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堂春》中詩詞的作用
《玉堂春》中,用詩詞來烘托氣氛,渲染氛圍。
玉堂春是舊時風月中人,善于詩詞歌舞,
用詩詞來彰顯其才能,也符合時代背景和人物背景。
關于玉堂春:
明朝,玉堂春與吏部尚書之子王景隆結識,誓偕白首。王景隆錢財用盡,被轟出。蘇三私贈銀兩……把蘇三騙賣給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定計害之,不料卻讓沈燕林誤食毒面而死,蘇三被誣。定為死罪。起解途中,解差崇公道同情蘇三,認為義女……王景隆得官,巡按山西,調審此案,知犯婦即為蘇三……后得潘司潘必正、臬司劉秉義之助,與蘇三團圓。
2.《玉堂春》情節簡介
1、蘇三:明朝北京名妓,戲劇名作《玉堂春》描寫的就是她的愛情故事。
《玉堂春》劇中描寫了明朝年間,北京有個名妓叫玉堂春,真名蘇三。她天生麗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同貴公子王景隆結識,兩人情投意合,立下山盟海誓,一個是非王景隆不嫁,一個是非玉堂春不娶。這王景隆初與蘇三結識時,有好幾萬兩銀子,經不住老鴇連敲帶榨,沒用一年時間就都折騰光了。
老鴇認錢不認人。一看王景隆已榨不出油水來,就把他趕出妓院,不許他再和玉堂春見面。
玉堂春心里只有王公子一個人,景隆一走,任憑老鴇軟硬兼施,誓不接客。老鴇無法,只好偷偷地將玉堂春賣給山西省洪洞縣的大商人沈洪為小妾。
沈洪的大老婆皮氏,既刁又潑,水性楊花,暗中和一個叫趙昂的臨界生勾勾搭搭,兩人一心想做長久夫妻。這一日,皮氏得知沈洪買回個小老婆,就和趙昂商量一條毒計。
在沈洪回家的當天晚上,她在給沈洪做的面條里下毒藥,將沈洪毒死。然后惡人先告狀,嫁禍于蘇三。
趙昂又花了幾千兩銀子,買通了洪洞縣官。所以, 臟官不問青紅皂白,就給蘇三定了死罪,關在死囚牢里,只等擇日開刀問斬。
再說王景隆被趕出妓院后,幾經輾轉回到家中,發憤讀書,后來赴京趕考,一舉金榜題名。王景隆心里也一直惦著蘇三,他在北京打聽到蘇三已被賣到洪洞與人為妾,所以想到山西當官。
巧得很,后上委派他為八府巡按,讓他前往山西巡視。王景隆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第一站就到了平陽府(今臨汾市),他化裝來到洪洞,通過四處私訪,終于掌握了蘇三冤案的內情。
他來洪洞縣衙,詢問蘇三案情,當那個臟官知道來人就是新上任的八府巡按時,只好說出實情。王景隆立即另委派官員復審此案,將皮氏和趙昂判了死罪,洪洞知縣也被撤職查辦。
王景隆歡歡喜喜和蘇三成了親 。 現存的蘇三監獄原建于明代,共有兩道門,墻高獄深,分普通牢房和死囚牢房,兩組建筑相連為一體。
普通牢房12間,禁房2間,獄神龕一座。死囚牢處于后院,門頭額有虎頭牌,內有瓦房與窟洞房,蘇三就曾被關押在窟房內。
院內有井一眼,人稱其為“蘇三井”,水井旁有洗衣石槽。院內圍墻高厚堅實,門窗狹小網鐵絲,陰森可怖。
蘇三監獄院外新建了陳列室,蘇三有關冤案的豐富實物資料陳列于此。2、《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
在晚清時候,是一件聳動朝野、家喻戶曉的大案。流傳下來的小說、戲曲、彈詞、寶卷,為數很多。
本書選用的小說兩種,一是黃南丁氏所著,一是靈巖樵子所著。書中人物的名字、情節的繁簡,雖有所不同,而對案情的交代,卻大同小異。
之所以選用兩種,主要是讓讀者比較其中的差異,增加閱讀的興味。 這個號稱晚清四大奇案的桃色案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有其原因的。
特別是對于今天的讀者,更有許多耐人尋味之處。為什么這樣說呢?第一層的理由,是這個案件所展示的,是晚清風俗民情的一幅風情畫卷,是當時蘇杭一帶社會的縮影。
通過故事,我們既看了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的清苦生活,又看到了中、上層統治階級的腐敗。如書中的葛小大,一個豆腐店的小伙計,如何在生活中苦苦掙扎。
而小白菜也不過是動亂社會的犧牲品,才成了豆腐店伙計的童養媳。她在知縣公子的引誘、逼迫下,終于成了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書中描寫的水鄉小鎮。鎮上坐茶館的人們,混跡在藥店的無恥的地痞,為了求免瘟疫而舉行的盂蘭會,都生動、真實的展現了社會的本來落后面貌。
第二層的理由,是透過案情,看到了晚清的腐敗政治,看到了清朝行將潰敗的勢頭。一宗人命案,犯案便是知縣大人的兒子,不能明正典刑,卻可以明目張膽的請來師爺,出謀劃策,移花接木,將其正犯硬塞給楊乃武。
