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兒童生活的詩句
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詞有哪些? 1.《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3.《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所見》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5.《與小女》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6.崔道融《溪居即事》這么寫:“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7.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8.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9.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雷 震 10. 牧牛圖 午后順著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腳下流。
水中石頭大如斗, 石邊魚兒輕輕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邊和地頭。
口中喚著大花狗, 手里牽著老黃牛。 11.春山游驥圖 人人說道, 牧童尚小。
那是我, 獨享最好。 多夢季節, 知音非少。
看: 鳥兒唱, 魚兒游, 馬兒跑。 春光依舊, 紅顏已老。
只可惜, 舊情未了。 朝思夜盼, 問君知否? 有: 片片云, 淡淡風, 青青草。
附: 我國古代有很多描寫兒童的詩,它們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塑造了兒童的種種神態。筆者從常見的《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子家詩》等書中選得幾首,以饗讀者。
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全詩僅二十八個字,卻給我們繪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園,故鄉的兒童們卻不認識他,就笑著問他是哪里來的客人。這些兒童稚氣活潑,彬彬有禮,十分可愛。
同樣是唐代的崔道融這么寫:“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
2.形容兒童生活的詩句
詩句: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詩句 《村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揚柳醉青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耕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3.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詞4首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與小女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池上 **詞 **才六歲, 小娃撐小艇, 未知巧與拙。
偷采白蓮回。 向夜在堂前, 不解藏蹤跡, 學人拜新月。
浮萍一道開。
4.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詳),字象一,又字拙吾,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詩人。
[注釋] 1.拂堤:形容楊柳枝條很長,下垂著,像 是撫摸著堤岸。 2.醉:作動詞用,即迷醉于。
3.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的霧氣。 4.紙鳶:鳶:一種鷹;紙鳶即風箏。
[譯文] 綠草茂盛,黃鶯飛舞,正是二月早春,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之中。鄉間的孩子們放學回來得很早,一個個借著東風愉快地放起了風箏。
作者在詩中所表現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兩句描寫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風光,用一個“拂”字,一個“醉”字,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
后兩句敘寫了兒童 們放學歸來放風箏的情景,刻畫出了孩子們的天真爛漫,也映襯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題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詩人。
著有《小倉山房文集》與《隨園詩話》等。“所見”,即詩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畫面。
【朗誦指導】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賞析】 野外林**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么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
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只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一手呢! 這情景,全被詩人看在眼里,寫進詩中。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啊!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廳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想象了。
5.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楊萬里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 .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袁 枚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白居易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高 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桑茶坑道中》其七)與《安樂坊牧童》: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蔭正眠著,一牛吃過柳蔭西。
【牧童】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古朗月行 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圓。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6.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
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
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學以后,一路上沒什么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圓。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所見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與小女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池上 **詞 **才六歲, 小娃撐小艇, 未知巧與拙。
偷采白蓮回。 向夜在堂前, 不解藏蹤跡, 學人拜新月。
浮萍一道開。 我國古代有很多描寫兒童的詩,它們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塑造了兒童的種種神態。
筆者從常見的《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子家詩》等書中選得幾首,以饗讀者。 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全詩僅二十八個字,卻給我們繪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園,故鄉的兒童們卻不認識他,就笑著問他是哪里來的客人。
這些兒童稚氣活潑,彬彬有禮,十分可愛。 同樣是唐代的崔道融這么寫:“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溪居即事》這首小詩描繪了春日漁村溪邊的趣事。
籬外不知誰家的小船,忘了系纜繩,被悠悠的春風吹進了釣魚灣。正在水邊垂釣的小童,不知實情,誤以為有客相訪,便急忙放下手中魚竿,慌忙跑向家門報信,想打開柴門相迎,忙亂中卻把門關上了。
詩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動作寫入詩中,顯得平易自然,卻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繪出了鄉村兒童好客的天性。 鄉村兒童不僅好客,還很勤勞。
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田園組詩《四時田園雜興》中有一首這么寫道:“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這里描寫的是夏天農村緊張勞動時的情景。“村莊兒女”是指成年農民,“童孫”是兒童。
農村的兒童雖還不會耕田織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線,便也在桑枝底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起瓜來。 兒童們不僅學種瓜,他們還學垂釣。
唐代詩人胡令能在《小兒垂釣》中這樣寫道:“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你看,這個“蓬頭”“側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頑皮可愛,怕魚驚不咬鉤,就連路人借問道路都不給回答,雖是“學垂綸”,可卻滿認真的!詩人信手寫來,好似不費絲毫力氣,其實功夫很深,詩味也很濃。 宋代詩人楊萬里也是寫兒童天真可愛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這樣的描繪:“籬落疏疏一徑深,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詩人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畫面。
接著從畫面里躍出一個“急走追黃蝶”的兒童。那黃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隱沒在菜花里。
詩到這里就完了,但我們可以想見,那飛奔的兒童怎樣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東張西望的神態。 由此可見,古代詩人不僅善于觀察,還善于用筆,把一個平淡的場景記錄下來,就賦予了神奇的力量。
不僅寫得新奇,還塑造了種種可愛的兒童形象。
7.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有哪些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所見 袁 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溪居即事崔道融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兒垂釣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古朗月行 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漁歌子描寫兒童生活的詩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