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龔自珍描寫秋天的詩句
秋心三首 作者: 龔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復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斗大明星爛無數,長天一月墜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來闕下,眾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觸眼春云過,老輩填胸夜雨淪。 天問有靈難置對,陰符無效勿虛陳。
曉來客籍差夸富,無數湘南劍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靈氣欲成云。
槎通碧漢無多路,土蝕寒花又此墳。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釵一佩斷知聞。
起看歷歷樓臺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題壁,次周伯恬原韻 名場閱歷莽無涯,心史縱橫自一家。
秋氣不驚堂內燕,夕陽還戀路旁鴉。 東鄰嫠老難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鴻蹤跡遂,美人經卷葬年華。
2.龔自珍的詩句,描寫秋天的梧桐樹葉子飄飄悠悠
秋心三首
作者: 龔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復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斗大明星爛無數,長天一月墜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來闕下,眾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觸眼春云過,老輩填胸夜雨淪。
天問有靈難置對,陰符無效勿虛陳。
曉來客籍差夸富,無數湘南劍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靈氣欲成云。
槎通碧漢無多路,土蝕寒花又此墳。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釵一佩斷知聞。
起看歷歷樓臺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題壁,次周伯恬原韻
名場閱歷莽無涯,心史縱橫自一家。
秋氣不驚堂內燕,夕陽還戀路旁鴉。
東鄰嫠老難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鴻蹤跡遂,美人經卷葬年華。
3.龔自珍的詩句:描寫秋天的
秋心三首
其一
秋心如海復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斗大明星爛無數,長天一月墜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來闕下,眾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觸眼春云過,老輩填胸夜雨淪。
天問有靈難置對,陰符無效勿虛陳。
曉來客籍差夸富,無數湘南劍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靈氣欲成云。
槎通碧漢無多路,土蝕寒花又此墳。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釵一佩斷知聞。
起看歷歷樓臺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4.關于秋天落葉的詩句
1、【落葉】唐代: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譯文: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凋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遇。
樹葉翻飛仿佛不愿落地;還在訴說著不忍離開這片森林。 2、【三五七言 / 秋風詞】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譯文:秋風凌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
朋又盼著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3、【水龍吟·落葉】宋代:王沂孫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凄涼早。
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
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杳杳。
溯宮溝、暗流空繞。啼螀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
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
譯文:早上的霜露剛剛附著在青綠的樹林上,視野中故國也早是一片凄涼之景。地上的落葉漸漸積累,樹上的葉子也紛紛欲墜落,門前荒蕪,路徑悄悄。
渭水秋風起,洞庭湖波涌,幾次暮秋了。想來重重疊疊的山上已經落滿樹葉,千峰盡是萬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沒有人可以到。
從前題紅之事已不再見,順著官溝而上,暗流空繞。蟬啼叫還沒有停歇,鴻雁欲過,此時的懷抱是悲傷的。
樹葉雜亂地落于窗前,落葉掉落在臺階上發出聲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處。
只是今夜,滿庭的落葉誰來掃。 4、【灞上秋居】唐代: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譯文:灞原上的秋風細雨初定,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
面對他鄉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空園里白露頻頻地下滴,單門獨戶只與野僧為鄰。
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身? 5、【北青蘿】唐代: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譯文:夕陽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訪孤獨的僧人。滿地落葉,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時分只聽他獨自敲磐,閑適中靠著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塵里,我為什么要有喜愛和憎恨? 擴展資料: 1、【落葉】賞析 這首詩是借落葉以慨嘆身世,緊扣落葉著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首句用落葉驚秋的形象,比喻詩人于家國破亡后的景況。
此詩開頭用個“早”字,便給了讀者以好景不長的暗示,這個“客”字,使我們聯想起南唐李煜的“夢里不知身是客。盡管孔紹安和李煜的時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處境也不完全一樣,但其飄零感是類似的。
末兩句敘詩人懷戀故國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興手法,緊扣落葉著筆。
“翻飛二字,竭力形容詩人內心紛亂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狀貌,可謂貼切。全詩通過巧妙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描寫入秋落葉所引起的游子思歸懷鄉之情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驚,驚恐、驚訝。
客心,飄泊異鄉的游子心情。 2、【三五七言 / 秋風詞】賞析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 3、【水龍吟·落葉】賞析 暮秋天氣,嚴霜始降,草木黃落。
在諸多文人筆下,落葉與時移物換、榮枯搖落同存長在,故而睹落葉而悲秋,因悲秋而傷情。通過描寫這種境界,表現了詞人在南宋末期對現實難排的抑郁之情和凄涼境地。
上片寫深秋“望中故國”落葉飄零的凄涼景象。“曉霜初著青林”以景帶情,用筆簡練,而輪廓頓明。
作者在不經意如實地描摹出來自然景色:晨曉寒霜,把昔日青蔥繁茂的林木籠罩。詞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涼之情。
“望中故國凄涼早”,無限心事,隱藏其中。 “故國凄涼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蕭索景象,寫朝代之替換,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會景象在內,這是第一層。
而凄涼的景象正應照詞人的萬端愁緒,這是第二層。此詞似詠落葉,實則借以抒發心中對故國的思念,同時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為將“凄涼”落到實處,上片連用幾個與落葉有關的典故,使言辭雖簡,但寓意深刻而豐富。“蕭蕭漸積”這里借指落葉,實暗用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登高》)詩意。
“紛紛猶墜”與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中“紛紛墜葉飄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風生”用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憶江上吳處士》)詩意。
“洞庭波起”則借用屈原“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湘夫人》)詩意。 這幾個典故是獨立的,因緊扣落葉,便有了內在聯系,毫無游離之感,而且補足了上句“故國凄涼早”。
接下來,筆鋒一轉,用“想”作領字,領“重崖”以下四句。“半沒”是因落葉堆積。
“無人到”則是落葉阻擋了行程。這四句從詞意上又進一層,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描寫秋天落葉的詩句龔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