那些權勢者的哲學是:“天大的案子,只要地大的銀子”,便可顛倒黑白。正因為“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知府也好,巡撫也好,都可以買通。
藥號老板的偽證也可買囑。小白菜的供詞也可威脅利誘。
總之,故事透漏的官場黑幕,令人發指!巡撫衙門的一個門丁,都可以狐假虎威,敲詐勒索。公堂上用刑,也可以買通,“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以至于主審官明明知道冤枉,但因為已收了賄金,只好維持原判。再看那監牢里的情形。
你想探監嗎?拿錢來!你想不受痛苦嗎?拿錢來。凡此種種,可以看出晚清的官員,貪贓枉法,已經是遍地開花了。
其中也有幾個清廉的,可惜太少太少了。書中不是有個幕府,堅持此案疑點很多,要主持正道,卻被他的主公拒絕,一氣之下,拂袖而去。
楊乃武的胞姊上京告狀,不是又遇上了俠女嗎?楊乃武的同學,不是也出面打抱不平嗎?但是,這些都難以挽回清朝的沒落,所以說,這部小說,也可說是晚清時代的一面鏡子,一曲挽歌。 第三層理由,是故事離奇,曲曲折折,迂迂回回。
通過千難萬險,終于由于最高層人物的干預,方才云開霧散,使讀者揚眉吐氣,就是表現得不太好的小白菜,也仍然引起人們的同情。以至慈禧太后在她的手板心上寫上一個“赦”字,免了一刀之苦。
也為她的朝廷略略涂上一層油彩。 《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書是有教育意義的,它畢竟是懲惡勸善的。
清王朝是完蛋了,這是清朝統治者。
3.描寫京劇的文章600
現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歡京劇,可我對京劇卻十分感興趣。
我對京劇感興趣都是受了爺爺奶奶的影響。他們酷愛京劇,只要電視里有京劇節目,如《九州戲苑》之類的,他們總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發現,京劇中有許多傳統文化的精華。
可說實在的,我對京劇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劇講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劇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為一談,甚至有時統稱她們為“小旦”。完整的戲我只看過三部:《秦香蓮》、《九江口》、《九道本》。現在文藝節目或是綜藝晚會中所演出的京劇,大多是名劇名段,像這樣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較喜歡的是《鎖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蘇三離了洪洞縣”一段。
有人認為京劇節奏慢,聽著不耐煩。其實不然,京劇節奏感強,速度有快有慢,但這都是根據劇情而定的。快,快得讓你聽都來不及聽,還沒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經唱過去了。像《秦香蓮》中“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電視機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話,那是根本聽不清的。為什么這樣快呢?就是為了表達包公憤怒的感情和急于讓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個字拖半分鐘的音。像《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唱詞多慢啊,這是為了體現楊貴妃那雍容華貴的氣質和失落的心情。
總之,京劇藝術極富魅力,只要細細鑒賞,就能發現無窮無盡的妙處來。我會繼續看京劇、研究京劇的,并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劇,喜愛京劇。
4.《玉堂春》講述的主要是什么
明朝名妓蘇三(玉堂春)與吏部尚書之子王金龍相愛,互訂終身。金龍所帶銀兩花盡后,被鴇兒驅出,只得在關王廟存身,蘇三得知贈送銀兩,助其赴試。
鴇兒貪圖錢財,將蘇三賣給山西富商沈燕林為妾,沈妻皮氏欲下毒陷害蘇三,不料反被沈燕林吃后身亡。皮氏又告蘇三謀害,即被判成死罪。蘇三被押到太原府,由巡按、藩司及臬司三堂會審。誰知巡按恰是王金龍。王見蘇三受冤,大為震驚,不能自持,且為潘必正、劉秉義看破。王裝病停審,夜入監中與蘇三相會,又被劉秉義撞見,劉受潘必正之勸,平反了蘇三的冤獄,王金龍與蘇三破鏡重圓。
