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的詩: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意思是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請問漢宮佳麗誰能和她媲美,就算趙飛燕也要靠精心化妝。
出自《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艷麗,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
全詩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譯文如下:
見云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請問漢宮佳麗誰能和她媲美,就算趙飛燕也要靠精心化妝。
名花伴著絕色美人令人心歡,贏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春風中消解了君王無限悵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桿。
擴展資料: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
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云雨巫山枉斷腸”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當前的花容人面。
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平調詞三首
2.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是描繪楊貴妃的詩句,意思是: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
出自唐代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其二)》,原文為: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譯文: 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 請問漢宮佳麗誰能和她媲美,就算趙飛燕也要靠精心化妝。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
并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首詩。
思想主題: 此詩從時間角度寫,表現楊貴妃的受寵幸,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艷麗,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平調詞三首。
3.描寫“云雨”的詩句有哪些
1. 唐代·李白《清平調·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2. 宋代·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3. 宋代·蘇軾《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
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
4. 唐代·王昌齡《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5. 唐代·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6. 唐代·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廟依青嶂》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7. 唐代·鄭畋《馬嵬坡》
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8. 宋代·蘇軾《臨江仙·昨夜渡江何處宿》
昨夜渡江何處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誰起笛中哀。多情王謝女,相逐過江來。
云雨未成還又散,思量好事難諧。憑陵急槳兩相催。相伊歸去后,應似我情懷。
9. 宋代·幼卿《浪淘沙·極目楚天空》
極目楚天空,云雨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10. 五代·韋莊《歸國遙·春欲晚》
春欲晚,戲蝶游蜂花爛熳。日落謝家池館,柳絲金縷斷。
睡覺綠鬟風亂,畫屏云雨散。閑倚博山長嘆,淚流沾皓腕。
“云雨”在詩中表達的感情:詩人在詩中描寫云雨多是抒發抑郁不得志和思念家鄉的情懷。
4.求詩詞
清平調詞三首(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巫山廟(崔涂)
雙黛儼如嚬,應傷故國春。江山非舊主,云雨是前身。
夢覺傳詞客,靈猶福楚人。不知千載后,何處又為神?
卜算子(蔡伸)
玉斧斫冰輪,中有乘鸞女。鬢亂釵橫襟袖涼,只恐輕飛舉。青冥縹緲間,自有吹簫侶。不向巫山十二峰,朝暮為云雨。
西江月(陳東)
風動一軒花竹,瑯玕青錦薰籠。憐才自是宋墻東。更識琴心挑弄。暮雨乍收寒淺,朝云又起春濃。冰肌玉骨信俱融。不比巫山閑夢。
念奴嬌(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巨石巉巖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十二靈峰,云階月地,中有巫山女。須臾變化,陽臺朝暮云雨。堪笑楚國懷襄,分當嚴父子,胡然無度。幻夢俱迷,應感逢魑魅,虛言冥遇。仙女恥求媒,況神清直,豈可輕誣污。逢君之惡,鄙哉宋玉詞賦。
訴衷情(鄧肅)
從來云雨過巫山。只托夢魂間。何如醉逢傾國,春到一瓢顏。歌窈窕,舞雙鬟。掩云關。重城五鼓,月下西樓,不忍輕還。
書巫山神女祠(繁知一)
忠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詩。
為報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詞。
菩薩蠻(黃庭堅)
細腰宮外清明雨。云陽臺上煙如縷。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還。阿誰知此意。解遣雙壺至。不是白頭新。周郎舊可人。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皇甫冉)
巫峽見巴東,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
朝暮泉聲落,寒暄樹色同。清猿不可聽,偏在九秋中。
念奴嬌(韓駒)
海天向晚,漸霞收馀綺,波澄微綠。木落山高真個是,一雨秋容新沐。喚起嫦娥,撩云撥霧,駕此一輪玉。桂華疏淡,廣寒誰伴幽獨。不見弄玉吹簫,尊前空對此,清光堪掬。霧鬢風鬟何處問,云雨巫山六六。珠斗斕斒,銀河清淺,影轉西樓曲。此情誰會,倚風三弄橫竹。
代寄情楚詞體(李白)
君不來兮,徒蓄怨積思而孤吟。云陽一去已遠,
隔巫山綠水之沉沉。留馀香兮染繡被,夜欲寢兮愁人心。
朝馳余馬于青樓,怳若空而夷猶。浮云深兮不得語,
卻惆悵而懷憂。使青鳥兮銜書,恨獨宿兮傷離居。
何無情而雨絕,夢雖往而交疏。橫流涕而長嗟,
折芳洲之瑤華。送飛鳥以極目,怨夕陽之西斜。
愿為連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飛空之落花。
5.清平調(二)怎么解釋清平調(二)李白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
韻譯:貴妃真是一枝帶露牡丹,艷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
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像?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評析:?寫貴妃的受寵幸。 首句寫花受香露,襯托貴妃君王寵幸;二句寫楚王遇神女的虛妄,襯托貴妃之沐實惠;三、四句寫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卻靠新妝專寵,襯托貴妃的天然國色。
詩人用抑揚法,抑神女與飛燕,以揚楊貴妃的花容月貌。賞析: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既寫色,亦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
“云雨巫山枉斷腸”以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賦予人性,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哪能比得上當前的花容人面!再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是倚仗新妝,哪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施粉黛,便是天然絕色。 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以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
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從時間來寫,運用楚襄王夢中的神女和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作對比,以帶露之花來比楊貴妃的得寵: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一枝紅艷的牡丹,帶著朝露,散發著芳香,云雨巫山的神女,楚王為她朝思暮想,其實夢中的神女,那里比得上面前的人這樣天生麗質!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佳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靠新妝的打扮,那里及得眼前傾國傾城的楊妃,清水出芙蓉,天然絕色。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李白描寫巫山云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