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維詩山居秋暝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
王維詩山居秋暝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凈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云翼云:“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2.【《山居秋暝》描寫林中景色的詩句是什么,寫了景色什么的特點
這首山水名篇,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景色特點就是清新自然,宛如世外桃源.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隨意:任憑. 描寫林中景色的是上闕的兩聯(頂聯和頷聯)——說白了就是前四句.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啊!又由于這里人跡罕到,“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后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和作者的作者的感慨. 參考資料看這個網址:。
3.《山居秋暝》描寫林中景色的詩句是什么,寫了景色什么的特點
這首山水名篇,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景色特點就是清新自然,宛如世外桃源。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隨意:任憑。
描寫林中景色的是上闕的兩聯(頂聯和頷聯)——說白了就是前四句。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啊!又由于這里人跡罕到,“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后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和作者的作者的感慨。
參考資料看這個網址:
4.山居秋暝(王維)描寫山林中景色的詩句是 ,寫出了 的特點.這首詩表
1、回答:
(1)景色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2)特點:空山雨后景色清麗,人們喜悅勞動的特點。
(3)作者感情:表達了了當今社會官臣惰貪,寫出詩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寫出那無憂無慮,表達了作者十分向往這種生活。也表達了作者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
2、原詩: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3、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4、賞析: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5、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5.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
描寫秋天景色的詩:
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3.《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4.《山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描寫秋天景色的詞:
1.《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2.《蘇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呵呵,祝樓主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6.山居秋暝古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云翼云:"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山居秋暝》是寫山水的名詩,于詩情畫意中寄托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首聯寫山居秋日薄暮之景,頷聯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凈的自然美景。
7.秋天的詩句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暝(míng):日落,夜晚。
2.王維,約(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詩人、畫家。
山水田園派詩人,人稱“詩佛” 3.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 4.新:剛剛。
5.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6.竹喧:竹林中笑語喧嘩。
喧:喧嘩,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歡笑聲。 7.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huàn):洗衣服。 8.蓮動:意謂溪中蓮花動蕩。
9。下:歸也,如“日之夕矣,牛羊下來”,作“回來”義。
10.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反用《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謂任憑它春芳消散,王孫也可以久留,因為秋色同樣迷人,使人留戀。
隨意:任憑。春芳歇:春芳:春草;歇,消散、逝去。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此處指詩人。留:居。
【譯文】 空曠的山中,新雨剛剛下過。夜間的秋色更添幾分涼爽。
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間,清澈的泉水從石頭上流過。洗衣服的姑娘住在竹林間,蓮葉搖動了,漁舟回來了。
春天的芳華凋謝了,我自可留戀在山中,不回去。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山居秋暝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