此劇為旦角唱做念功戲。梅、程、尚、荀“四大名旦”都經常演出這個戲。但在唱腔與表演方面則都揚長避短,各抒已長。
蘇三起解
因話本和戲劇聞名的蘇三,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蘇三蒙難,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確實發生在山西洪洞縣。直到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縣司法科還保存著蘇三的案卷。
蘇三,原名周玉潔,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莊人。五歲時父母雙亡,后被拐賣到北京蘇淮妓院,遂改姓為蘇,其時妓院已有兩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為蘇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蘇三天生麗質,聰慧好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蘇三,一見鐘情,過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頭金盡, 被老鴇趕了出門。
蘇三要王景隆發奮上進,誓言不再從人。王景隆發奮讀書,二次進京應試,考中第八名進士。老鴇偷偷以1,200兩銀子為身價把蘇三賣給山西馬販子沈洪為妾。沈洪就準備帶蘇三回故里。沈洪長期經商在外,其妻皮氏與鄰里趙昂私通,與趙昂合謀毒死沈洪,誣陷蘇三。并以一千兩銀子行賄,知縣貪贓枉法,對蘇三嚴刑逼供,蘇三受刑不過,只得屈忍畫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適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蘇三已犯死罪,便密訪洪洞縣,探知蘇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蘇三案全部人員到太原。
王景隆為避嫌疑,遂托劉推官代為審理。劉氏公正判決,蘇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貪官知縣被撤職查辦,蘇三和王景隆終成眷屬。
蘇三有幸,傳奇般地同王景隆團聚。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寫了《玉堂春落難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傳后世;京劇和許多地方戲曲又編為蘇三起解、玉堂春等,廣為演出。
5.求詩句作者出處
一月 :詩詞出處暫不詳,待考。
二月 :《玩迎春花贈楊郎中》 白居易,唐
三月 :《桃花》 薛能,唐
四月 :《牡丹》 韓琮,唐
五月 :《同和詠樓前海石榴二首》 孫逖,唐
六月 :《蓮葉》 李群玉,唐
七月 :《蘭》 李嶠,唐
八月 :《桂》 李嶠,唐
九月 :《菊》 羅隱,唐
十月 :《酬長孫繹藍溪寄杏》 錢起,唐
十一月 :暫不詳,待考。
十二月 :《聞薛先輩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許渾,唐
6.描寫竹筍的詩句
《將使送玉堂春花江南竹筍次韻二絕》
年代: 宋 作者: 王炎
小白長紅盡絕塵,不將朱粉污天真。
應憐三畝荒涼地,乞與鰲扉一種春。
《次韻陳校書送鶴竹筍詩》
年代: 宋 作者: 高似孫
竹如鶴腳瘦交加,驚識英英玉露沙。
一見已知仙同健,高於越箭更無差。
《韓持國再遺洛中斑竹筍》
年代: 宋 作者: 梅堯臣
牡丹開盡桃花紅,班筍迸林遲角豐。
兩株遠寄川上鴻,韓郎輟口贈楚翁。
便令剝錦煮荊玉,甘脆不道簞瓢空。
小謝舊城昭亭下,侵天筀竹溪西東。
螗蜋生后出牙茁,羅列滿地爭強雄。
是時楚翁所食寡,朝飯暮飯唯其充。
今來得此謂過分,一貴一賤物茍同。
《松花開竹筍茂喜而詠之》
年代: 宋 作者: 裘萬頃
繁花密筍暮春時,妝點園林一段奇。
金粉生香風細細,斑衣留潤露垂垂。
品高宜入神仙藥,節勁終全冰雪姿。
笑彼杏桃兒女態,謾爭艷冶媚山歧。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描寫京劇玉堂春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