透過榆樹的密密層層的葉子,把陽光的圓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風刮來了新的麥子的香氣和蒿草的氣息。北滿的夏末秋初是漂亮的季節,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天氣不涼,也不頂熱,地里還有些青色,人也不太忙。
一江秋水,依舊是澄藍澈底。兩岸的秋山,依舊在裊娜迎人。蒼江幾曲,就有九簇葦叢,幾彎村落,在那里點綴。你坐在輪船艙里,只須抬一抬頭,劈面就有江岸烏桕樹的紅葉和去天不遠的青山向你招呼。
海濤拍擊巖石和沙灘的聲音永無休止地喧響著。幾乎像一條白線似的浪花從遠處奔騰而來,猛碰到岸邊,發出富有韻律的激濺的聲音,然后迸著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間。后面一排浪花又緊接著追逐上來……
四月中的細雨.忽晴忽落,把空氣洗得怪清涼的。嫩樹葉兒依然很小,可是處處有些綠意。含羞的春陽只輕輕的,從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線,地上的人影, 樹影都顯得很微淡的。野桃花開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風雨里擺動,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簡單而秀美。
沿路的景物真不壞,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副天上樂園的景色。一路上沒有一塊荒土,都是綠的稻,綠的樹,綠的桑林。偶然見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葉與細小的菱葉浮泛在水面。
江南風暖瓦生煙。炎熱的陽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間,飄飄然,升騰一縷青煙。如煙如夢,亦似夢。煙,其實是光影的折射,卻給瓦平添動感。日影飄然,煙瓦舞動,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天氣是醉人的溫暖,恰好是櫻花落盡的時季。細沙的行人道上滿是狼藉的粉色花片,有些便沾掛在平鋪的碧草上。幾樹梨花還點綴著嫩白的殘瓣。北面與西面小 山上全罩著淡藍色的衣校,小燕子來回在林中穿跳。在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殘春,到處有媚麗的光景使人流連。
沿河兩岸連山皆深碧一色,山頭常戴了點白雪,河水則清明如玉。在這樣一條河水里旅行,望著水光山色,體會水手們在工作上與飲食上的勇敢處,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7.描寫風景的古詞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節選) 予觀夫巴陵勝狀, 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 吞長江, 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 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 山岳潛形; 商旅不行, 檣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 則有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 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 寵辱皆忘, 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李白: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波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崔顥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王勃: 滕王閣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雄州霧列,俊彩星馳。 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都督閻公之雅望,?り?A伲揮釵男輪葜卜叮b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
虹銷雨霽,彩徹云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俱,二難并。
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云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柳宗元: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山甚〕,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臺〕然不動;〔亻叔〕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3年紀描寫景物的經典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