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寒食節的詩句有哪些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畫樓洗凈鴛鴦瓦,彩繩半濕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張镃《寒食》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韓偓《夜深 / 寒食夜》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2.描寫寒食節的古詩
描寫寒食節的古詩如下:
一、《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二、《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譯文:烏鵲啼叫發出聒噪的聲音,在昏暗的高大樹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節日里哭泣?風吹動空曠野外中的紙錢,紙錢飛舞,陳舊的墳墓重重疊疊,上面已經長滿了綠草。海棠花與梨花掩映著白楊樹,這都是生死離別的地方啊。亡者在昏晦的黃泉中聽不到我們的哭聲,來祭奠的人在傍晚瀟瀟的雨聲里回去了。
3.用寒食節的來歷和古詩寒食的意思寫一篇小練筆.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是 孟云卿天寶年間科場失意后,曾流寓荊州一帶,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就在這樣的飄泊流寓生活中的一個寒食節前夕,他寫下了這首絕句.那么寒食節的來歷是什么呢?我們來一起探討下. 于寒食節的起源有不同說法.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愿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并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干糧和冷食. 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后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這個特殊的紀念節日.。
4.描寫寒食節的古詩 關于寒食節的詩句有哪些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韓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孟云卿《寒食》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寒食》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蘇軾《寒食雨二首》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畫樓洗凈鴛鴦瓦,彩繩半濕秋千架。
——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
5.描寫寒食節的詩句有哪些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畫樓洗凈鴛鴦瓦,彩繩半濕秋千架。
——王元鼎《醉太平·寒食》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周邦彥《瑣窗寒·寒食》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寒食后,酒醒卻咨嗟。——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
——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趙長卿《臨江仙·暮春》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
——張镃《寒食》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韓偓《夜深 / 寒食夜》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6.寒食節詩句
《和子由寒食》 蘇軾
寒食今年二月晦,樹林深翠已生煙。
繞城駿馬誰能借,到處名園意盡便。
但掛酒壺那計盞,偶題詩句不須編。
忽聞啼貝驚羈旅,江上何人治廢田。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 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上冢》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日獻郡守 張友正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
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
7.關于寒食節的詩句
關于寒食節的詩句如下: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唐·韓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譯文: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
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五代·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譯文:寒食路上長滿了野草閑花。他車馬又在誰家樹上系?
3、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譯文:海棠花與梨花掩映著白楊樹,這都是生死離別的地方啊。
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唐·孟云卿《寒食》
譯文:二月的江南花開滿枝頭,在他鄉過寒食節足夠悲哀了。
5、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宋·蘇軾《寒食雨二首》
譯文:自從我來到黃州,已度過三個寒食時際。
8.關于寒食節的古詩
關于寒食節的古詩如下: 1、《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2、《臨江仙·暮春》 (宋)趙長卿 過盡征鴻來盡燕,故園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誰憐。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見說江頭春浪渺,殷勤欲送歸船。 別來此處最縈牽。
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 譯文: 客居他鄉,看盡鴻雁的北往和燕子的南來,而故鄉的消息茫然,不禁惆悵滿懷。
整個春天都在惦念家鄉,人已憔悴有誰憐?于是只好在這落花時節的寒食夜以酒澆愁。 聽說江頭春波浩渺,春水情意懇切地像是要送他的歸船返回家鄉。
這條曾送他離鄉又送他歸去的水路,是他最為之情牽夢縈的。最后,他設想登上歸船,聽著春雨打著船篷,看著將別的斷橋邊上的疏柳淡煙,充滿別離之情。
9.關于寒食節的古詩詞
1、《長安寒食》 唐代:邵謁 春日照九衢。
春風媚羅綺。 萬騎出都門,擁在香塵里。
莫辭吊枯骨,千載長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時鬼。
但看平地游,亦見摧辀死。 賞析: 該篇為諷刺王孫公子春日郊游而作。
詩人久居長安,熟悉京城風習,看不慣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詩中描寫官家子弟穿著羅綺、騎著駿馬春游的一番熱鬧景象之后,有意筆鋒一轉,勸他們不妨去吊唁野外的壘壘枯骨,因為說不定他們自身就是那昔時的鬼魂所轉生。
最后,以近于詛咒的“但看平地游,亦見摧辀死”之句,表示了強烈的憤恨。所謂鬼魂轉生之說是虛妄的,但在表現手法上,仍是一種“幻想。
服務于現實”的高招。 2、《寒食》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
“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
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 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描寫寒食節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